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窖村
文|陈广祥
他窖村,坐落云蒙山,有一道奇特的大岭,山峰叠翠,秀丽的景色,祖辈生活这里,经历坎坷。村民世代,勤劳创业,不忘初心。迎着朝霞,看着日出,心里坦荡。
山西迁移而来,山隅之地,四姓家族人,落户岭上,靠勤劳致富,靠劳动发家,使得人丁兴旺,人才俊秀,层出不穷。
虽然沟峪,房屋连片,此处有塌儿,隔壁窖儿。两自然村,合二为一,取名塌窖。还有孟屯,黑影地在其中,小岭高山,自然融入,壮大了他窖村。这自然村,几乎相连,街巷通达,人声喧哗,炊烟袅袅,平安度日,融入生活。
在云蒙山下,资源之丰,面积之大,连泉寺在村境内,山环水抱,香火旺盛,绝非虚传。历史悠久,佛教文化深厚,九神庙也,屹立村中,有九座佛像,保佑着乡民,家庭和睦,安康生活。
人们忙碌春耕,黄牛淌汗,躬耕山野,播种良田,有望细雨连绵,润泽人心,服侍山间沃土,祈盼着五谷丰登,村民有幸福感。
肥沃梯田,清澈泉水,常年不断。原始乔木,广阔牧场,野生植物茂盛。每逢四月天,在海拔八百米岭上,有杜鹃花时开,一片火红,点缀着山间景色。
地下煤炭,蕴藏丰富,可为小窑之多,让人目不暇接,王家岭窑,下黑影窑,槐树疙瘩窑,炉坑窑,蚂窑,遍布山野间。清中期少林会,名扬天下,也风靡岭上。儿童练功,青年习武,老人健身,成为时尚,人才辈出。传说武林高手,孟氏家族,名为万青,字为守祥,号藏芝。独自一人,闯入清王府,赤手空拳,制服清王爷,战胜清兵,赢得荣誉,却名扬京城。
云蒙山之战,他窖民兵,冲上山去,收拾战场,掩埋战士尸体,救助伤员,被传为佳话。蚂窑之战,无名英雄,震撼岭上,让鬼子胆怯,不敢来犯,乡民安逸。运煤高线,横跨山村,空中往返,昼夜运送煤炭,俗称高线,也叫天车,山区首创,东南亚闻名,百姓开眼。机械化运煤,招来投资人,开矿采煤,瞬间人增,将幽静山村,披上了繁荣。
岭上百草,植繁名全,沟峪之宝,遍布山野,甭看微小植物,单食能充饥,混饮能治病,草药练出神医,治病救人,挽救生命。当国遇危难,扛枪为国,征战沙场,彰显英雄本色。
古树风情,传说神奇,保佑乡民,平安度日。果树满坡,野果遍地,梨树成片,形成果园。小岭酸梨,品型端正,皮薄肉厚,酸甜可口,远销京城,畅销东南亚,名扬四海,让山村知了名。
守着大山,靠山吃山,土地耕耘,虽为主业,却难满家境,闲时拉煤,养家糊口,运输靠牲口,牛羊成群,毛驴成把,别瞅驴小,二百上下,驮煤奔走,腿不打软,强劲有力,踏上崎岖山路,闲时一路小跑。
老实人守山为业,垒治出梯田,土里刨食,山坡栽树,山田盖野铺,可为依山就势,又是就地取材,用毛石垒墙,杂木当做檩,石板来盖顶。以山为家,以地为生,以林为辅,迎着出升太阳,耕种土地,采摘水果,生活有序。
登上大岭,一年四季风景,春天山花烂漫,五彩缤纷,百花争鲜。夏天泉水叮咚,岭上绿荫如海,有清凉世界之感,雨过天晴神话般,云雾缭绕,仙境如潮,令人淘醉。秋天野果飘香,在田间地头,粮食丰收。在荒野山上,林木茂盛,果品飘香。冬天实属北国风光,有银装素裹,有冰雪凝寒,还是悬针垂露,一片冬景。
随之而来,大兴开矿,青山还在,绿水枯竭,山中之宝,煤炭之源,令无数人向往。
煤矿开采,影响了生态,特别是水资源,使得窖儿岭,吕家住地,孟屯宅院,水源枯源,一年四季吃水难,山泉已干枯,水源不见,远去大西沟,要横跨栈道,总见毛驴驮水,也见乡民背水。一年四季,穿越栈道,那有闲时?夏天背水,冬天背冰,吃水艰难,农作物欠收,村民有心痛之感。
