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溪原称“恶溪”,是源自缙云的一条瓯江支流,流经丽水东北城乡接壤区。唐宣宗大中九年(855)晚唐著名诗人段成式任处州刺史,疏溪治滩,修建好溪堰,引溪水入渠,既通舟筏又灌农田,遂使“恶溪”变成“好溪”,百姓世代称颂。
1953年,好溪堰水引入丽水城,成为城市内河。近年建成美丽的内河公园。
好溪堰坝旁侧建有堰头公园,由好溪楼、连廊、凉亭、码头等组成。好溪楼始建年代失考,宋代处州郡守赵善抗重修。现在的好溪楼是2015年重建,为四方三层宋代风格建筑。
好溪楼是看水赏月的好地方,每当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楼宇建筑宛若流金的灯火将整体建筑映衬得金碧辉煌,俨然为天上宫阙。此为好溪堰的第一胜景。古人曾有《好溪夜月》诗题。
今仍以“好溪夜月”为题,统一用“暮山溪”(周邦彦体)词牌咏之。
蓦山溪 ·好溪夜月
1.瞿建军 城东溪好,绿水青山绕。刺史誉声留,利千秋、田无旱涝。物丰民富,看柳畔高楼,云朵袅,风弄俏,古月今人照。 溪声鹭影,暑气清流扫。苍翠覆青林,树鸣蝉,风摇竹杪。碧亭桥外,细语度良宵,圆月夜,仙女貌,清逸神思巧。
点评:上阕一、二句先从景致着墨,写出地点,画面开阔。三、四句次写历史及人事。景事错落有致。缺点是刺史留下了什么声誉没交代清楚,问题在于一、二句上。虽然一、二句写出地点,但在叙述上取舍有欠缺。“刺史誉声留”其实写的是这个刺史造了一座石堰,有利于农田灌溉保护,但一、二句没清楚写出。第五句“物丰民富”承转天衣无缝。物丰承上,民富启下。因为一个“民”字的出现,第六句的“看”字的点出就顺理成章了。“富”在哪里?“富”在高楼。七、八、九三句把时空宕开,万物同存。至此,由一到四句组成第一小段,五到九句组成第二小段,完成上阕。下阙笔锋一转,由大场景大事件转向小场景小事件,细微处见吟赏心,此处不再作赘叙。“清逸神思妙”句作结略觉模糊。
城边平野,两岸垂峰处。合坝一滩涂,入南湖、川流密布。黄昏有约,人向好溪行,清风舞,闲庭步,曲院荷池路。 登高远眺,夜色瓯江暮,径桂袖盈香,望秋江,觅寻梦渚,云遮玉兔,风弄广寒宫,明月顾,思几许?欲与花之语。
点评:此词上阙写景,下阙写情,惯用手法。一至四句环环相扣而出,自然生态。五至九句人景交映,一幅好溪画图,清晰的展现在眼前,有如临其境之感。下阙紧承上阕一贯而下叙情。“登高远眺......觅寻梦渚”,心绪起伏可见一斑。更有“云遮玉兔,风弄广寒宫”句,不禁引出“思几许?欲与花之语”句,点而不透。整首词描述细腻,遣词造句颇有清润婉约之味。“城边平野”句的“平野”两字或有不到位处。个见。
3.陈好武
孟秋佳节,陌上朦胧雪。玉桂沁层楼,坐亭阁、闻香雅洁。一湾清碧,环绕古山城。人俊杰,江静澈,又煮诗情热。 风飘万里,飞却云霄越。彼岸会亲人,乐开怀,千言涌叠。疫情无恙,天下庆平安。秋夜好,良梦悦,重赏溪边月。
