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美,在于让万物自己说话
一一品读诗人巴矛的《秋境》
作者|一风
佛经上记载着达摩大师在传法于慧可大师时说了四句偈,其中两句是:“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这里不必追究其偈所暗示的见性含义,但就禅宗所秉承的“见性即见佛”的深刻思想,总会让人联想花开花败、瓜熟蒂落,一切生灭来自生命自然的见解。同样,对于一首值得赏玩的情景诗,显然牵动着读者的心去感受自然“来之于自然、服务于自然”的真情实意。
诗人的心,沉浸于大地,通过格物继而渲染于生命。“大地剥开一颗雨”,剥开的无疑是诗人对于秋天的造访表现出一颗热烈而激越的心。雨本泻自天庭,落入大地的心怀,这是自然的景象。诗人为何“一反常态”,在大地上剥开了一颗雨呢?若是走进诗人的心,就能感受到倍受炎夏折磨的肌肤对于凉爽的秋日盼望的热烈。一颗雨带着万千如缕随落大地,将大地冲击出一个个坑坑洼洼的小水坑。再看那冲击大地后反弹的雨滴,不是被大地从心灵深处剥出来的吗?
夏日的雨水和阳光一样,适量地给予大地,能给庄稼人带来活命。谷物瓜果和人一样,命有弱强,弱时需攀附,强者自可立。且看菜园里的瓜果经过主人悉心侍弄,在阳光甘露的沐浴下,迎着秋风“丢下了脚手架”,实现了生命的最后价值。“稻穗上也就只剩下了心脏”,一语道出了从秧苗到灌溉,从除虫到稻谷的成熟的过程中,农民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和汗水。那一颗“心脏”,俨然诠释了农民苦累之后收获的生命维系。
秋夜的村庄是寂静的、清凉的,忙碌了一整天的汗水,在夜色宁静的房前屋后,渐消渐散,只留下一片银色的光,漫无声息地抚慰着那颗忙碌的心。“只种一颗月亮的村庄”,此刻是最惬意的,惬意在于丰收的景象来自于庄稼历经旱涝风险劫后余生的安慰。这样仅有的安慰,随之而物化为喜悦,在那个闭塞的村庄里瞬间传播开来,成为“家有余粮心不慌”的十足底气。
大山里的秋夜,蚊子作一番群飞盛舞。它们“咬住月亮月光,说出自己的影子”,那影子,分明是在表述生命的悲壮一一即使行将杪末,也将作出最后的壮观的舞蹈。它们为自己而舞,也为农民的丰收而舞。那种壮观,是大山树藤对生命的自然情怀,也是生命对于生命的悲悯表达。
大地生万物,万物终归一。这一,就像诗人仅有的一支笔、一张纸,落下的只有几行字,如同那“简单的村庄 简单的孤单”,伴随生命一路高歌,一路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