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之旅》
——献给建国74周年
小说《不死鸟》中说,在巫山有一种鸟传说是仙女变的,它能活几百年,临到死亡时候会引火自焚,从灰烬中飞出新生命,大有涅槃重生的意味。不死鸟可以理解成女地下工作者,可以理解成《红岩》中的江姐,她们绝对是涅槃重生的凤凰,或者是不死鸟。
八月中旬,我们一行5人组团去重庆。重庆是我久以向望之地,因为我们这些六零后们是读着《红岩》长大的。我们知道重庆有令人憎恨的渣滓洞、白公馆,有令人敬仰的江姐、许云峰,有活泼可爱的小萝卜头,当然我们也迫切地想看一看这个被国家划为直辖市后的旖旎风光。

当天傍晚,大巴车在湖北赫赫有名的当阳泊停,入驻如家洒店。大家耳熟能详的张飞喝断当阳桥,吓退曹操的百万雄兵的故事就发生于此。
次日大巴车沿巫山山脚行驶,巫山起伏连绵,山峰层峦叠嶂,山顶云雾缭绕,不由使人想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名句,想象中的巫山与眼前的巫山到此时,终于重叠起来。

忽然发现高速路标上赫然写着巴东县,心中8不禁一动,不用我说,大家可能已知道了巴东县可是闻名全国的陈行甲主政的县。县委书记陈行甲铁腕治腐,在十年前早已闻名遐迩了。
经过1500公里的长途跋涉,大巴车在第二天的下午抵达重庆。

第一个景点是游览黔江城市大峡谷(巴拉湖)。在佛音坪上,我们对着120米高的绝壁观音,大声喊:平安!健康!回音壁上传来连绵不绝的回音,平安!健康!
下午16时,我们又去了濯水古镇。远看古镇上的廊桥,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濯河上。蒲花暗河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出口处别有洞天,有云:蒲花之上有天眼,山峰之下有良心。

到了这里才体会到,有火炉之称的重庆之热,是那么的令人望而生畏,身子稍一活动便汗流夹背。虽然立秋已过去一星期了,气温依旧在37度以上,锐气不减。
到了晚上,我们寻思找个有空调的酒店,品尝一下当地的土家菜,可是沿街转了一圈愣是没找到带空调的房间。这里的酒店都是敝棚式的,连扇门板都没有,进哪家酒店都是摆设了木桌木橙的大厅。入境随俗吧,随意进了一家酒店,随意点了几个土家菜,一吃艰涩难咽,索然无味。

第三天我们去了苗家天坑寨,所谓天坑无非就是峡谷内有两个十多平方米的绿色大坑。景区里面有苗族傩戏民俗表演,我们看不懂,只是凑个热闹。值得一提的是随行的白骨精即兴唱了两段《朝阳沟》,声振峡谷,惊得旅游团的人目瞪口呆,掌声四起,着实火了一把。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苗族是个神秘的民族,苗药、蛊惑术、赶尸无不透着神秘。
那么重点来了,到了第四天大巴车终于驶入歌乐山,游览仰慕以久的渣滓洞、白公馆。山路上人群比肩接踵,热浪混杂着人的喘气的气息迎面而来。行人因山路的吃力而气血上涌,脸色泛红;因热,难耐的潮热,使得观光者皱着眉,裂着嘴;因气氛的压抑而面色疑重,还没到渣滓洞,人已不或样子。
1943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霸占渣滓煤洞成立看守所,关押共产党及进步人士。它分内院和外院,外院是特务的刑讯室办公室,内院是18间牢舍,16间男监舍,2间女监舍。当年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都关押在这里。
据导游讲,现在的渣滓洞只是按原貌建的复制品,原来的在国民党撤退的时候都付之一炬。
在回途中,压抑,沉闷,悲痛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望着窗外啼血的杜鹃,赤红的岩石,鲜红的国旗,仿佛都是先烈的鲜血染成,看着看着泪水迷蒙了双眼。
导游说重庆是魔幻之都,开始我还不以为然,但等我们到了李家坝子,看到轻轨车穿楼呼啸而过;到了解放碑广场前,看鳞次栉比的楼群,才真正体会到重庆魔幻之都的魅力。
重庆也是山城,这个很好理解,无论你去哪个景区,车都是喘息着盘旋而上,盘旋而下,整个城市就是蹲在大小不同的山各上。
最后一天是第五天,在返程中游览了施恩云龙地缝(云龙大峡谷)。说是地缝,其实就是说大峡谷之狭长,无非是取个噱头。经过三个多小时上上下下曲曲折折地艰难跋涉,快要到山顶的时候,面临两个选择:一是乘30元的电梯上去,一个是近乎垂直的陡峭攀登999个台阶上去。游客大都是乘电梯上去的,我却横下一条心,坚持徒步攀登,心中有一股接受红岩精神教育后的力量在激励我,上!先烈们流血牺牲都不怕,难道我惧怕这区区几百个台阶吗?一鼓作气,砥砺前行,悬崖峭壁在强大的理想信念下夷为平地,等我咬紧牙关终于登山顶时,俯瞰群山,有种说不出的豪迈。这时我想起当年在焦作蹬朱萸峰的情景,那时年轻,一千多米的朱萸峰几乎是健步如飞,一口气便捷足先登冲上山顶。

重庆的火锅,土家菜,涪陵榨菜,磁器口的繁华,独特的吊角楼,苍老的黄葛树;清澈的长江、嘉陵江、阿蓬江;险俊的巫山、枇杷山、歌乐山……五天时间里尽收眼底,尽收囊中。然而更大的收获是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革命教育,让我的人生有了精神的滋养,信念的支撑,前行的动力。
一眼看过去,一眼望末来。重庆的红岩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在前进的征途中上,不畏任何险阻,不畏任何困难,不畏任何列强,一路永往直前,民族复兴之梦一定会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