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鼓浪屿
作者:杨山坡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苍苍。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多年以前,偶然听到黑鸭子组合演唱的《鼓浪屿之歌》,歌曲优美抒情,演唱柔美动听。我喜欢这首歌曲,向往鼓浪屿,多想亲眼目睹鼓浪屿的花容月貌!2023年的金秋,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8月26日,我们一行从深圳坐火车来到厦门观光旅游。我们中午12点多钟到达厦门岛,吃了午饭后,稍作休息,下午去五老峰游南普陀寺,晚上逛中山路步行街,领略厦门老城的风采。逛了步行街后,我们步行到海边,迎着凉爽的海风,看波光闪烁,听浪花欢歌。在朦胧的夜色中,鼓浪屿静静地躺在大海的怀抱里,多么安静,多么柔情。鼓浪屿近在咫尺,我心跳加速,似乎能听到自己噗噗的心跳声。
8月27日上午,我们去厦门大学,领略重点大学的风采,感受一流大学的学风。下午两点,我们从厦门岛一号码头坐渡船向鼓浪屿内厝澳码头进发。渡船在大海上航行,海风吹拂,凉爽舒适。其实我不是第一次坐船。20多年前,我从重庆坐轮船转道长寿回家;10多年前,我从万州码头坐游轮到三峽大坝旅游。那感觉是截然不同的,现在渡船在大海上航行,置身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我感觉心胸开阔,豪情万丈。15分钟后,渡船在码头靠港,游客有秩序地下船上岸。这短短的15分钟,我感觉很长很长,好像过了几个世纪一样。当我的脚踏上鼓浪屿的那一刻,我激动得高喊起来:啊,梦寐以求的鼓浪屿,我来啦!时令已经到了秋天,可是热量还在聚集,气温高达32°C,这岛像一个大蒸笼,热气升腾。可是我们走在去预订旅社的路上,心情舒畅,都没感觉到天气的酷热。我们在鸡山路的元气民宿安顿了下来,这两天舟车劳顿,我们先好好休息一下,等到天黑去欣赏鼓浪屿的夜景。
鼓浪屿面积很小,只有1.88平方公里,可是岛上街道众多,大大小小有300多条街道。这么多的街道汇聚在一起,有很多岔路口。就算是你拿着标注精细的地图,也很有可能走错路。即使用手机导航,也不一定能找到你要去的地方。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街小巷灯光璀璨,流光溢彩。街道两边店铺林立,有卖吃的、穿的、用的、玩的。街道上,游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我们漫无目标,随意地走,随意地看,随意地听,随意地想,走了很久,走得汗流浃背,觉得肚子饿了,于是去找饭馆吃晚饭。我们来到一条坡度很陡的街道,看见一个男子光着上身用气滚车拉砖上坡,另一个也光着上身在后面推。他们用走“之”字形的方法来减缓坡度,可是还是非常吃力,气滚车只是缓慢地向上移动。同行的肖老师夫妇和叶老师夫妇急忙上前帮忙推车,一直推到上面的平路为止。肖老师的夫人两手叉腰,站在街道旁边,不停地喘粗气。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拉别人和推车人,他们连声道谢,也感动了路边的游客,大家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我们吃了晚饭就往回走,结果迷了路。我们问路边的行人,行人也不知道,问店里的人,店里的人也搞不清楚。由于信号不好,导航也无济于事。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遇到同行的两位年轻女老师出来买东西,我们才“柳暗花明”,回到了旅馆。
8月28日,太阳刚从厦门岛的高楼背后升起,我们就起了床,决定来一次环岛行。我们从内厝澳码头按顺时针方向出发,沿着滨海大道行走。我们来到一家路边小吃店吃了早饭,收拾起美好的心情继续出发。滨海大道由石头铺成,平坦宽阔,干净整洁。大道两边树木成林,参天耸立,青翠欲滴,秀色可餐。树林里蝉鸣不停,鸟雀歌唱。我们在大道上漫步,心情无比舒畅。大海的波浪一排一排地向岸边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溅起雪白的浪花,发出哗哗的声音,奏出铿锵激越的乐曲。鼓浪屿在厦门岛的西南角,与厦门岛隔海相望。身在厦门岛不识厦门岛的真面目,站在鼓浪屿的滨海大道上望去,厦门岛高楼林立,特别是厦门的标志性建筑世贸海峡大厦和双子塔大楼鹤立鸡群,映入眼帘。这是站在鼓浪屿海边目力所及的亮丽风景。还有垂钓者在钓鱼呢。我也是钓鱼爱好者,上前问他:“海水这么深好钓吗?”他说:“很多时候好钓。”过了一会儿,他说:“现在要抓紧时间钓鱼。小日本把核废水排到大海里,将来就不敢到海边钓鱼了。”看来,海边垂钓钓起来的是国人的愤怒情感。
我们来到鼓浪屿码头的广场上,远远地看见日光岩。真是幸运得很,有一个旅游团也在环岛游,导游正在介绍日光岩,我也凑近仔细聆听:“日光岩位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是鼓浪屿的最高峰,海拔高达92.6米。日光岩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形成,是鼓浪屿的最佳观景点。岩顶设有小型观景台,可以俯瞰厦门市区、鼓浪屿全岛、大海和其他诸多岛屿。日光岩寺建于明万历十四年,是去日光岩的必走之门。寺内有钟楼、鼓楼等雕梁画栋的建筑,风格为闽南派。日光岩寺建筑群小巧别致,寺院格局不拘泥于常法,随山就势,殿宇凿岩为室,将自然的时空变换与佛学理念相融合,形成了其独到的景观特色。”导游绘声绘色的讲解,激发了我攀登日光岩的兴趣,我真想登上日光岩观景台,面向东海,遥望基隆港,遥望台湾岛,期盼失散的同胞早日归来,共圆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可是时间紧迫、体力不支,没能去攀登日光岩,真是非常遗憾。
