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后子美文精选009
青龙山下
济南周三读书会是闪烁在七里山北麓的一颗明珠,因为她文学,因为她公益,因为她招贤纳士。可当岁月的脚步走到2022年8月的时候,经历了十年风风雨雨的她,却因种种原因,不得不面临着又一次抉择——迁址。何去何从?一片迷茫。
“到我们这里来吧,等你们等了很久了。”市中区文联的马兴园主席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犹如在茫茫的夜海里看见救命的灯塔,窘境立即云消雾散。
与兴园主席对接的当天,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一路快马赶到位于王官庄的大众广场,往左一拐就看到了市中文联的牌子。来到四楼,走进兴园那明亮的办公室南望,倏地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是山,是一座郁郁葱葱的大山。“这是哪座山?”我迫不急待地问。“青龙山啊,就是有吉祥鸟白鹭的那座山,多篇文章里提到过。”“噢,这就是青龙山。”我一边念叨着,一边站在窗前仔细地端详着眼前的山。老实说,在济南城区所有的山中,像青龙山这么青绿的并不多,满山的植被把庞大的山体包裹,树里有藤、藤中有树,交织着,只织得除了绿还是绿,可以说是满目的清翠。在绿与绿之间偶有一块块山崖裸露着,挺立着,那是造物主有意的点缀吧?如果说通体的绿是山的毛发,而那灰白色的崖壁则是山的牙齿?应该是山的眼睛。就在我仔细审视大山的当儿,果不然有一群白色的鸟儿从山的西侧往上飞着,发出呱呱的叫声,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的翅膀闪闪发光。
我把目光收近,指着那片浅红色的鲜亮建筑,又问兴园主席:“这是什么地方?”“育贤中学啊,你没看到门前的牌子吗?”顺着兴园主席的手指看去,一行金色的大字在闪耀。 “哈,红绿搭配,如在海边。这里是自然与人文的高度统一啊。”我说。“当然,济南少有的几处风水宝地之一。”兴园主席答,然后他指着西南方说,“这里不仅有学校,且还是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地方,人气特旺。”依窗望去,就在楼外的广场上,下棋的,打牌的,打球的,跳绳的,踢毽的,儿童乐园……好不热闹。要说动静最大的还是那帮打篮球的,大呼小叫中,或跑,或跳,或投,或瞄,或聚,或散,或疏,或密……无不张扬着青春的律动。生命是短暂的,青春更是稍纵即逝,唯有眼前的这座大山亘古不变,与这山一起走向亘古的就是文学文章了。自古以来,多少百姓庸常的烟火都随岁月飘走了,只有文人墨客创造的精神产品跨越时空,千古流芳。
文学是所有艺术之母,是生活的总结和提炼。周三读书会就是怀着理想的追求一步一个脚印前行的。十年风雨,苦苦坚守,多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有的水来了,有的水流走了,沉淀下来的是金子,传承下去的是精神。这种精神是山的精神,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周三到了,迁址后的第一课。伴随着映照在青龙山上的那抹金色的夕阳,同学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走进市中文联会议室,他们来得特别早,人特别多,把长长的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6:50分,读书会正式开始。马兴园主席首先致欢迎辞:“自从周三读书会注册到市中文联,我们就天天盼着同学们回家!今天终于成行了。”此话一出,大伙激动开来,掌声四起。兴园主席接着说:“条件不好,但可为大伙挡风遮雨;空间有限,足可以容下四面八方的文友。”又是一阵掌声。
接着兴园主席的话,我说:“当周三读书会走过十年之路,面临新的拐点的时候,是市中文联张开温暖的怀抱接纳了我们,是博大的青龙山敞开胸襟迎接着我们。常言道,人挪活,树挪死,相信这次迁徙,非但不会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且一定会在新的征程上取得新突破,收获新业绩。为此,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作品说话,坚持能者为师,坚持五湖四海,坚持简单、纯真、诗意的办会宗旨。” 又是热烈的掌声。
“汽车很好停,对面‘超意兴’。青龙来护佑,放飞文学梦。” 学员代表老张先朗诵了一首打油诗,接着说,“这是一个时空拖欠的时代。有时候在想,今天的人们忙而不幸福,为什么?其实是缺少信仰,或者说是缺少精神的追求。我们周三读书会,每周聚会一次,谈书论道,讨论文学,从低处说,是寻找一种方式来抵御内心的虚空,是克服生活的倦怠;往高处讲,其实是一种朝拜,是对文学的朝拜,是多么神圣啊。”
读书会进入第二阶段,首先学习杜永利先生的散文《悬空》:“乌云再一次堆在平原的上空,雨珠子说话间就噼里啪啦砸下来,大地上的人们把自己和农具一并收拢。屋檐之下,男人们点燃了香烟,幽蓝的烟雾遮住众人的面孔,叹息声较晴天又沉重了几分……”文章是由张建梅同学朗诵的,有着专业水平的她,声情并茂,一下把大伙带入广袤的田野。文章读罢,杜维先生点评:“作者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景物、人物、事件融为一体,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农人的艰辛,命运的坎坷,不屈的抗争,是一篇典范之作。”大家纷纷点头。接着是交流讨论几位同学的新作。本人的散文《沉住气,不着急》,是写有着读书会“定海神针”之称官春生先生的,字里行间透着细节,透着春生先生的生活态度。凸现沉静、简单、禅意。大家静静地听着,随后是激烈的讨论,争论,不知不觉间接近9:00,到了下课时间。读书会多年养着的习惯,是不拖堂的。
同学们簇拥着说笑着来到楼下,听到了蛐蛐的合唱。夜渐渐浓了下来,夜色里,再看眼前的青龙山,朦朦胧胧,正默默地为我们祝福。

李炳锋先生简介
李炳锋,笔名:金后子, 1962年3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顾问,山东诗人书画院副院长。济南周三读书会创始人。
著有《日月清音》《一年的光景》《大地的苍茫》《回望天涯》等八部散文集和《在天地间奔跑》《挤掉生活的水分》诗集。2014年散文《红旗渠畔的沉思》获首届齐鲁散文奖;2018年散文集《大地的苍茫》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散文诗歌散见各类报刊。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