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挨饿的年代
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傲然著
忆往昔的苦难岁月,令我不寒而粟,我出生于三面红旗的形势下,而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三面红旗,即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那是我们的国家刚从贫穷落后的旧中国跨越过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物质基础还没有极大丰富,人民的生活水平尚切十分低下,共和国上下,从国家主席到基层平民,都在忍受着饥寒交迫。大干社会主义建设,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号召下。全国人民意气奋发,斗志昂扬投入到大建设之中。我的家乡坐落在伏牛山下,伊河之滨。地处丘岭,土地脊薄。不产粮食,夏粮生产忙一季,收获后每人只能分配不到二十斤的小麦,平这不足二十斤的小麦。平时那能吃白馍,甚至连碗白面条也喝不上,也只能熬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做点白馍吃。或者过节时,比如端午节,中秋节,十月一等改善一下生活。所谓改善生活,只不过是吃一顿好饭而矣。我小时常常盼着过节,平时很难专门吃上白面。秋季各家除了分到一些玉米,主要粮食就红薯,那时红薯是我家乡人的主粮。当时有一句顺口留:红薯汤,红薯饭,红薯馍,离了红薯做不成饭。真是红薯是一年的全粮,然而这些红薯,也不能远远满足家乡人的生活。其实也是吃了这顿,没有那顿。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粮食不够吃,只得吃点粮食以外其它的东西,我曾记得,吃过榆叶,桐叶,桐花,构叶,杨叶,椿叶,谷糠,还添过磨台,被本村刘保厅谩骂过,至于野菜类的更不用说了。一到青黄不接的季节,各家各户小孩,放学之后我常与建国,太昌,克立提着蓝子,无精打彩的到坡上挖野菜,上南坡,下北坡。以至把山坡上的野菜都挖掘的几乎找不到,因为饭吃不饱,常饿肚子是经常的事。而穿的衣服是补丁摞补丁,可谓衣不遮体,还记得我小时上学,常备的干粮时,口袋里装着生玉米粒,生红薯片,饿时掏出来吃一点充饿,我还把这些分给同桌小朋友。因为红薯含糖量多,我常吃,胃酸难受,常流酸水,在那年代队里饿死牛也有所发生,牛死了,我可以吃到分得牛肉,于是我常盼着队里的牛死。牛死了我很高兴,又一次,我问父亲你喂的牛还不死,就为这句话,我还挨了父亲的打。事过之后,我才明白喂牛的人都不希望自己喂的牛死。
我是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成长,什么样的苦都经历过,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在那艰苦的年代,把我兄弟三个拉扯大,还让我们兄弟三个都上学,的确真不容易。
时光流失,岁月辗转,眨眼我已步入老年,过去的许多往事,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虽然我们现在生活美满,但是,要不忘初心,牢记史命。继续努力奋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奔向和创造幸福的前程!
写于乙亥月仲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