沿着滨海大道,我们继续前行。前方的路缓缓地向上延伸。这时屹立在海边巨石上的郑成功雕像映入我的眼帘。我们来到郑成功纪念馆,工作人员兴致勃勃地跟我们介绍了关于郑成功雕像的情况。郑成功雕像于1985年8月27日郑成功诞辰361周年落成,屹立在鼓浪屿东南端的覆鼎岩。覆鼎岩三面临海,一面与鼓浪屿接壤。雕像高15.7米,宽9.2米,重1400多吨,由625块白花岗岩雕凿嵌接而成。分25层,地基深入岩层3米,并配备防雷设施,可抗12级强台风,8级以上地震。郑成功像面朝波澜壮阔的大海,身披盔甲,手按宝剑,形象挺拔刚劲,气势宏伟。管理员还介绍了郑成功的英雄事迹。郑成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1661年3月,郑成功亲率2.5万大军,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顶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直取台湾。郑成功顺利地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保证了祖国的领土完整。而今郑成功站在海边,目光炯炯,凝视大海,日夜守卫着祖国的东大门。
岛上没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不论到哪里只有靠步行。看来环岛游的任务是完不成了,因为我们已经筋疲力尽了,只好往回走。我们走到三明路26号的时候,一座古朴的红白相间的建筑出现在眼前。原来这是美国驻厦门领事馆旧址。据史书记载,1844年7月,美国政府命令其驻北平大使馆委派哥伦布到厦门设立“交通邮政办事处”。1865年,该办事处正式升格为美国驻厦门领事馆。美国驻厦门领事馆兼管闽南、闽西。从清同治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97年间,美国驻厦门领事馆的领事们,根据美国政府的指令,策划了一个个阴谋,真是罪恶滔天。在19世纪对华鸦片侵略、掠卖华工的过程中,干尽了坏事,丧尽了天良。1866-1872年美国驻厦门领事李仙得,还是臭名昭彰的人口贩子,不断干涉中国内政。1901年,美国驻厦门领事巴詹声,根据美国政府要求中国“门户开放”的政策,提出把鼓浪屿开辟为“万国公地”的要求。1902年,《厦门鼓浪屿公地章程》和《续订公地章程》开始生效。从此,鼓浪屿沦为各国的“公共租界”,实际上成为外国人的天下。在鼓浪屿先后有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西班牙、法国等13个国家设立领事馆。现在遗留下来的一座座建筑就是西方列强在中国土地上留下的罪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痛。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砥砺奋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那任人宰割的时代永远成为历史。
今天上午的环岛游用去4个多小时的时间,不过还没有走完,回到元气民宿已是中午12点,我们收拾好行李,到饭店去吃中午饭,准备下午5点坐火车返回深圳。吃了午饭,在饭店休息了一会儿,已是下午两点,我们坐上返回厦门岛的渡船,与鼓浪屿挥手告别。在渡船上,同行的叶老师问了我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杨老师,这次厦门行,秋游鼓浪屿,你有什么感受呢?”我说,鼓浪屿是饱经风霜的小岛,是风光秀丽的宝地,而今是国家5A级旅游度假区,成为人们旅游打卡的目的地。虽然我们在鼓浪屿只停留了24小时,虽然还有很多景点没有去观赏,但是我已经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小岛,恋上了这块神奇的土地。真想时间的脚步慢一点,渡船的航行迟一点,好让我多看一眼日光岩的巍峨,多看一眼环岛树木的苍翠。可是日光岩的光影,越来越渺小;环岛树木的树影,渐行渐模糊。我只好在心里重复一句话:再见,鼓浪屿!
【作者简介】
杨山坡,原名杨定超,四川大竹人, 中学高级教师。平生以语文教材为剧本,以阳光少年为主角,以三尺讲台为舞台,演绎不计其数的心灵故事。论文《哈哈镜里的人物形象》在北京三个面向和《教育文摘》联合举行的教学论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闲暇时喜欢阅读散文、诗歌和小说,在字里行间徜徉,在句读上坐着小憩。同时喜欢堆砌文字,放飞梦想;在文学这个百花园里播种希望,挥洒激情,收获喜悦。主要作品有散文《桂林日记》、诗歌《歌声飞过40年》、小说《寻人启事》等。在人生旅途中,追求诗意的生活,逐梦艺术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