点评:上阕第一句写时间,第二句写地点,是诗词开篇惯用法之一。此处一个“雪”字,为下阙“重赏溪边月”打下伏笔。从第三句起到第九句止,细写场景,人事。下阙笔锋一宕,“风飘万里,飞却云霄越”句由近及远。三到六句写见月而思亲人,平安,欢乐,乡愁交织一起,真情实感浮于纸上。七、八、九三句点当下,由跌宕趋于平静,渐行渐愉悦。但是,此词下阙在时间编排上似乎存在问题,一到四句到底是写回忆还是写当下不清楚。或改为“风飘万里,微信云霄越。”可能就明了了。“良梦悦”句略显凑了。改“人喜悦”直抒胸臆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整首词架构合理,遣词质朴,直白而不俗。个见。
4.李蒙惠
溪边柳翠。轩榭华灯媚。枕水听秋声,濯清风、情多不寐。照临鸿影,玉彩漾波光,欣晚霁,真惬慰。好月随人意。 星空仰望,天阙何迢递。长夜惜晴明,赞冰轮,清辉万里。涤除孤寂。抚尽黯离魂,聊寄醉,添旖旎。锦绪遥相寄。
点评:上阕一、二句并列景起。一句写自然风景,二句写人造风景,错落互见。三、四句承转见深厚功底,此处重点叙说一下。“枕水”承“轩榭华灯媚”,“听秋声”承“溪边柳翠”,巧妙。另,以“枕,听”两字作饵,引出“濯清风,情多不寐”,无缝连接,天然浑成。五、六两句作双关解读,即:既是月光照鸿影,亦是水光照鸿影;既是月光荡漾在波间,亦是灯光荡漾在波间。第七句“欣晚霁”的“霁”也同时作双关解读,即:一是“晚晴”,一是“白色”。第八句“真惬意”三字略觉随手。最后一句好,为下阙的“网”张,先举好“纲”(此处作比拟)。下阙紧承上阙,一贯而下。把世间的悲欢与离合,旖旎与乡愁,淋淋尽致的表达出来,情感真实,遣词婉约。“星空仰望”四字也略觉随手。个见。

5.董影娥
月华窈窕。更显群山小。通济堰风徐。稻花浓、新黄陇上。刈秋尚早。把两岸芦花。分竹韵,揽蟀琴。流水声清俏。 好溪如故,不觉人催老。那北雁南飞,疏篱落,可曾见了。田园成大,梦得立中宵。似此夜,百年间,光影无人照。
点评:上阕第一句先点“月华”,第二句次写群山,高低错落,天地共影。后七句细写好溪两岸景致。“把两岸芦花。分竹韵,揽蟀琴”。此两句精彩。“把,分,揽”三个动词,为下阙先作铺垫。显得手法老到。下阙一、二句对时间作一跌宕,三、四句对世事作一反问,暗里道出沧海桑田之变迁。五、六句忽作峰飞来,别开生面。七、八、九三句合上,作一感慨,意则含而不露。此处用“通济堰”名有误。整首词清新流畅,上下阙各取所需,编排有致。
6.虞克有
灵山溪岸,绮阁辉煌布。玉镜挂云天,泻银辉、疑铺白露。婆娑桂影,香散沁心怀,蝉无语,凝神处,月坠溪中处。 滩声韵荡,竹暗微风抚。夜静净心池,独依栏,有谁眷顾,抬头问月,何处约婵娟,期指路,相思渡,一缕深情吐。
