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权力论
作者:薛海
权力是个人或集体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由意志、同时影响和限制他人自由行为的能力,是维护特权群体意识形态的霸权。如果上升到一个国家政权,那么权力就是对其统治的社会的物质和精神层面上的影响与控制的能力。权力是人们向往的不断追求的特殊“财富”。权力的基础是群体,有了群体,暴力与法制就会产生权力,个人能力与魅力也会导致权力的产生。
1929年,在德国经济危机爆发前,希特勒重组纳粹党,并组建了纳粹武装——冲锋队。后来经济危机在德国全面爆发,希特勒通过舆论与暴力,在德国推行雅利安人种的优越性、极端形式下的德国民族主义、反犹太主义、反共产主义,由此掀起了狂热的德意志民族主义思潮,于是他获得了德国最高统治权力。狂热的德意志人民把国家最高权力给了希特勒,他们却没有料到这个战争疯子会把他们和国家推向灾难的深渊。
在斯大林跟随列宁时,他还是一个无名之辈。在二月革命中,他帮助列宁逃脱了沙皇的追捕。在十月革命中,又为革命胜利做出来贡献。于是得到了列宁的信任,成为了当时最高领导的5人主席团的成员,列宁的得力助手。由此,斯大林在应用权力上越发粗暴。他多次违抗命令,处决了很多红军中的高级军官,焚烧村庄,强迫征粮,他还辱骂和恐吓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列宁十分反感斯大林的做法,两人产生了矛盾。列宁在遗嘱中强调:斯大林不能担任党的总书ji。由于在列宁死之前,斯大林就成为了3人执政小组成员,已经有足够的实力,他通过强悍的政治手腕,联合其他势力,先后把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踢出中央,最后自己成功接替了列宁的位置。权力斗争总是如此无情、冷酷、血腥和疯狂。
权力欲是人性主要组成部分。战争、宗教、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其主要根源都是来至于权力的欲望。权力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改造世界,这就是人类最本质的欲望。拿破仑在欧洲发动的一系列战争,都源于他要统治欧洲、成为欧洲皇帝的欲望,而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想成为世界的统治者,他们的权力欲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也有人说我完全没有权力欲,实际上,真实的现实确实有一部分人没有权力欲望,就像有些人没有性欲和食欲一样,这种现象的存在也是合理的。但是,我们每个人在内心都有追求实现自由意志的欲望,其实这也是一种权力欲,只是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种权力与我们前面谈到的权力的大小、类别不一样而已。有人说:陶渊明追求淡迫名利,他就没有一点权力欲望。历史上像陶渊明这样没有权力欲的人不少,但他们在追求淡泊名利的田园生活的过程中,同时也在追求自由意志的实现,这就是自己的一种权力。如果有权力者不让陶渊明们去实现自由意志,那么他们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淡泊名利的田园生活。所以,权力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只是每个人想拥有的权力的大小、类别不一样而已。追求淡迫名利也是一种对权力的追求。没有权力欲的人(这里是指操控他人的权力),是不可能对世界的演化产生影响,只有具有强烈权力欲的人,才可能影响世界,乃至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权力欲是极低的,甚至有一些人根本就没有权力欲(操控他人的权力),这些人不想去改变世界,他们也没有能力去改变。

权力能够获得广泛的尊敬和他人的遵从,因为人们屈服于权力下的威慑。权力是获得荣誉与财富的最便捷的途径,权力下的人们在权力者的淫威之下,不得不屈从于权力者,把荣誉献给他;权力者控制着大量财富,这些财富实际上已被他所拥有,所以权力即财富。俄罗斯总统普京利用自己的权力惩治寡头就是最好的例证。2000年,普京收拾了俄罗斯七大寡头,而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策划了决定其一生的赌注——挑战普京的权力。而普京也正好看中了这个寡头上百亿的资产,最后,在这次较量中,权力最终战胜了金钱,霍多尔科夫斯基成为了权力之下的囚徒,他的百亿资产被普京没收。权力即话语权。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江青拍摄的庐山照片可以随意刊登在《人民画报》上,阿谀奉迎者却大加露骨的吹捧;张春桥的文章可以随时刊登在《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指导全国人民的意识思想。权力可以控制舆论,话语权可以使权力者向他人灌输自己的思想意志,可以把谬误变成真理。希特勒就是这么干的,他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曾说:只要把谬误重复一百遍就会成为真理。没有权力,你就发不出声来,真理在你这里只是一堆漂亮的垃圾而已。权力可以实现自己的自由意志,权力者可以不顾任何人的反对,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与理想。但是,由于权力的种类不一样,比如:国家权力,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法律权力,社会权力,人民权力,宗教权力,公司权力,家庭权力等,所以,它们的权力作用也就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实现自由意志的多少是由权力的大小和种类来决定的。
