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然
夏日,随旅游团一路向北,来到边陲小城漠河。小城市容整洁,俄式风格建筑比比皆是。小城人口不多,街上行人和车辆都很少,静谧而清新。
我们参观了漠河的标志性建筑一北极星广场。沿着153级台阶而上,看见一座不绣钢的雕塑一腾飞。广场上面是县城最高点,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县城的主要街景。我们想去参观火灾纪念馆,但已闭馆,接着我们游览了由原黑龙江省长陈雷题写园名的"松苑“公园。这里是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后漠河唯一保留下来的一块原始森林。在这里,我听到一个发生在漠河的真实而凄美的爱情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张德全老人(化名)今年60多岁了,他的父亲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从北京来漠河的支边青年。张德全在八十年代初,偶然认识了他的妻子康氏。康氏年轻漂亮,充满青春活力,尤其喜欢跳舞。她曼妙的舞姿,使张德全对她一见倾心。为了能长久和康氏在一起,张德全挖空心思,写了许多书信和情诗。在取得对方好感后,他又让康氏教他跳舞。他们常常溜进一个无人仓库,收拾出一小块空地,在那里谈心聊天,在昏暗的灯光下练习舞蹈,他们相爱了。
1983年冬天,两人结为夫妻。婚后他们仍然经常到那个无人的仓库里跳舞,两颗年轻的心,越贴越近,以至于容不下一个小生命的到来。当得知仓库要拆迁扩建的消息,他们又最后去仓库跳了一次舞,以告别一段曾经美好的时光,可谁知,这竟是他们今生的最后一次共舞。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所属几个林业局的几处林场,几乎是同时着起大火,酿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灾,震惊国内外。由5万多名军警民组成的扑火大军共同奋战了28个昼夜,终于在6月2日扑灭大火。境内森林受灾面积达101万公顷,火灾造成211人遇难,266人烧伤,5万多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达几十亿元。

张德全的妻子一康氏,就是这不幸遇难者之一,那时他们刚刚结婚四年。火灾发生时,张德全并没在家,他出公差去了外地,侥幸躲过一劫。当他听说发生火灾的消息后,发疯似的往回赶,可一切都晚了,只半天的时间,大火就吞噬了县城,他们曾经温馨的爱巢早已化为灰烬,满目焦土,一片断壁残垣。他哭着,喊着,康氏你在哪里……,他不知道自己心爱的妻子在哪里,也没有人知晓康氏去了哪里。
他悔恨,在康氏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却不在身边,可谁又知道惊喜与意外哪个先到呢?令他痛心疾首的是,康氏竟没有留下一具完整的尸体,他没有见到可爱的妻子最后一面。一场大火,酿成一幕人间悲剧,活活拆散了这对恩爱夫妻,毁灭了他们厮守终生的诺言,毁灭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一切都化为乌有。

为了表示对康氏的挚爱,他没有再娶,无儿无女,孤老终生。他是个忠贞的舞者,一生只和康氏一人跳舞。在以后的30几年里,他一如妻子陪伴身旁,在漠河的舞厅,年复一年的独舞着。在他心中,那不是一个人的舞步,而是两个生命在一起律动,因此他如痴如醉,近乎疯狂。一个舞厅倒闭了,他在广场跳,新的舞厅开业了,他又是常客。寒来暑往,几十年如此。他从满头乌发,跳到两鬓斑白。只是这两年才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他和康氏因舞生情,因舞结缘,因爱痴迷,一发不可收。也许是他对爱情的至贞至诚感动了上苍,不忍心让这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漠然无闻,2019年12月,民谣歌手柳爽一行来漠河采风,偶然见到了这家舞厅,听说了老人感人的故事,简要了解了事情经过并征得老人同意后,回北京加工创作了这首爆红的歌曲《漠河舞厅》,这个故事才得以传播开来。

以往人们褒贬的总是"痴情的女子负心汉",老人的故事也许会颠覆人们传统的认知:男儿也有痴情人。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现实中,有多少人能象张德全那样,不为变故所动,不改初衷?如今闪婚闪离者为数不少,这个故事也许会对人们有所启迪吧。这个故事还告诉人们:生活不仅有回忆,更需要继续。老人怀着对妻子的款款深情,用生命之笔续写着他们当初的诺言。他没有南下广东海南,没有返回北京,他独守在漠河,守着自己的根,守着曾经与他相濡以沫的爱妻康氏。他用一生在等待一个永远不可能再回来的人,在他心中,他们的爱情并没有终结,仍在继续着,在人间,在天上……
一城美景,一家舞厅,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并演生出一首爆红的歌曲,由此也带给我一些启示和感悟,这些圆满了我的漠河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