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一九一)
杨浩然 偶然著
一九一、不爱红装爱绿装
五一节是为了纪念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而确立的。
一八八六年五月一日,芝加哥二十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了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
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一八八九年七月十四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把五月一日定为了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
国内最早的“五一”劳动节纪念运动是一九O七年五月十四日(俄历五月一日),初步觉醒的哈尔滨铁路工人举行了六小时集会,号召中国工人奋起斗争。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浪潮滚滚而来,“劳工神圣”的呼声深入人心,南陈北李分别组织了上海和北京的“五一”纪念活动。
这一天,出版了《新青年》劳动节纪念专号,译载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劳动法典》,阐明人人都有工作权利的社会主义原则。
随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和工人运动的不断壮大和发展下诞生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将“五一”定为了法定节假日。
虽然法定假日才一天,但恰逢周末,二者相加就变成三天了,算个小长假。正因为是小长假,来得亲戚特别多,而且大多数马三都不认识,迎来送往的差事便靠静宜和祥子了。
新时代,讲新婚姻观。说到婚姻,该从谈婚论嫁说起。文革以来,人们谈婚论嫁的标准主要讲出身、看成分。工人和贫下中农是硬杠杠,共产党员是最佳选择。
地富反坏右的子女,即使高大英俊、貌美如花,也只能俊男娶丑妇、靓女嫁劣郎。
在这点上,大年与梨花、小年与梅花是绝配。花红叶绿不说,新郎新娘还各穿了一身绿军装。
这年头儿,所有的女子均“不爱红装爱绿装”。所以,两对新人闪亮登场后,立马引起了一片啧啧称赞!
虽然是革命婚礼,但也得包装。八仙桌上,摆满了“红宝书”、像章、红皮笔记本等。这些都是邻居和同事送的贺礼。最珍贵的,莫过于部队首长送得那两本毛主席画像册了。
毛主席画册既厚又精美,为了对毛主席表达敬意,首长们的题字签名都没敢放在扉页,而是放在了画册的最后一页。
婚礼由马家峪公社革委会主任马祥子主持,先是新郎、新娘同唱一曲《东方红》,然后背诵两段毛主席“最高指示”。
背诵完,向毛主席像三鞠躬。先拜伟大领袖,再拜革命群众,最后夫妻对拜,送入洞房。
马三觉得别扭,但又不好说什么,就掏出烟点上,猛吸了两口。
祥子感觉不对劲,赶紧跑了过来,附在马三耳旁如此这般了一番后,马三的脸才舒展开。
原来,新人为长辈磕头仪式,及上坟祭祖仪式定在下午;次日回姥娘家上喜坟照办;新郎新娘三日回娘家依旧,只不过不明风大浪罢了。虽然讲破旧立新,但全破了也不是那么回事儿。
由于次日得去老徐家上喜坟,徐能家两口子就住下了。加上刘六、羊二、郭明亮等都没走,晚上的酒席照摆。
年轻人和妇女们都去闹洞房了,大老爷爷们儿们便放开了量。几杯酒下肚,个个打开了话匣子。
漫无目的的狂侃一通后,话题逐渐转到了国际国内形势上去了。
刘六说:“自去年四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访华以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已连续两次访华了。种种迹象表明,中美关系会逐步改善。受其影响,中苏关系也会发生一些微妙变化,起码剑拔弩张的局面会得到改善。也许,不久的将来,国家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
“难说。”郭明亮道“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拿今天举办婚礼来说吧,全是形式主义。有些口号是得喊,可口号无处不在就令人作呕了。”
“是啊。”刘六忧虑道“虽说林副主席不那么活跃了,可江青和张春桥等拃呼得可不轻,怕就怕他们后来居上。”
“我觉得,中央作出的三线建设向民用倾斜是正确的。”徐能说“国际形势改善了,民营经济再上去了,民富国才强。”
“是的。”马三说“我对三线建设抱有信心,对地方工副业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只要政策别朝令夕改,发展起来还是挺快的。”
“怕就怕朝令夕改。”刘六说“你想想,文革小组的旗手们天天喊‘以阶级斗争为纲’,都喊上瘾了,一时半会儿怕刹不住车。”
哥几个说话的声音高了些,惊醒了隔壁的徐老爷子。老爷子一出来,大伙儿便鸦雀无声地对视起来。
可老爷子却来了精神,手中的报纸晃得哗哗响:“快看,陈毅出山啦!”
马三接报一看,只见天安门城楼上,国家领导人们正在观看五一焰火晚会。站在毛主席身边的,除林副主席和周总理外,还有陈毅元帅,而且还紧挨着毛主席呢,照片上的他正和毛主席亲切交谈着什么。
“的确是大新闻。”马三激动的说“自从庐山会议后,陈老总就销声匿迹了,既然在天安门与主席同框了,说明……”
他没往下说,但眼睛里却放出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