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余杭-天堂西湖迎亚运今晚闪亮开幕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9月23日凌晨,志清综合新华网、央视网最新消息,经过紧张、有序、细仔的筹备,第19届亚运会将于今晚20时如期在中国“天堂”一一杭州“大莲花”八万人奥体中心体育场开幕闪亮开幕!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古往今来数千年的中外人文人交流中,中国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一直是人心向往的“天堂”之城。
追溯历史,“人文杭州”源于“之江”(钱塘江)畔“良渚”遗址,并由古往今来“京杭大运河”串联华夏各地文化兴旺发达。而“灵隐客”隐涵的“飞来峰”、及“花港观鱼”、“六和塔”,则叙述着5000年中华文明、中外文化“鱼水交融”、“龙舟竞渡”与“六和慈悲”的种种美丽“天堂”、“天仙”传说。
如今“人文杭州”,已从古老美丽的传统城市,蜕变成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开放包容、魅力独特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会。悠久历史丰富人文底蕴,山水之美打造绿意盎然,日新月异成就创新发展,杭州是一座人文之城、绿色之城、创新之城。
今晚,第19届亚运会将在“大莲花”杭州八万人奥体中心体育场开幕。“潮涌”为会徽。“人文、绿色、创新”为赛会主题。集“三潭印月”、“楼外楼”、“玉皇山”诸元素,构成本届大赛“湖山”奖牌的线条灵动。中国国家主席将亲自陪伴各国贵宾与万余亚洲各国体育健儿出席八万人的隆重靓丽开幕式。全球、尤其是亚洲各国多媒体将向数十亿受众直播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全景,感受“天堂杭州”与“华夏中国”数千年悠久历史与“人文、绿色、创新”当下的盛况。
据说,今晚中国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上亿人次的线上数字火炬手的“小火苗”,将会汇聚在钱塘江上,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数字人的形象。数字人手持亚运火炬,踏着浪花,来到“大莲花”上空,和现场的第六棒火炬手走到火炬台前,共同点燃主火炬。据了解,目前数字火炬手人数已经突破上亿,上亿人次参与数实相结合的点火方式,是全世界的首创。
笔者知道,今晚开幕的中国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新中国举办的第三届亚运会。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1990年9月22日,一首极具穿透力的《亚洲雄风》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响起,成为中国人关于亚运会最深刻的记忆之一。
对于尚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来说,筹办亚运会并非易事。据有关方面测算,当时的筹办资金缺口达6亿元人民币,一场“人人为亚运出力”的捐赠热潮就此掀起。
据赛后统计,有1亿多人次向北京亚运会捐献了资金和物资,集资总额达到7亿元。
如果说北京亚运会浓缩了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奋勇前行的身影,20年后的广州亚运会则让人们看到收获了改革开放丰硕成果后,一个在国际上日益具有影响力的东方大国形象。
2009年,广州GDP超过9000亿元,相当于1989年全国GDP的一半以上。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广州亚运会的赞助商数量、赞助金额远超历届,创下当时亚运会市场开发成果之最。
如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较1990年增长了约64倍。秉持“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贯彻“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办赛理念的杭州亚运会不仅成为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亚运会,也将标注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新高度。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三届亚运会,中国参与其间的心境也在悄然改变。
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盼盼”传递出中国对“团结、友谊、进步”的热切呼声、对走向开放的决心。
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五羊”邀请亚洲人民共赴“激情盛会”,共建“和谐亚洲”,道出真挚祝福。
杭州亚运会,由“琮琮”“莲莲”“宸宸”组成的吉祥物“江南忆”,成为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传递和平与友谊的使者,展现出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坚定的文化自信。
如果说北京亚运会通过‘盼盼’让世界认识了一个从神秘走向开放的中国,广州亚运会通过‘五羊’向世界传递美好的祝福,那么杭州亚运会则要让世界看到富有诗性的江南气韵,感受到当下中国的从容和自信。
笔者认为,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到2009年“广州亚运会”,再到如今2023年“杭州亚运会”,华夏中国:升腾的国力,提振着国人的精气神。从1990年“我看世界”时初见的喜悦,到2023年“世界看我”时的从容与自信,亚运会早已超越体育,成为中国与亚洲乃至世界深度交往的平台。读者们,志清邀请您今天2023年9月23日20时相聚央视CCTV屏前,一睹“中国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实况直播!不见不散哦!为此,先赋《忆余杭》发评为观哦。
潮涌之江,
良渚京杭灵隐客。
三潭楼外荡龙舟。
花港六和秋。
哨声金鼓莲花里。
亚运健儿雄起。
创新绿色慧文源。
登顶玉皇山。
注*,第19届亚运会9月23日晚在“大莲花”杭州八万人奥体中心体育场开幕。“潮涌”为会徽。“人文、绿色、创新”为赛会主题。集“三潭印月”、“楼外楼”、“玉皇山”诸元素,构成本届大赛“湖山”奖牌的线条灵动。“人文杭州”源于“之江”(钱塘江)畔“良渚”遗址,并由古往今来“京杭大运河”串联华夏各地文化兴旺发达。而“灵隐客”隐涵的“飞来峰”、及“花港观鱼”、“六和塔”,则叙述着5000年中华文明、中外文化“鱼水交融”、“龙舟竞渡”与“六和慈悲”的种种美丽“天仙”传说。
一一2023年9月23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