点评:上阕写景。一到四句先写好溪两岸,后写夜月银辉,以大场景开篇。五到九句紧接着细写桂花,秋蝉,月影几个代表性的物象,进一步畅叙溪畔月夜之景况,使得上阕的描写层层有致的推进。上阕取静,然,下阙一、二句笔锋一转,由静入动,先闻溪声拍岸,后闻微风碎竹。三、四句笔锋再一次转折,叙说如此静夜却独自凭栏而无人眷顾,一分伤感黯然而生。“抬头问月”句以下,直抒胸臆,个中情愫一揽无遗。“玉镜挂云天;月坠溪中处”两句略见重复,个见。
7.王建伟
幽溪围堰,石坝琼花漫。两岸耸青峰,翠葱茏、江堤璀璨。秋风朗爽,霓彩映亭楼,长空绚,花光灿,碧水流声唤。 灵山秀景,夜籁谐音赞,搏浪戏清波,乐陶然,哪家好汉,人生洒脱,健康夕阳年,时代变,挥毫翰,绘出江南苑。
点评:上阕一到四句先写溪,后写岸,一幅江景图跃然纸上。五到九句把“秋风,霓彩,花光,水声”等等这些,如小物件一般,一样一样的点缀到这幅画里,显得画面清幽空阔。下阙第一、二句紧承上阕作一总概。然后,三、四句由景及人,把景物事作进一步拓展。表现出层次感。五到九句表达出人生的洒脱安好以及新时代的愿景。此处略直白。另:既然“幽溪围堰”,那么“石坝琼花漫”的“石坝”两字不如直接用“堰上”,此处不要自寻零乱。“灵山秀景”或改“灵山景秀”更佳。
8.叶锡华
马头山脚,古堰千年淌。清泉贯城区,滋润乐、黎民欢畅。水滨生态,正焕发容光,三湖美,六带靓,璀璨明珠藏。 月华依旧,辉洒青峦上。蝶变好溪呈,轩榭处,霓虹闪亮。宛如仙境,未及赋诗篇,先已醉,别离间,不舍回眸望
点评:上阕先从好溪入笔。一、二句先写码头山下古堰。三、四句紧接一,二句直贯而下,畅述围堰引流,造福于民生。五到九句转入到生态场景上来,让自然与居家和谐共处。下阙转向夜月的铺叙,紧扣题目。一到四句道出:月依旧是曾经的月,山依旧是曾经的山,然,好溪两岸的风物已经蝶变成另一个模样了。轩榭,霓虹点缀其间,衬托出其金碧辉煌。最后五句概论此处宛如仙境,更“未及赋诗篇,先已醉”,直使人依依不舍,一步一回眸。只是“藏”字作为本词的韵脚,还需再斟酌。另,“马头山脚”或许改用“码头山下”更易上口不拗。此词架构合理,语句明了,所述景物更显时代气派。
9.董筱岑
清流分野,坝上闲飞鹭。逐浪戏斜阳,点珠花、芬芳醋妒。高楼彩绘,牵水榭长廊,亲香顾。同风雨,夜守霓虹浦。 香扶绿陌,曲径衔花雨。醉客漫蹊行,沐清辉,听蛙叠鼓。邀杯水榭,人月共婵娟,霞袖舞。情深注。拟比金秋赋
点评:上阕一、二句先写好溪、堤坝,直接入题。三、四句细写白鹭在夕阳、珠花间嬉戏。此处“珠花”两字不明。五、六句景致转换,显现出层次感。七、八、九三句点出时间。“亲相顾”的亲,是指亲人还是亲友还是亲自?费猜疑。下阙由景及人,一至四句扶绿,穿花,听蛙,沐清辉,客漫行,动态叠现。此时此景,直教“邀杯水榭,人月共婵娟”,更情深注,人起舞,拟作金秋赋。此处“霞袖”是指红袖么?整首词章法合理,遣词雅致,叙述细腻。只是此词似觉对“月”的着墨过少。个见。
10.吴晓梅
云帏暗起,急雨风前戾。空翠霭沙洲,复临流、白鸥惊翅。晚来池榭,围啜绿茶闲。琴语里,人半醉,数处阑干倚。 云帏散去,霁月临溪坠。秋草透蛩音,问谁知,心潮迤逦。囡儿域外,一别又经年。廊寂静,山远矣,月下愁添几?
