为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通过开展高水平学术活动,促进学院学科学术水平及专业教学与创作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浓郁校园文化艺术生活氛围,哈尔滨商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举办了学术活动周。

活动中,该院邀请了全国艺术界具有影响力的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朝戈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李贵男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艺术发展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江浩教授。

根据工作安排,我们对江浩教授进行了专访。9月17日下午,江浩教授在该院作了题为《只有根植人民这片沃土,才是绘画艺术的生命源泉》的讲座。

江浩老师讲:,油画创作、油画色彩都应该来源于生活,在人民中间和大自然中汲取营养,广大劳动人民蕴藏着丰厚的艺术养料和艺术矿藏,拥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植根于人民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江浩老师强调:“只有植根人民这片沃土,才是绘画艺术的生命源泉。首先艺术是属于人民的。艺术只有植根于人民这片沃土,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江浩老师强调:色彩是油画创作的重要表现语言,色彩是油画创作中的脉搏和血液。我们在实践感触到了它丰富了艺术家的情感,增强了油画作品中强烈的感染力,促成了油画作品连接生命与灵魂必然性。

油画艺术家要掌握研究好色彩的变化规律,才能提高作品的表现力,更好地表现出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才能把油画创作推向更高的境界。

江浩老师还用他深入草原游牧民地区的亲身经历和同学们交换了油画创作深入生活和积淀生活的重要意义。他说:一九九二年我刚大学毕业,和一个同学到了锡林郭勒的一个牧民区,折腾了几天到了目的地我们俩也很累,就靠着蒙古包坐了下来,这时太阳也早已经沉下去了.我俩带着醉意靠在毡房旁边---

我们眼望星空.繁星点点,这时的夜晚是那么宁静.好像整个世界上就有我们两人---
忽然不远处传来了歌声,我们抬眼望去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一条平平的天际线上几座蒙古包还在冒着一丝淡淡炊烟,蒙古包边卧着几只骆驼.一辆勒勒车上坐着房东收民的女儿.穿着蒙古族服装.唱着动哪动人而又听不懂歌词的草原情歌---

此情此景,朦胧的夜色.悠扬的歌声、我们被被染了,那种银灰色的调子和剪影式的场景,令我们多少年后的今天仍然难以忘怀-----接下来在写生的日子里我们经历很多,飘香的奶酒、奶酪、奶油;有牧民醉酒后在马上的醉态,辽阔无垠的草原,鸟儿、牛羊、骆驼;还有家庭女主妇骑马的飒爽英姿,我们历时二十多天,画了很多写生。归来后我们画了不少蒙古族体载的创作,同伴的一幅油画创作在全国美协展览中拿了个银奖,我画的《奶香》《原上草》也在全国美协的展览中获得优秀作品奖、有一幅作品被国家税务总局收藏。

江浩老师通过展示和解读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艺术家对于人民群众生活的热爱和体验,才是艺术创作的根本

江浩老师强调:艺术家要倾听人民声音,吹响人民的号角

只有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人民的情感、痛苦、欢乐和希望,融入真实的人民生活,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成功佳作。

江浩老师引导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去观察和表达大自然和人民生活,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创作思路,同时让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群众的声音

在创作中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通过艺术作品传递社会关怀和体现崇高的人生价值观。

江浩老师最后强调: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艺术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艺术家最大的幸福。

艺术家必须结合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又在群众中间唤起艺术家,并得到发展,受到教育,使其升华。

只有植根于人民这片沃土,诠释着人民是艺术的母亲,人民是艺术家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和源泉。

只有植根人民这片深厚的沃土和民族文化底蕴、执著的艺术追求和眺瞻艺术高峰的责任担当,体现人民意志、上下求索、才能创造出茫茫的艺术高原并在此基础上创立起艺术高峰。

只有在对人民生活深刻的理解基础之上才能建造出艺术,所以绘画艺术离不开人民。人民是艺术的源头和活水,只有根植于人民这片沃土,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不断进行美的发现、美的研究和创造,才是当今我们艺术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