对于爱情与婚姻,权力往往会让其扭曲变形,权力难以得到真正的爱情,婚姻在权力中也很难放出异彩。拿破仑27岁时狂热地爱恋着一位33岁美艳绝伦的交际花约瑟芬,但约瑟芬却并不喜欢这个只有1.68米的矮个子将军。约瑟芬是当时巴黎政府最有权力的巴拉斯的情妇,然而巴拉斯却玩够了约瑟芬,已十分厌烦这个放荡的寡妇,正好拿破仑在狂热地追求她,为何不把她送给拿破仑呢?巴拉斯说服约瑟芬嫁给拿破仑,但约瑟芬为拿破仑也是为自己的后路提出了一个要求:让拿破仑出任意大利战场法军总司令,巴拉斯同意了。实际上这就是一桩政治婚姻。也正是因为这样,拿破仑后来夺取了法国皇位。15年后,拿破仑皇帝修了皇后约瑟芬,迎娶奥地利公主玛丽。当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败北失去皇位后,玛丽带着她与拿破仑的儿子回到奥地利,永不再见拿破仑。这就是权力下的爱情与婚姻。
我们再来看看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姻,这桩婚姻充满权力交易因素。当蒋介石还是孙中山侍卫时,第一次见到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宋美龄,就被她的容貌气质学识所倾倒,但在他还没有成大器之前,宋家是不可能把宋美龄嫁给他的。1927年,蒋介石成为国民党重要人物,明日之星,这时宋家二姐宋霭龄出面与蒋介石谈判。娶宋美龄可以,但有两个条件:第一要把陈洁如(当时蒋介石第三任妻子)修了,并送往美国;第二南京政府成立之后,必须任命孔祥熙(宋霭龄之夫)为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宋霭龄之弟)为财政部长。蒋介石一一答应,因为宋家和孔祥熙控制着当时上海的金融,而且这一婚姻使蒋介石与孙中山结为亲戚,对他的新政权有极大的帮助。但宋美龄并非真正喜欢蒋介石,这是权力交易。宋美龄婚前喜欢一个法国建筑师,与蒋介石结婚后她还与多个美国人有私情,特别是与美国将军威尔基一见钟情,蒋介石还派特务去跟踪监视他们。所以,权力之下的婚姻和爱情是多么的虚假,成功的婚恋是极其罕见的。
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很容易失去道德准则。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中,杀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父皇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之后,他一直为此事忏悔不已。当一个人具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超凡能力和极大野心时,这就意味着他想要成为强权人物,他就需要不惜一切代价,不惜牺牲其他所有人的利益,甚至生命,最终获得权力。所以,追求权力的人大多数要放弃道德准则,包括良心。 权力最容易暴露人性最阴暗的一面。
大多数获得权力的人,其人性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他们会更任性、更狂妄、更自私,他们会肆无忌惮、嚣张跋扈、充满侵略性,他们不会考虑行为后果,他们会无视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于是,人性的丑恶便会无限的放大。江青刚嫁给毛泽东时,毛的战友和外国记者都对江青印象很好:对人客气、真诚,对主席照顾周到,通情达理,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当共产党夺得了政权,毛泽东成为了中国最高领袖之后,江青也随之成为了中国第一夫人。权力使她改变了在延安时期的“质朴”,抑或是使她暴露出原来隐藏起来的本质。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她获得了除毛泽东之外的最大权力,她利用这些权力,迫害陶铸、刘志坚、彭德怀、刘少奇、王光美、周恩来侄女孙维世,以及了解她的文艺界的导演、演员、评论家等等。权力越大,人越容易变态。拿破仑,希特勒,斯大林,武则天、江青等就是最好的例证。当然,也有获得巨大权力的人在人性的变化上,没有滑向邪恶,而是保持着人性善良的本色,如华盛顿、列宁、林肯。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说:“人类社会的最大贡献,就是将权力关进了笼子里。”这句话非常片面,小布什只是站在西方的立场来评判权力,而不代表全人类。事实上,在许多社会形态下并没有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还有宗教,比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权力者依然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自由。人类能不能给予权力以自由?限制权力的自由,把权力约束在制度内,没有被监管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和独裁,但我们还是要留给权力一些相对的自由,也就是说限制权力的过度集中,而不绝对地扼杀权力,这才是对权力最科学的制约办法。权力有冷酷自私、血腥残暴的一面,也有人性善良的一面,就看权力者怎么把握人性善与恶的尺度。实际上,有权力者为了自己的私欲应用权力反社会,反人类,而另有权力者使用权力来造福社会。权力真是具有两面性。如果我们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让它失去自由,这就不叫权力了,权力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自由地实现自己的自由意志。实际上,世界的改造、变化与发展,要依靠权力来实现,历史的进程就是在权力对全社会的控制影响下而被推动的。所以,对世界的改造与发展来说,权力的约束与自由是矛盾的,这就是权力悖论。
2022年11月8日写于成都
2023年7月20日修改于成都
【作者简介】
薛海,男,生于1958年6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成都市建筑技术学院、四川函授大学教书;曾在四川日报社当过记者、编辑。著有小说《北川之恋》、《追杀》、《天才大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