点评:上阕一、二句先写天气,三、四句再写地点,手法老到。五至九句因景及人,“池榭,绿茶,琴语,阑干,人”细腻至极。上阕契合“阴晴”。下阙起句与上阕起句互见,反差强烈,别有意味。一至四句,见月,闻蛩,而心潮迤逦,不知谁会意。五、六写女儿一别又是经年,个中含有无限离愁。七、八、九句“廊寂,山远,月”双关到位,凸显内涵。下阙契合“圆缺”。整首词见功底。
蟾华明媚,银界祥云瑞。溪畔灿琼楼,共星空、亭边揽醉。柳腰频舞,玉影漾清波,宫阙绮,尽旖旎,阆苑苍天馈。 徐风添兴,飞镜柔光递。长夜美婵娟,总关情,梦随心系。寂空尘濯。眺远泛金辉。相聚地,堪快意,月好相思寄。
点评:上阕一句写月,二句写地。三、四句写进一步拓展溪畔景致,使得画面开阔清晰。一个“揽”字暗嵌人影。五、六句双关语,既写物又喻人。倍增想象。七、八、九三句细写溪畔夜景,把亭台楼阁比拟作宫阙,阆苑。美极。下阙以“徐风”承上阕“溪畔”,以“添兴”承上阕“揽”既无缝连接,又别开生面。三、四句是别开生面的具体写照。此处叙情。五、六句在此作过度。七、八、九三句尽显情感。至此,一幅好溪夜月皎洁、寂静、空远之境,完美展现在眼前。七、八、九三句描叙略简单、直白了些些。个见。
12.郎萌芽
溪涵秋月,天入凉时节。霁色染芦花,引千丛、悠然舞雪。晚风筛处,楼影落沙洲。烟树叠,蛩语切。天地皆澄澈。 人临草垤,疏鬓欺黄叶。望里小蹊重,数点灯,谁家未歇。细思犹甚,欲问老吴刚,何故也,间一霎,往事俱湮灭。
点评:上阕写景,起句四字描出一幅大场景,精炼。次句点出时间季节。三至九句细写溪畔景致,“霁色,芦花,烟树,蛩语,楼影”依次铺开,使画面显得更加幽静、澄澈、深邃。“楼影”两字为下阙作铺垫。下阙叙事,一至四句为一小段,换一个角度借景叙事。以“未歇”两字来表达人事的沧桑与劳碌。“细思犹甚”作过度语,“欲问老吴刚”回环到夜月上。七、八、九三句是此词的内涵所在。即感叹明月之亘古,又感概人生多少事,一霎间便灰飞烟灭。
13.李金华城东溪袅,碧水青山绕。芦絮漫飘琼,引潭鱼、逐浮云表。尾生轻浪,更镜映星空,天浩渺,明月皎,秋意怀多少? 星空浩渺,但觉群山小。满目意无穷,念桑园,识途新貌。乡音无改,偏怯问童儿,天不恼,人易老。岁月期长好。
点评:上阕一、二句先写山水,三、四句后写芦絮飘琼,鱼浮云表,表述新颖。五到九句景致又忽然跌宕,写出倒映在水中的“星空,明月,秋景”,架构别开生面。下阙一、二句再写星空与群山作为转折,略觉重复。三、四句是对上阕最后一句的问句作答,不失词脉连贯。五到九句道出人生易老天难老之意。乡情满满,心愿拳拳。“秋意怀多少”或改为“秋事怀多少”更妥,与下阕“满目意无穷”呼应。个见。整首词架构合理,景情编排细腻,遣词造句新颖。
14.黄师联
城东灵鹫,嶂翠山溪秀。古堰沐清辉,顾琼楼、炫煌淡釉,回廊重阁,尤是入仙宫,风池宥,蝉声瘦,燕语黄昏后。 闲朋迦逅,郁竹芳堤鹨。桂影缀重阴,更陂渠,群鱼窜薮。琴心隐约,钟寺度槐亭,芳英茂,情依旧,坐对青明岫。
