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鹏,原名杨继光,生于1967年3月20日,白族,云南宾川县人。作品散见多类文学期刊和多种年度选本,著有散文诗集《彩色的风筝》《醉笑红尘》《有凤来仪》《半夏花开》《笺注哀牢》。曾任《文化大理一一宾川卷》执行副主编,中外散文诗学会主席团委员,云南省作协会员、大理州作协理事。
隐仙溪,位于苍山雪人峰和应乐峰之间的裂谷,上游岩洞中有一块巨石,其形其貌神似人像,山脚的大理人称为“隐居仙人”,故名隐仙溪。
——阿鹏
在隐仙溪,我拥抱一溪清凉,溯溪而上。
随心自在,有擦肩而过的云流雾涌,还有鸟语流淌,成了妙音一谷。
溪水伏吟,雪人峰和应乐峰之间的裂谷雾集云臻。
这是人间七月天,隐仙溪云埋雾锁。
我只是凡夫俗子之身,心为所向,素足以往。
路过天龙八部城,鼓乐锵锵,正在上演《三公主招驸马》,我的行囊被天龙八部城神话故事装满。
这一路采风,也采云,仿佛着上了云裳。
殊不知,被流雾沾濡,湿了行衣。
挥之不去的曼妙,油然于心的,仿佛在仙界中行走。
我以为:大理是神话故事生长的沃土,是摇篮。
之所以这样说,神秘都在云掩雾藏中。不然,金庸先生神性之笔何以从香港神行到大理,再次将大理神话推向了巅峰?
以《大理古轶书钞》为凭,头顶的应乐峰常有天乐鸣其上,故名“应乐”。
而隐仙溪常有云雾环绕,如若有仙,不隐于此才怪。
也是七月天,山中新雨后,隐仙溪披上了青翠的苔衣。
湿漉漉的,披挂在裂谷悬崖峭壁,披挂在缓坡岩面,这是千千年的时间集结,美了自然。
云蒙森树、雾流涧谷、溪水涣涣,生云处,我抵达了仙人隐居的仙人洞。
在大理,在苍山,仿佛人间有路入仙家。
仙人洞,上接白云飘落,又恣意铺陈谷中,别有洞天,历来被世人称道。
传说,居住在山上应乐台的诸仙每年弹演仙乐6次,每次演奏,王母都会降临。因仙乐美妙动人,具有超凡脱俗的力量,深注于崖石之中。
后来,苍山中和峰以北的崖壁上留下了仙乐十八窍,被称为“注音窍”。
有一日,王母令仙女紫霞等谈经三十九章,群仙集于中峰听经,并于小岑峰设听乐台,以教人间修真。后注音于壁,以让后人聆听。
于是,仙音袅袅,一直演奏到了今。
但是人间,归隐历史的,也隐入了隐仙一溪。
来到这里,这一谷鸟鸣啾啾,虫声唧唧,声闻四野,妙如锦瑟,真如飘飘仙乐。
在我看来,或许,神话与现实只是一步之遥。
神话走进人间生活,就成了鲜活的存在。
大理,这一片土地,在古白语文字中音为“岛菜”。
古神话说:有一只叫迦楼罗大鹏金翅鸟守护着,足已让人神思披拂。
说大理,是神话沃土,是神话的摇篮,都并不为过。
自来是人间历史,岁月自成书。
把时间的页码翻回到南诏国、大理国时期,泱泱500年之期,就缔造了“南诏神柱庙到苍山脚下的每一个村庄的本主庙”的神话国度。
历史上的奇闻异事纷呈,一个比一个惊奇,有些至今是未解之谜!
单说大理国第16位国王段誉,在位39年,在神迹仙踪处造了60座佛寺。他不恋江山,遁入空门,潜心向佛,凭借天赋异禀,在隐仙溪修炼而成“一阳指、六脉神剑、北冥神功、凌波微步”绝世神功,笑傲江湖。
隐仙溪,一溪游云,一溪若隐。
仿佛又在酝酿,人类矻矻以求的神话。
可我不是段誉,有爱情的自在与浪漫,相遇神仙姐姐,走凌波微步,上演一场人仙奇缘。
卷轴之末,我感叹了。
是神话创造了大理,还是大理创造了神话?
我用当年杨升庵被贬,在大理期间著述的《点苍山游记》中的一句:“六合之外,圣人存而无言。此亦世外事,不可以臆见度其是非也”引题,埋下梦的伏笔,脚注了——
如果可以,隐在隐仙溪了……
写作手记:对于散文诗的挚爱,煌煌走过30年的创作历程,这一路走来,耐得住寂寞,守住了清贫,孜孜以求,创作了《彩色的风筝》《醉笑红尘》《有凤来仪》《半夏花开》《笺注哀牢》五部散文诗集。多年的探讨,力图通过自身的创作,引领散文诗多样性体裁呈现,让散文诗的路子走得更宽更远。作为游记体散文诗是本人第一次提出,并进行了多年的尝试与探索,第一次创作了《五千公里的诗歌现场》散文诗组章呈现给读者,引来了读者和散文诗作家、评论家的一致好评。为推动游记体散文诗不断走向新高,创作了出版了《笺注哀牢》游记体散文诗集,这种成功的尝试获得了各方的认可,让游记体散文诗走进了散文诗的殿堂。目前,边走边吟在大理山水间,创作的《行吟大理》,就是基于继续引发散文诗作家、散文诗爱好者创作游记体散文诗的热潮。
sanwenshinianjisn2023年第33期(总第533期)
主 编:张新平
执行主编:尤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