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见一位沙拉·伊马斯
作者:裴崇飞
参加这次研讨会之前我有点嘚瑟,认为自己各种荣誉有一箩筐,从教有40年了,也不是吃干饭的,但当读完段晶平女士的纪实文学作品《淘气儿子的成才路》且聆听了她的发言之后,感到非常震撼,受益非浅,同时也暴露我是多么的荒唐和无知,段晶平女士有独特的思想,有开放的思维,有对陈词滥调观念的挑战,有执着的探索,有果敢的创见,有睿智的加持,有勇毅的行动,对当下的家庭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是一次贡献。段晶平女士才是真正的超女,此生让她没当专职老师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此时我的心情格外沉重,又有些羞赧,陷入深深的忏悔、自责与沉思之中,汉高祖刘邦当年遇到秦王的时候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西楚霸王项羽遇到秦王说”彼可取而代之”我遇见段晶平女士后反问自己:我还是算人师吗?我还算人父吗?段晶平女士的教子之方颠覆了我过去的认知,在我看来段晶平女士又是一位沙拉·伊马斯。鉴于任爱玲会长及诸位已对作品做了全方位深度、精彩的点评,请允许我离开研讨作品这个主题,谈谈段晶平女士的教子之道给我的几点启示。
一,不是所有的妈妈配得上叫母亲,如果要给父母一个最恰当的比喻,定是教科书无疑。生活是最好的学校,而父母是本无字的书,父母是孩子朝夕不离的教科书,他们就诚实地摆在孩子面前,要么安静,要么聒噪。为人父母者,别再说我们没有文化不懂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你懂或不懂,教育都每时每刻发生着,当你说话时,谈吐是教育;当你走路时,仪态是教育;当你静坐时,坐姿是教育。父母不必师出清华,也不必当过学霸,你只需要在寻常日子里做一个正直、善良、有爱、奉献、坚韧的人,成为孩子心中最美丽的风景,散发着优美的磁场和魅力,才有资格成为孩子的益友良师,这就是润物无声的教育,每个成功的孩子后面都有一个优秀的妈妈,中国教育的希望和未来在于中国妈妈。
二,教育要回归常识,常识是那些被时间反复验证的一套规律,再伟大的理论往往被常识揭穿,越简单的东西越高级,同时也越难理解,因为这种简单是从复杂中逐渐蜕变出来的,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道理讲得简单明晰,绝对是高手;简单做到极致就是伟大,平凡做到境界就是非凡。迈向成功的路,无非是在日复一日之中,努力把常识做到极致,回归常识,顺应事物的正常迭代与运转规律,常识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它构建了这个世界的运转体系,对常识应保持执着与敬畏之心。
三,不能因一时一事定义孩子的未来,成功就是把孩子的潜在的特长挖出来,精力放在发挥孩子的特长,而不是去弥补孩子的不足。人生的意义在于传承后代,而并非塑造后代,不是按你的意志去塑造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命理,也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作为父母只是承载了一个胎缘,将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之后,就陪伴着孩子的成长,适当的教育和辅助,能够让孩子懂得正确的价值观,没有必要将自己的期望和渴求全部付诸于孩子身上。
四,不断重装系统,更新系统。卸载陈旧的,一成不变的老阿姨理论,我们的身体机能经过几十年变化,但认知系统都是自身自带的系统,没有任何变化,甚至我们在升级系统的时候中了木马程序,放大复制了麻木,屏蔽了感知力,倘不同步成长,无法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无法面对孩子的未来,琢玉之器要硬,系统要一定保持最新。
五,要教孩子懂得尊重生活世界,勇于承担责任,磨炼对生活不认怂,不妥协,不低头,不服输的意志。拟定可行的意志实施方案,并付诸行动,行动是最好的语言,成功的开始,最好的执行力,认定的事立刻,马上,现在就去行动,只有想到,做到,才能得到。
六,对孩子放纵和溺爱有时也是一种伤害,很多人对于那种无私而真挚的爱,通常是给予赞美和肯定的。可很少有人会想到,过分的溺爱和娇惯常常会使孩子变得任性,会使他们将来更易于焦虑和沮丧,孩子长大后甚至会丧失掉独立的能力,常常不会处理学习、工作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挫折。
七,体验式教育。知识永远是和身心体验联系在一起的,以体验的心态去经历,反而会更轻松,当我们意识到,知识就是体验,知识就是生活,知识是种态度,知识是种气质的时侯,我们的求知过程就不会是痛苦,无趣,机械,教条,书卷多情似故人,求知就是去体验生活,并且是幸福地体验生活。没有用心体验的知识,那是别人的知识;而用心体验的知识,那才是自己的,也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知识,在体验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在体验中的触动去重构自己的认知。
