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九章 花开龙虎山(一)
桂荷说:“我们俩孩子都已成家,工作也不错;我们工资也不低,打工又增份收入,有房有存款,也算小康生活了,没必要再去冒险了。蛰仙湖那里地荒人少,开发了销售也是个问题,资金回笼不来,光那两亿贷款的利息,我们就负担不起。还是老老实实,安安生生过日子,别做那冒风险的事啦。”
乃文说:“老古那话挺玄乎,真假还难说。真的不妨拼它一场,假的就当是个笑话。一切顺其自然吧。”
桂荷:“他言之凿凿不像是开玩笑,毕竟我们帮过他的忙,让他省不少钱。若要是真的,你打算咋办?”
乃文说:“张明伦在南京搞预制厂,听说发财了。这次去徐州路过南京,我想去听听他的意见。”
张明伦很热情,把乃文迎到办公室,沏茶、上水果。
乃文问:“预制厂效益咋样?”
张明伦说:“不错!当年我向侯卫平建议,把上海、南京这两个预制厂抓好,顾住公司的花销开支没问题。他不听,说什么不符合上级的减人增效政策,还拿邪道弯,说我们集资中饱私囊,一心要把五公司砍掉。我与人合伙在南京办厂,形势不错;听说建国在上海搞的也很红火。”
乃文说:“他们主要是想剋掉我们这部分人。”
张明伦说:“他们以为我们一下台肯定会饿死,殊不知树挪死,人挪活。不是跟你吹的,现在我一年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拿到的年薪,比过去上班30年的收入还多。你在那儿咋样?不行来这儿咱们一起干。”
乃文顺便把蛰仙湖开发房地产的事给他说了一遍,征求他的意见。
明伦说:“好啊,我不仅同意,而且坚决支持你!我们跟人家打工,挣份辛苦钱,还要受人白眼。既然下海了,就得单打独斗自己拼,赢了是我们的本事,应该的;输了,不怨天尤人,只怪我们没本事,或运气不好。你说的若是真的,那真是天上掉馅饼,好运砸您头上啦!不要顺其自然,要卯足劲去争取,机会常常是转眼即逝。资金什么的,我完全可以支持你。”
经他这么一说,乃文的劲头也来了。他们是学工民建专业的,经过几十年的摔打磨练,技术上是成熟的;若两亿资金能到位,办各种手续、征地、外部环境有老古帮忙,更有杨书记这个后台。
他信心满满地说:“听你老兄的,回去大拼一场,试试宝刀,碰碰运气吧。”
未完待续......
关注洛宁城事
阅读精彩内容

作者简介:卫冠武,男,汉族,1943年元月生,东关村八组人,家住担水堂后祖师阁前。1969年西安冶金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国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任工程公司副经理,副处职务。后调入总公司劳资处,先后任副处长,处长十多年,高级工程师。2003年在劳资处退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