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读书日谈读书
李旭光
今天当此读书日,早起一直在读《后汉书》,又兼略《晋书》、《贞观政要》,只为佐证一些想法。不日将奉上拙作以酬战友们。刚刚看集结号,情满诗画,百科俱涉,何尝不是摆在我面前行走之书卷、流动之典籍!自此番集结,每日此中读诗、观书、赏画,有五湖沧浪、三山松桧入眼,岂止读百科全书;有四海风云、九州佳信廓胸,俱养家国情怀!书因人事、世事有价值而汗漫青史,故当读有字书;事由时异、地殊而千变万化,岂轻无字书!少年读书以成学,壮游披卷用创业,老来秉烛助养心!书也,亦师,亦友。当仁,则不让于师;举义,必择益友。唯愿三团战友,俱为我师,皆成书友;天天读书,日日自新!
上图:李旭光战友早课书法作品


张国政读李旭光《世界读书日谈读书》一文评语:
李旭光友在“世界读书日”撰章书文,意义深刻。细读此文,旭光友从两个侧面把读有字书和读无字书分折和理解的相当透彻,释解的全面到位。《论语》《后汉书》《侦观政要》《晋书》已及一些现代文学作品等,这些当然应属于有字书,而旭光友把集结号里来自天南地北的各位老战友每天谈天说地,畅叙有情,回忆军营及家乡童年往事等当作无字书来品读,把有字书和无字书放在同一位置来看待,足可见非同一般的认知。此文又是一篇上等的佳作,收藏学习了。

下图:李旭光战友早课书法作品

樽前侑酒只新诗、何异书鱼歺蠧简
李旭光
闲时翻书,看到几位写“书虫”的古人。“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是韩愈读书生活自我写照,也是其志向独特表达。其中的“生死文字间”,或还包括写作;歐阳修的“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是一介高官对知识分子贫寒出身与知识分子身份的自我认定,更是对读书生活的价值肯定;苏轼的“樽前侑酒只新诗,何异书鱼歺霸简”(书鱼,即书虫),既是清苦生活的佐证,更是將读书带来的快乐溢于言表,不由使人联想到刘伶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短歌行》曹操)……。古代圣贤之所以嗜书如命,或是为探究治国经邦真理,传承文明薪火,承担知识分子,抑或是政治家使命。以半部论语佐天下、半部论语致太平(《鹤林玉露.卷七》),也是讲读书;日本等国地铁上,会见到许多人在阅读。几个月前,国内教育家到英、美大学访问,见到校园的食堂、宿舍、图书馆彻夜通明,莘莘学子都在发愤读书。读书,考量的是文化氛围与传统,体现的是民族追求,又预示着国家间未来几年、几十年发展进步竟争结局……。(李旭光.2021.6.20于镜湖之畔)

下图:李旭光战友早课书法作品

王长海战友读旭光书法小品有感——腹有诗书字亦香
近年来,中书协的领导们大力倡导书家读书,以养作品其书卷气。于是各种讲座、培训此起彼伏。但收获甚微。其原因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书家们每天忙于出席活动混“脸熟”,媒体曝光赚“知名度”,收徒办班增效益。可用于读书的时间少的可怜。作品中的书卷气何来啊?
今晨细读旭光书写古贤关于读书的诗文小品,在为古贤隽永的内涵赞叹不已的同时,书法中浓郁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馨香浮动,风神隽永,雅逸无穷。如入芝兰室,香韵入骨,心舒魂畅,真是莫大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洗礼。苏轼有言:“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观书确有腹有诗书字亦香之感慨。我知道有着文人官员之称的旭光几十年来将韩愈所说的“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的读书生活化为了自己的生存状态。书魂已入骨,笔下珠玉光。人书俱老时,书作蕴幽香。我懂得:书法中的书卷气学不来,临不会,只有把读书作为人生的任务一点一滴的修为出来,苦读出来的,舍此无捷径可言。还是孔夫子那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下图:李旭光战友早课书法作品

孙景财战友读李旭光《樽前侑酒只新诗、何异书鱼歺蠧简》字、文评语:
《读文,阅字,赏画》李旭光老友每每发来古贤人原著赏析并伴隽秀楷书,读文喻理启人,阅字赏心悦目,实在是享受。掩卷自思,此浮躁时代,几人能读如此枯躁眨味文字?又有几人能静下心来一笔一划构勒岀印刷般精美揩书?贤弟如此心静如水般毅力,真乃“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作学问的刻苦精神实为兄之感动。
刘铁军近两年大作如井喷,忆童年如涓涓细流,字浸心田;写战友栩栩如生,构起无尽怀念。讲述评针砭时弊,一语道的,入木三分给人启迪。 王长海乃近识老友,松原相见恨晚,如故。弟淡吐儒雅不俗,学识丰厚,所做书画栩栩如生,足见功底深厚。
三位老弟的才学,让兄我仰目,我常在我的朋友圈和麻友中显摆,且常自吹自擂“别看我和你们打麻将,我也是谈笑有鸿儒的人,并情不自禁地打开手机,把你们的文章,字,画一一展给他们看,自呜得意。果不然所见之人无不伸岀大拇指,赞口不绝。
前两天,三连长春的几位老战友小聚,席间我问铁军;“68年长春兵有高中的,初中的,怎么干不过七0年松原的小兵?”特别像旭光,十五、六岁时,中学都没学啥,却在五十年后,你们前郭的(铁军,旭光,长海,听说国政也是前郭的)如此成功?仕途不说,单说四位在文化领域的建树,让人仰望,出呼其类。我俩都没找着答案,张健说和旭光写的春奈铍有关…。回来后我想,答案很简单的,天份,后天的勤奋,执着。谁辛勤耕耘,谁就有收获,人家三更灯火,你却纸醉金迷,能写岀好文章,画岀好作品那才怪了。
读书也好,写字作画也罢,都是一件苦差事,就好比我,看着三位老弟的文章字画,心里佩服,也跃跃欲试地学着写,但东西岀来一看,自觉和三位老弟的东西差着一大截,这就是差距,是功夫不到…。读两位老弟的文字,赏长海的画作,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愿老弟们笔耕不辍,大作常岀常新。

下图:李旭光战友早课书法作品

文字:集结号老战友
插图:李旭光十网络
授权编辑:张国政
2023.9.22日修一于丹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