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生活的散曲
——读《秋和随笔<读赵泽琨专著而作散曲>》有感
周光华
(1)
泽琨出版专著,
书稿送我先睹,
相识三十余载,
有话不能不吐。
生于白鹿塬下,
灞河岸边居住,
幼时河中捉虾,
稍大背石筑屋。
(2)
上课带着干粮,
放学收割五谷,
少小帮衬父母,
心灵过早成熟。
高考县里秀才,
跨进川大学府,
学习如饥似渴,
致远而积跬步。
(3)
组织文学社团,
饱读诗词歌赋,
聚会引吭高歌,
秦腔声震山谷。
毕业开始农研,
杜老灌顶醍醐,
从此致力三农,
打下坚实基础。
(4)
后当农报记者,
亦是心之所属,
握好手中笔杆,
为农击鼓吁呼。
从小种田出身,
岂能数典忘祖?
永葆农民本色,
要为三农服务。
(5)
当年沅陵采访,
巧与泽琨同路,
雪大林深雾锁,
二十小时长途。
谈天说地聊稿,
一路风尘仆仆,
彼此相见恨晚,
今生不再陌路。
(6)
为抓鲜活新闻,
跟车八百里路,
一副破帽遮颜,
堪比农民还土。
车匪路霸设卡,
痛感菜农疾苦,
沿途路见不平,
几欲拔刀相助。
(7)
怒火燃成腹稿,
成篇挥洒自如,
系列报道刊出,
获奖名至实属。
洛阳归来四更,
省钱不坐出租,
蜷缩车站写稿,
等到公交上路。
(8)
洪水肆虐苏皖,
提笔灾区奔赴,
安危抛掷脑后,
河堤奋笔疾书。
中原发生大旱,
奔走乡间徒步,
整天滴水未进,
发稿依然不误。
(9)
采写种粮大户,
头奖探囊取物,
提问省长市长,
亦是妙语连珠。
推举先进典型,
与之推心置腹,
撰写批评报道,
难免愤世嫉俗。
(10)
乡间偶遇病童,
慷慨解囊资助,
眼睛善于发现,
惊雷于无声处。
研究三农报道,
探索不断深入,
铁肩能担道义,
文章妙手著出。
(11)
消息通讯评论,
写人写事写物,
样样得心应手,
笔笔落到实处。
足踏白山黑水,
眼观三亚热土,
乘船舟山碧波,
西征喀纳斯湖。
(12)
足迹踏遍神州,
走过万里土路。
沾着泥土芳香,
脚踩田野露珠,
穗遇少林豪杰,
宣扬中华武术,
平生嫉恶如仇,
声讨电霸老虎。
(13)
受聘政府顾问,
常常挑灯夜读,
只为不辱使命,
讲课言之有物。
考察乡村建设,
足踏云贵巴蜀,
奔波命悬一线,
雨淋风餐露宿。
(14)
新闻要到一线,
过关嘉峪函谷,
搓把麦穗细数,
算出农民收入。
调任农研中心,
探讨三农新路,
撰写研究文章,
理论深入浅出。
(15)
走进电视行业,
很快驾轻就熟,
栏目推陈出新,
乡约乡土致富。
聚焦舆论监督,
震慑坑农硕鼠,
乡村好大世界,
村中奇人辈出。
(16)
做啥学啥像啥,
干啥全神贯注,
要做就要最好,
勤奋加上天赋。
每日发条上紧,
工作周一至五,
周六常亦忙碌,
周日休息不顾。
(17)
获得政府特贴,
做到记者翘楚,
仍然孜孜不倦,
谦虚使人进步。
新闻领军人才,
荣誉非你莫属,
不断推出精品,
新闻做到极处。
(18)
入选四个一批,
动力更加十足,
严谨一丝不苟,
人生不断提速。
新闻奖项颇多,
荣誉难以细数,
成就过眼烟云,
名利从不贪图。
(19)
做人光明磊落,
做事认真刻苦,
做文精雕细琢,
做官人民公仆。
爱上新闻专业,
尝遍酸甜辣苦,
足迹神州踏遍,
还在不懈追逐。
(20)
泽琨有句名言,
好稿都是改出,
精品需要磨砺,
细编不烦不怵。
新闻俯拾皆是,
就看如何识珠,
记者需要慧眼,
鞋上沾泥带土。
(21)
人要一种精神,
磨针不惧铁杵,
没有信手拈来,
需要实践功夫。
扎根三农大地,
记者就是吃苦,
要想随便成功,
别走新闻之路。
(22)
家有贤妻才女,
家风家教淳朴,
一家其乐融融,
知者无不羡慕。
如今退居二线,
似比以前忙碌,
换了一副担子,
依然重任肩负。
(23)
张罗社团协会,
干劲充沛十足,
定下新的目标,
忙得不亦乐乎。
老骥不愿伏枥,
志在千里征途,
人要动手动脑,
永远不停脚步。
(24)
泽琨著作等身,
勤奋笔耕不辍,
传媒大学讲学,
听众全神贯注。
回到报社授课,
讲稿键盘敲出,
都是亲身经历,
话题深入浅出。
(25)
听者聚精会神,
讲者家珍如数,
做事一丝不苟,
人生不能耽误,
一点一滴做起,
干事全力以赴。
此书泽琨心血,
乡村振兴描述,
(26)
卌年精品荟萃,
堪称乡村史书。
专家赞誉有加,
可做案头之物,
参会读者盛赞,
翻开内容先睹,
观者阅读入迷,
视之精品读物。
(27)
记者如获至宝,
学习采访之术,
三农事业发展,
书中都有记录,
内容丰富多彩,
细读言之有物,
特作散曲一首,
可喜可贺祝福。
极情尽致,酣畅淋漓。散曲以俗为美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使人一下子就沉浸到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氛围之中。
作者自身真实感悟的个性化语言,词句新鲜,角度巧妙,形式别致,真可谓活灵活现、具体形象。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突出了赵泽琨的思想之光,表现出他的品格特点,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 《读赵泽琨专著而作散曲》,中心明确,主题突出,语言生动有趣。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散曲与诗词有着基因上的关联。唐乐府诗的发展派生了词,词的发展又派生了散曲。我喜欢散曲是因为这个体裁比词容量大。词可以陈情,惟曲可以叙事。其实,曲的题材是没有局限的,无论是赞颂的还是抨击的,都能写出好曲。关键在于诗人要运用散曲的规律和语言创作,要写出真情实感。散曲与诗歌一样是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一切要由形象和意象来表达,让读者从中感悟,让读者读后有发自内心的喜悦,让读者与作者同心合意。这样的散曲才显得有内涵,有韵味,有深度。
作者简介
周光华,女,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中国作家文学联盟会员。
岁月、生活和事业塑造了思想和信念,同时,也给予了诗意和灵感。不少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中国口岸》《国际商报》《中国商检》《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报》《中国国门时报》《婚姻与家庭》《作家文摘》等国家级报刊,其中有些作品获国家级奖项、省部级奖项,有些作品收入歌集、诗集及语文教材,有些作品汇辑成集。依赖童心的、激情的、辛勤的劳作,辟出一条常青之路,与生活道路一齐向前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