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我是人生至境
文/ 铁裕
皎然法师诗云:
吾道本无我,未曾嫌世人。
如今到尘世,弥觉此心真。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大道无私,不应当只求自己之解脱,当求普渡芸芸众生;不应当囿于个人的私利、欲望、偏见、执念,而要做到慈悲、热情、大度、宽容,而又无我;也只有做到无我,才会有博爱、仁慈、同情;也只有无我,方能容万物而又廓然无我的人,才会悟道,才会看透尘市,才会对世人的关心、同情。
什么是无我?其意思是:一是无常非恒;二是不能做主,不能自在。另外两种意思是说:一是没有自我,没有我这个人;二是不抱一己之见,忘我,无私心、无邪心。
大安法师说:“如果一定要理解这个无我,那么必须知道‘无我’之含义。‘无我’并非什么事都无所谓,‘无我’是摆脱我执、我见、我爱、我慢这些与生俱来的烦恼习气,不要受它控制。‘无我’的状态,是要从空性中去领悟。实际上,凡夫众生是很难做到真正的‘无我’,真正能够做到‘无我’的,都是那些心存善念、长久修行之人

我们活在这世上,总是受到功、名、利、禄、色、情、相、权、欲等等的诱惑,因而出现了私欲、贪婪;出现了纷争、矛盾;出现了欺骗、行贿;出现了敲诈、勒索;甚至出现了暴力、战争。
因此,追求无我的境界,不是消极、怯弱;不是退让、平庸;不是无为、麻木;而是为了和平、友爱;为了团结、互助;为了避免许多烦恼、痛苦、伤害。如何达到无我的境界呢,那就是将心放宽,心宽而能容万物所有能容之海量;心宽而能容人世间所有的误解委屈之度量;心宽而能容君子与是非之人的宏量。
寒山诗云: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寒山这首诗也是对无我境界的一种诠释。心中无杂念、无私欲、无是非,就是无我。要想达到无我的境界,就必须净化我们的心灵,看淡世间繁华,有宽容之心,有强大的自制力,有一种坦荡、淡定的心态,有一种我为人人的精神。
若能做到无我,便是至人真人。只有无我,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仰望天宇任意舒卷的白云。
要想无我,那必须修道,要做到:致虚极、守静笃、归根复命。
世事越繁复,我们越要超越自我;物欲越横流,我们越要追求无我。也只有超越自我,才能打破围困我们的桎梏,才能发现真我、本我、善我,才能像那原野上的风,来去无痕;才能使像那天上的云,去留无意;才能像那大雁,飞过无声;才能像那一滴水融入大海,无踪无影。

无我的境界,只有心无旁骛,无杂念,一切皆空,空而为无为、无我,才会进入那玄妙、空灵之境。
处世,当学道家的无为,那是顺应自然,恪守寂静,犹如那波止水静,仿佛那飘飞的黄叶,最后归根;
做人,当学佛家的无我,顺应天道,无我而得涅槃;
行事,当学儒家,修身、齐家、立德、立言,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只有无我,才能放下,才能更好的前行;
只有无我,才能顺其自然,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
只有无我,才能懂得取舍,把握当下,活出美好人生;
只有无我,才会淡泊名利,过上清闲安然的日子,才好修身养性;
只有无我,才可心能安,步步莲花生;心能清,一切皆澄明。
活在这世上,总有那么多的风景让人迷恋,总有那些繁华让人去竞逐。可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因此,人生无须过于执着,当尽人事而悉听天命。
有些事,做不成,暂时将它放下;有些人,惹不起,不如暂时躲开;有些恨,难以消除,不如学会淡忘;有些仇,难以报,不如当没有。因为前面的路,还要走,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我们知道,老子的智慧是:虚则是无我,静则是无欲。因此,无我,重要的是无杂念;学道,重要的是虚心。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将世间的一切烦恼放下,无我而渡芸芸众;将生死看透,无为而使自己融入自然。
世间无我,处处是我;舍小我,求大我;弃邪心,守慈心;人不知有我,我不知有人;无我玄之又玄,有我众妙之门;求静而无我,人生之妙境。
2023年9月21日。


作者简介: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
系《散文阅读》专栏作家,《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仙泉文艺》等多家平台的特邀作家。
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工人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中国青年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作家驿站》、《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名家访谈》、《一点资讯》、《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中国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社》、《湖南写作》等报刊、杂志、平台发表诗文五千多篇、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