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青那点事之十五
火烧的黄鳝
文/魏少华 诵/梦锁清秋
插队落户不久,就接到通知,知青每户(两人同住算一户)每月向供销社交纳两枚鸡蛋,与农户等同交纳。还来不及养鸡,去那里找鸡蛋呢?
幸好,邻居方伯娘让瘦儿送给我们两枚鸡蛋,解决了第一月交蛋问题。第二月是小商店的老覃代我们交了蛋。我们岂能老是坐享其成呢?决定自己养鸡生蛋上交。
找乡亲们用米质换了几只刚孵化出的小鸡仔。那些黄灿灿毛绒绒的小家伙们十分可爱,叽叽喳喳欢叫不停,出生下地就知道自己找食吃,要指望它们长大下蛋,据说至少等五个月后、它们中的母鸡才可能生蛋。

熬到第三个月,我们赶场买了两枚鸡蛋上交。此后,所幸免去了知青交蛋的义务。
那些 小鸡仔们开始长出翅羽了,也可以自由自在地到野外去讨生活了,它们的生存能力真强哦!晚上还能自已回到窝里安息。
我们又照此养了几只鸭仔,也是自由放养,让它们自食真力。
幼小的鸡鸭尚且如此,人何尚不能呢,既然在农村插队安家,就依靠不了父母了,只能自食其力了。再说,一个大男人,如果连自己都养不活,何以养家?何以奉献社会?
正所谓“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事事都要亲力亲为,首先要让自己活下去,才能不断去改善生活状况。

春节后,过了大年十五,队里开始整理水田,壮劳力们多是在水田里劳作。犁田耙田的活路,既是重体力活,又是高技术活,也是挣高工分的活。那也是生产队的能手称为庄稼把式们才干得了的,我们还得从头学起。
当犁田的把式刘大叔抽烟休息时,我也偿试去犁田。那头大牯牛回过头来用眼瞪着我,哞哞地大叫,象是在嘲讽我: 你那小身板,咋让我听你的!掌犁的刘大叔深知大牯牛的脾气,将牛鞭甩得啪地一声响,并大喝一声,听话!
大牯牛知趣地回过头去准备拉犁。而我用双手去提犁头,却是提它不动。原来,刘大叔休息时,防止犁头倒在水田里,大牯牛就会乱动,犁铧容易将牛脚扎伤。因此,特别将犁头深插在泥土里。要起犁时,没有两百来斤的力气,休想将犁头拔起来。

犁田时,刘大叔一手握鞭子并牵着牛鼻绳,一手扶掌犁头把子。犁田转换方向时,首先喝今牛转身,拉犁的牛转身调头,第二犁要从第一犁没犁到顶头处下犁。提起犁铧是斜置于水面,拖拽移动,借力向下插入田土里,讲究不深不浅,手法力度要恰到好处。犁出来的田土,才算活路好配记高工分。犁头插深了不但大牯牛受罪会拉不动犁头,还会将生土翻到肥泥上面,不能满足秧苗生长所需要的肥效。犁头插浅了,翻土深度不够,秧苗的根须生长不好,谷穗结粒就会受影响。
听了刘大叔介绍犁田的一番话,我暗自惊讶: 看来,每项农活都有它的内在道理,也都有一套操作的方法,不明白这些道理,不按这些方法去操作,光有力气蛮干是不行的。我谢谢刘大叔的传授,说,我明年来向你拜师学艺。
犁田翻土后,就是耙田: 将水田的泥块碾细整理得如同镜面样平滑,就等待栽秧了。

犁田耙田后,田里的黄鳝、泥鳅倒了大霉,它们的洞窝全被破坏掉了。这时瘦儿对我说: 秧苗没下田,正好捉黄鳝!还说,鸡、鸭、蛋面,不如火烧的黄鳝。我饶有兴趣地跟他去水田里捉黄鳝。
黄鳝、泥鳅们要在新耙的水田里打洞造窝,就留下了爬行的清晰痕迹。瘦儿不断发现黄鳝洞口,他只要看了洞口,就会判断出该黄鳝的大小,是否现在还藏在洞里。他用脚踹洞口,制造浑浊泥浆水往洞里贯,黄鳝被呛得往外逃,一般黄鳝有进出两洞口,也有特别聪明的有三个洞口。瘦儿让我住守住出口,但黄鳝逃出来我也捉不住,那虫儿浑身上下滑溜极了。而瘦儿用中指配合食指和无名指卡黄鳝的颈部,一抓一个准。

一袋烟的功夫,我们大有斩获。瘦儿熟练地将黄鳝打理成血片,仅用了食盐和辣椒面作调料,就将血片装进新鲜的竹筒里用塞子封口,竹筒外裹一层黄泥。瘦儿让我将竹筒放置在做完午饭后的余火中,用火灰盖住。等我们下午放工回家,打开泥裹的竹简,一股浓郁的、闻所未闻的香味弥漫房舍,我敢说火烧的黄鳝~那是我此生从未品尝过的美味!
2023.9.15
作者简介:魏少华,铁路退休职工,喜欢旅游和看书,好运动和涂鸦,也喜欢写几句顺口溜自娱。
主播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朗诵联盟会员《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华汉俳》《中国联墨缘香》副总编: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有百余篇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接近三千首;配音秀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