点评:上阕一、二两句作连贯句写出自然景致,显细腻。三到六句景致拓展到古堰及楼台亭阁,层次感强。七、八、九三句点出时间,似感“凤池宥”句尚需再斟酌。“清辉”两字转个弯点月,显婉约。下阙承上,进一步细写眼前景,眼前人。通过“琴心、钟寺、芳英、青明岫”等描叙,传达出一种淡泊归真之意。整首词章法合理,叙述细腻。略感小景致过多。个见。
15.柳江萍
东溪秋意,鸥鹭依流水。柳影笼烟波,步芦堤、修渠故垒。画楼游憩,登阁望遥空,凉气沛,迎玉桂。洒落清辉丽。 澄怀逸兴,又惹诗情起。把盏畅吟眸,动心弦,凭栏眷寄。星灯辉映,秀色满良宵,矜自忖,飞梦绮。人共婵娟美。
点评:上阕写景。一、二句先写秋水。三、四句次写柳影、芦岸、故垒,层次感强。画面依次拓展开来。 一个“步”字暗嵌人踪。七、八、九三句描述时凉爽,景清丽。句句相扣,层层递进。下阙抒怀。一到四句从“澄怀逸兴,又惹诗情起。”到“把盏畅吟眸,动心弦,凭栏眷寄。”止,人事清逸招妒,情怀淡雅致远。五到九句笔锋直转,藉此景而生绮梦,道出我与明月两相美得不要不要的。整首词写景开阔,写情细腻,品赏有味。
16.徐淑青
风催雨霁,暮色溶衣袂。秋叶落无声,细探寻、星云如晦。路灯初上,相聚好溪亭,茶一味,琴声起,只待婵娟媚。 羞羞答答,薄锦遮蟾桂。挥手露芳容,但见得,银辉泻地。领风吟月,再佐酒三杯。花不寐,人惬意,同享冰轮美。
点评:上阕首句点景,次句点人。三至四句点季节并作景致拓展。五到九句细写落叶间,溪亭里,一茶一琴,“只待婵娟媚”。一路而下,编排甚好。下阙笔锋一转。一到四句把明月拟人化,动态十足,别有韵味。五到九句返回自身,以“领风,吟月,佐酒”等词语,把人事动态写得栩栩如生。犹其最后三句更是让天,地,人三者浑然合一,大意境。整首词以人事为主线,以景致为辅助,轻松明了,倍感生动。
17.郑晓萍
溪头舟尾,潋滟鳞波起。杨柳隔栏垂,更千条、轻摇秋水。晚烟堤岸,灯火万家柔。花旖旎,香满地,陌上相看醉。 沙洲寂静,月色亭前霁。时有晚风来,步闲庭,清歌次第。影随秋好,且赏且低吟。词一阙,茶一味,围坐斟知己。
点评:上阕一、二句先写溪,三、四句后写岸,层次分明。五到九句把景致进一步延申拓展开来,一幅好溪夜景图就这样栩栩而出。下阙“沙洲寂静”承上,“月色亭前霁”启下,三到九句直下,一气呵成。把赏月,清歌,吟哦描绘得淋淋尽致,惬意无限。整首词构架合理,措词清晰雅致,颇得词味。
18.彭满英
群峰耸翠,十里清风地。堰坝筑千秋,惠民生、频添福祉。鹭翔鱼跃,丹桂沁馨香。山旖旎,溪迤逦,无限风光醉。 华灯初上,圆月明如水。倍感雁孤飞,托玉轮,乡情快递。玉楼琼阁,古朴泛芳华。雕塑置,廉洁植,一缕深情寄。
点评:上阕一、二句先写景致,三、四句再写古堰、民生、福祉。五、六句作过度句细写鹭,鱼,丹桂。此处暗点季节。七、八、九三句再次拉大场景,使得风光无限醉人。下阙笔锋一宕,切入夜与月。并“圆月,孤雁”的“圆、孤”互为衬托,使得乡思之情显得格外强烈。五、六句回到“玉楼琼阁,古朴泛光华。”之地。最后三句作双关,既赞先贤,又嘱后人。见高格。