水是生命起点,精神的依托,国矿开采,修建防水沟,影响了水环境。山间无法积水,水源极度欠缺,村民不易居住。政府关怀,迁移山下,建了新房,供村民入住。人民公社化,集体经济,队为基础,让队长管理,有工分挣,人吃粗粮,干劲倍增。
人地分离,出工劳动,步行崎岖山路,路远征程,清晨而出,日落而息,中午吃饭,地里食用。农业学大寨,政府号召,只见他窖人,战天斗地显身手,修渠引水,在海拔五百米山上,劈山凿石,开石筑渠,谱写一曲凯歌。让岭上山泉流,半空哗啦啦,胜似仙水,喷泉而出。保障牲畜用水,村民笑饮泉水。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奋勇当先,苹果树拔地而起,大桃树套种园间,行距科学布置,采光合理效果佳。看果实累累,社员笑开颜。物质丰富,还靠水之泉,生命之源。
难以承受开窑成本,却以大矿联营,实行双赢,采集边角残煤,适度联营。农民进大矿,与矿同行,身份仍是农民,职业采煤,有大矿服务,电车飞驰,坐着大罐车,行驶大巷,采煤人舒心,成了时尚职业。
生态涵养,林地经济,庭院经济,散养鸡宿,绿水青山,文旅结合,岭上的土地,因煤炭开采,影响了生态,又因干旱,少雨多灾,土壤水分枯竭,茂密山林,不显肥沃,有些却荡然无存,使得山体裸露,水土的流失,绿色的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环境,有待于恢复,政府投资,修建引水工程,作为战略化实施。蓄水池的建立,横跨千米管路,恰如两条蛟龙,盘山而下,非常壮观,灌溉岭上林田,清泉润山地,岭上变绿州。
展现蓝图,规划设计,政策导向,村民喜迁平原,入住高楼,仍牵挂老村,还有老街。政府不忘,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并组织实施,设施完善,带领村民,先是护林,防火道清理,冬天防火,伏天防汛,避免山林受损。用心改造村貌,让山村更美,让大岭更绿,让水更蓝。实施战略合作,促进村集体经济。
南山云居建立,作为青年创业典范,成为南山脚下打卡地,环境优美,房间舒适,有文化内涵,靓丽多姿,引来游客,带动村里民宿发展。
交通便利,文旅结合,形成竞争力,岭南路贯通,方便游客,带来繁荣。走在崎岖山路,有探险之迷,盘山道上,也是一路景观,曾经的麦田,已成了林地,瞧见毛驴,散养在山地。恢复了生态,家畜和野畜,同台登场,随时出落,不知不觉,看见野猪,甚至“猎豹”在行动,让人心里胆怯。
村里的路,土路铺上柏油,那是一道风景,出行方便。街道上路灯,应用光电效应,使得夜晚灯火通明。当人站在岭上观摩,如山城般。只好来岭上观赏,才能大饱眼福。乡村振兴,给宁静的山村添了彩,待等沸腾的山村,迎来观光的游客…。
作者简介:陈广祥,北京房山人,文学爱好者,也曾发表过文章,现为房山作家协会理事,西潞街道写作协会秘书长,《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渤海风杂志签约作者,老舍文学院学员,曾与人合作出版《金色年华》散文集,仍热衷于文学事业。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