八,不要把貌似高大上的纸上鸡汤理论奉为圭臬。所谓先进理念不过是教科书上观点的综合和再现,不过是报纸电视观点的复读和翻版,都是专家和官僚强势输出的观点,骨子里其实都是中国老农民的观点,鸡汤大师小道理听起来让人很有收获感,但大道理却是有毒、有害、肤浅或者毫无意义,任听他们的会误人子弟,不要被他们给忽悠瘸了。段晶平女士的《淘气儿子的成才路》对学校老师家长乃至社会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晶平女士的观点都很真、很正、很前卫、很有见地,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回答了脚下这片土地到底需要怎样的老师,怎样的家长,怎样的学校教育,各位同仁不要钻在象牙塔沾沾自喜,盲目自大,谁都心里明白目下教育的现状是:一流学生,二流教师,三流校长,不入流的局长,可怜的家长,我们理念和实践落后段晶平女士不是一点点,我说的不入耳的话,请你绕行。
九,如何重塑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问题,进而界定家庭成员之间的边界问题,成为一个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尤其在中国的环境中,家长直接或隐形的专制更是明显,其中操控型父母就是这种不健康的家庭模式中的一种,你一定要想到的是,你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不要老想教给他什么,或者以为自己想得更周全,这个很容易被颠覆,所以,要想改善如今并不科学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除了对孩子的教育模式要调整,父母也要学会教育自己。
孩子不是用来讲道理的,而是要用来关爱和承认的。现中国最常见的情况是:一个忙于工作缺席孩子生活的父亲,一个操持家庭内外焦头烂额的母亲,导致了一个缺乏关爱出现问题的孩子,要学会懂得适当放手,更要善于陪伴,学会不去包办孩子的一切是所有中国家长应该学会的第一课,不过多干预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求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学会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同时要给他们一定的正确引导;学会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明白孩子不是自己的附属品,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让孩子替自己去完成未完成的梦想,而是引导他们去追寻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不应是一个拉着孩子成长的人,而应是一个陪伴者的角色,少一些居高临下的呵斥,多一些体谅的陪伴,或许这才是比较好的亲子相处模式。
言有尽,意未犹,借段晶平女士话作为我发言的结束语:“家长们应该把教育孩子的时间分出一大部分来提升自己,做个知孩子但不干涉孩子、懂孩子但不唠叨孩子、爱孩子但不宠孩子、狠心但不冷漠、智慧但不敏感、外松内紧幽默风趣的思想领路人”
谢谢大家!
(在段晶平作品集《淘气儿子的成才路》新书出版研讨会上的发言)
2023.8.28
注:
沙拉·伊马斯,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后裔,育有两子一女。沙拉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教育的特殊经历,培育出了两个富翁和一个外交官,她传奇的人生经历让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耳目一新,曾受到拉宾的接见。她传奇的人生经历让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耳目一新,曾受到拉宾的接见。她也曾受到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鲁豫有约》、《中华好家风》等300多家媒体报道。

[作者简介]
裴崇飞,山西兴县人,一九六四年生,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师,山西省笫一届笫三届语文学科带头人,全国语文教师四项技能大赛二等奖,《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特约通讯员,《文学头条网》特约编审,专业论文《记叙文的真实》《人物命运--艺术提炼的主旋律》《语文教学评价浅见》《语文教学方法的新认识和新拓展》《语文教师的必备》《怎样呈上一份高水平的语文答卷》《生命的痕迹》《永远活在世人的久久艳阳天里___高如星烈士51周年祭《》等先后在《重庆师大学报》《中国语文教师优秀论文集成》《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获奖作品精选》《方法》《山西日报》山西无线广播电台等杂志社发表播放或录编,计字140余万,《汉字改革的归宿是拼音化吗》获得全国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著作《为语文说说话》《企业文化大白》为四川民族出版社和北京新世纪传媒有限公司出版。
(稿件编辑:疏影横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