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这个神话故事美丽动人,深入人心,并被广泛应用于文学、音乐、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形式中。作为一名雕塑艺术家,我深深被这个神话故事所吸引,并将其作为灵感源泉来创作我的石雕作品,将其中的美丽与智慧融入到我的作品之中。
在石雕作品《嫦娥奔月》中,嫦娥踏着祥云冉冉升空,长袖随风飘舞,张开的双臂好像要拥抱整个天空,整体造型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石雕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然而,在当代社会这一艺术形式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如何继承和创新,我在创作《嫦娥奔月》这一作品中进行了跨越式的突破和尝试。作品借用传统皮影技法,将圆雕、浮雕、线雕巧妙融合,并将当代和传统的不同语境互相转换,运用不同的艺术元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写实而是更加注重抽象和非抽象的表现形式,以创造出具有个性风格语言的雕塑作品,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面对上亿年形成制的汉白玉石材顿生敬畏之心。每一个步骤都经过精心雕琢、精益求精,将自己的智慧与汗水注入到坚硬石头之中,在每一个细节处都展示着我力求极致、完美的艺术追求和心灵投入。作品所使用的汉白玉材质,在背光下展现出一种朦胧神秘之美,仿佛将天上那温柔优雅、美丽动人、遗憾离去的嫦娥带回到了二十一世纪。
石雕作品《嫦娥奔月》在第四届河北省工艺美术精品大赛上荣获金奖。这个殊荣是对我的鼓励和对该作品的肯定。在未来的创作中,我将继续发挥工匠精神,用心雕琢每一件作品,通过我的作品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也会不断探索与尝试,在创作中寻找更多可能性,不断学习新技能,保持谦虚和求知欲,掌握必备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审美水平、文化素养等来丰富自己内心世界,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自己的努力。
“嫦娥奔月”穿越时光而存活至今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符号之一, 始终发挥着她那不可描述地位, 《嫦娥奔月》石雕作品是对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一次成功诠释,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兼顾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并以简洁、时尚、唯美为特点,这样做既保留了中国古老文化遗产, 也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发展成果及时尚前沿态度,同时也希望能够让大众重新认识并珍视民间文化遗产及其内涵意义。
我希望将我创作的“嫦娥”定格在人们心中,成为一种美丽与传承的象征,让我们去追溯古老神话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和信念,唤起我们对于自然、对于生命、对于美好事物永不止息探索和追求的精神,愿我们心中的女神再度回到人间——嫦娥归来月正圆!

王月明简介:
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河北省雕塑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河北省雕塑技能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保定市雕塑学会副会长
曲阳县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
燕赵文化之星
1958年生于河北曲阳。多年来坚持艺术创新,借鉴意象雕塑创作手法,相继创作出《生命赞歌》、《风韵千古》、《世纪流言》等系列作品,并逐步形成了时尚、简洁、优雅的雕塑艺术风格,2008年和2017年两次成功举办了“王月明雕塑作品展”。作品曾获2007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举办的威海国际陈设艺术展银奖;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第44届“金凤凰“创新设计大赛银奖;第一届、第二届河北省雕塑大赛银奖、第五届、第六届金奖;2016年云岗国际佛教艺术大展银奖;2018年和2019年全国石雕石刻大赛金奖;2019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2023年金奖、铜奖等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