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源渠位于霍州市三教乡下三教村。
1940 年 11 月,百团大战结束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性反复大扫荡,当时霍县又遭受到百年不遇的旱灾,使抗日根据地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困难。
1941年1月,赵源同志担任霍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他上任后,面对严峻的困难,积极带领广大军民,与日寇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有力地粉碎了日寇的多次扫荡和围剿,促使抗日根据地很快走上了恢复和扩大的局面。
1945年5月,赵源县长与参议员刘茂裕、陈清河一道,在下三教村组织领导,发动村民,于秋禾下种前开成水渠一条,使下三教 85 亩旱地变成了水地,当年增产粮食 51 大石。这条渠依山傍沟,工程艰巨,任务险要,还要穿过 100 余丈的水洞,单靠民力办不起,当时县经济局贷给粮食10 石,本币20000 元。
在工程进行中,赵源县长身先士卒,并对上、下三教的村民进行多次说服教育,讲明开渠增产、支援抗战胜利的道理。在他的带领下,两村村民联手合作,原定两个月的工程只用了一个月便顺利竣工。当哗啦啦的清水流过这条水渠时,村民们拍手称快,都把这条渠称之为“连心渠”“团结渠”“为民渠”“胜利渠”。最后有一位长者提议这条渠是赵源县长倡导开挖的,而且劳心费力,因此叫“赵源渠”最合适。众人一听,齐声赞同,由此“赵源渠”便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霍县大地,一直传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