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乡情凝望中
——略读王长顺乡土散文
近年来,王长顺的乡土散文创作以其独特的魅力屡见诸报端而吸引着广大读者。因为乡情,让已经退休的王长顺文心涌动,不停地书写乡土散文,用他自己的话说,写体验与感受,写回味与经历;写乡里乡亲的豁达质朴与大度情怀,用自然白描的手法来叙述乡亲们的激情如火的追求与向往。故乡的故事深深刻在他的记忆里,他的散文也是他的真情流露,是他对于故乡的赞颂,字里行间,倾注着他的真情实感。
在王长顺的散文作品里,我们不但品味到了过去农村的乡土生活余味,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他对故土的留恋和发自内心的热爱。他笔下的乡土风情无不充满感情色彩,叹与歌,赞与喜,统统带着深深的感恩和敬畏之情。当然,这也是我们喜欢他的散文因素之一。 王长顺的乡土散文,无论是写人情,写乡情,写绿树,写农田,开篇动笔,信手拈来,娓娓道来。这酣畅淋漓的写法,让我们读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风雨的乡间,不仅有了线条分明的轮廓,还有了隐隐绰绰的魂魄,流水一样的淙淙流淌,涌动着浓浓的留恋和淡淡的乡愁,柔和细腻,温暖质朴,读起来像在品饮一杯杯醇酒,不时陶醉在字里行间。
想到母亲养育自己的一切艰辛付出,想必所有人都会红了眼眶、心在跳动。在母亲离开人世五周年之际,王长顺想为母亲写点什么,他在《娘是遮风挡雨的伞》(2011年3月15日《四平日报·广场》)里讲述的就是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留给自己的生活辛酸:1958年秋冬之交的仓促搬迁;从大锅饭食堂里往家里打粥;4岁的妹妹在病馁交加中离世;妈妈在贫困难捱的情况下带领12岁的姐姐夜里偷甜菜叶子;甜菜叶子煮熟了,妈妈等我们吃饱了,才默默地捡着剩下的菜叶吃;在自己生病,高烧不退,夜里隐约听到母亲的哭泣声。读到这些情形处,谁的泪水能够止得住呢?谁的心里不隐隐作痛呢?我们终于看到了母亲的笑容,那是1972年作者被招工参加工作那天,妈妈告诉儿子:“儿子,这回可出头了,要好好干,听官家的话,千万别犯错误,咱家几辈子都是给人家扛活的,在咱这个穷家出来你一个吃红本的可不容易呀。”这哪里是长顺母亲对儿子的期望?这是普天下所有母亲对子女的期盼啊!然而,又有多少子女忘记了父母的淳淳教诲,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最后因为倾覆了人生之舟而成为父母终生的失望、嗟叹与无奈。
王长顺的乡土散文让我们在阅读之时能够强烈地感觉到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和乡村生活那种咀不尽、嚼不烂的醇厚韵味,以及那种隐忍、宽容、明亮甚至是富有悲剧性的乡土精神。这就需要作者对乡土生活有着切肤般痛楚的体验,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见微知著的思考。通过叙述,把乡土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表现艰辛的幸福与难以抑制的痛苦,表现自然与宁静,希冀与憧憬。他在《碾过去的岁月》(2016年6月12日《四平日报·玉米时代》)里给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些故事。他来到屯西头的一个碾砣子,端坐其上,一边抚摸着,一边追溯伴随流逝的岁月。写出了对故乡的热爱和对乡村生命的敬重,写到了故乡人物的悲苦坎坷的生活,表达的是他对故乡人坚韧精神的敬重;展示的是故乡人安贫乐道的生存哲学;叙述的是故乡人的质朴、真诚、善良和智慧;流露的是他对故乡的依赖和固执的坚守。足见作者对乡村风俗的眷恋,甚至还夹杂着些许无可奈何的慨叹,以及对淳朴乡土人情的极力挽留。通过他的描绘或讲述展示故乡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让读者以散文记录轨迹来感悟生命的同时,也折射出时代的变革,证明他的散文创作已经超越了朴素的叙述和追求灵动中见深沉的创作风格。
王长顺的乡土散文,每一篇从开头到结尾讲述的真情实感和真实经历,在回忆以往的同时,总是在告诉人们为啥要记住这些,遗忘了这些为啥不可以。《端午怀古》是他发表于2014年5月30日《四平日报·玉米时代》的另一篇散文,通过这篇文章,他回溯了端午习俗来历,悼念屈原,痛斥奸佞误国,抒发爱国情怀,同时,也为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四位文化名人而永世长存而感到无比骄傲自豪。他的《火盆里的故事》(2014年8月15日《四平日报·玉米时代》)题目,让人耳目一新,一下子就把人带入曾经的冬日里的乡村月夜和静谧的霜雪院落。让我们围坐在“火盆”周围,听他讲述老老年儿的那些难忘故事;那些故事我们也曾经经历过,用麻秆从火盆里夹火炭吹火,在火盆里烧土豆吃。他在《乡野情趣在盛夏》(2011年7月22日《四平日报·广场》)里为乡村涂抹上了诗意般的工笔画,读后使我们进入了童话世界,如同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了一幅美妙的乡村画卷:那里有草蝶蜂群戏黄花、柳荫下半睡半醒的老农、牛羊吼叫、鸡鸣犬吠,还有母鸡领着一群鸡崽互唤觅食,就连两头公牛在草原上顶架也进入了他的取景框。 每当看到王长顺的乡土散文,犹如回到了难忘的乡村岁月,品读着文章里的旧日时光,自己好像年轻了许多。希望他今后多为读者提供这样的精神食粮,以充填看似温饱、实则饥饿了的精神胃肠。
2017年,王长顺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散谈杂说》,得到了文友们普遍认可;2020年出版了自己的诗集《案头歌咏》。两本书的相继问世,也是对自己多年来在文学路上苦苦追求的交代。现在,已经72岁的王长顺依然笔耕不辍,活跃在双辽文坛。
2023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