19.项志英
盈盈溪水,漾漾寒烟翠。雁影绕空稀,近黄昏、堪堪日坠。逢秋露白,偏遇湿人衣。尘埃洗,何忘意?皓月清波里。 凉风有信,柳曳柔情系。静处月窥人,目长空,素辉一际。琼楼玉榭,幽梦度良宵。风卷袂,消忧块,夜色遥相寄。
点评:上阕一到四句先写好溪,后写日暮,空间与时间完美结合,编排合理。五、六句衔接甚妙,前一句承上,后一句贯下,甚得词味。七、八、九三句由近及远,望一轮皓月银辉融入清波里,洗尽尘埃。此处见心性。下阙前两句细写“凉风,柳,柔情”,景致婀娜。三、四两句月窥人,人望月,素辉之中共影。此时此刻,人处琼楼玉榭,谁不幽梦连连,谁不凭月寄情,谁不临风消块垒呢。整首词章法合理,叙述细腻,惟觉上阕“盈盈,漾漾”两组叠字并列见拙并略有重复感。“何忘意?”三字不明了,是“恣意忘形”么?费猜疑。个见。
东流清澈,云影飘明灭。古堰忆当年,护农桑、犹怀隽杰。好溪楼畔,看一带秋光,风揽叶,山托月,赏胜银河阙。 星灯一色,天水华光烨。荻埠照冰轮,鹭惊飞,尤怜秀洁。曲栏依倚,我欲约婵娟。心已醉,情未绝,何必追圆缺。
点评:上阕首句先写好溪,次句写云影之中星辰或明忽暗,这里的景致既可理解为天上,亦可理解为溪中,有层叠空旷感。三、四句稍微跌宕一下,由堰及事怀人。五到九句拓展画面,场景显深邃。可惜“风揽叶”三字见小了。下阕笔锋一转,一、二句写星光灯色,使得天水同烨。三、四句写明月照荻埠,景致秀洁,既惊了白鹭,又使人产生怜爱。五到九句一气而下,曲栏依倚,情不自禁,欲约婵娟。让心久醉,让情不绝。有此足矣,不用再去在意那些圆圆缺缺之事。整首词遣词清雅,构架合理,犹以下阕景情起伏为胜。
21.蓝伟珍
山溪叠翠,暮色烟波淼。鹭羽舞州头,柳成烟、青峰渺渺。凭栏远眺,星火映琼楼,天穹昊。风轻绕。玉宇冰轮姣。 幽林独步,静籁嚣声少。但有草蝉鸣,夜蛩音、曲声曼妙。秋歌婉转,丹桂溢芳华,人未老,花开窍,月共婵娟好。
点评:上阕一到四句先写溪后写岸,其间嵌入“暮色,鹭羽,柳,青峰”等,使得画面开阔深邃。五至九句把景致从陆地引上苍穹,使得上阕立体感更强,并紧扣“好溪夜月”题目。
“凭栏远眺”作为过度句,无缝连接。甚好。上阕写见,下阕笔锋一转写闻。一、二句作过度句承上启下。二、三、四句从蝉鸣,蛩音,到曲声曼妙。细说秋籁声。甚是醉人。此处“静籁”两字略觉再斟酌。五到九句合起,从“秋歌婉转,丹桂溢芳华”到“人未老,花开窍,月共婵娟好”,安然道出天人合一的境界。整首词章法合理,遣词清雅,风格婉约。
22.吴爱勤
好溪深处,芦荻呼鸥鹭。风细水轻漪,一轮月、飞飞天路。画楼香榭,烟锁夜朦胧。蝉未住,蛩又语,万籁来相聚。 波光映墅,诗客悠悠顾。谈笑小蹊间,歌与曲、时惊蛙鼓。举杯邀月,天地两清凉。花影媚,灯影妩,人共婵娟舞。点评:上阕一、二句先写好溪,其间点缀芦荻与鸥鹭。三、四句宕开,着墨一轮明月飞飞。完整的扣到题目,合理。五到九句再细写所处环境,与前四句组成一幅美妙的“好溪夜月”图。下阕由景及人,一句承上,二句贯下。三到九句一气而下,犹其是五到九句,把赏月的情景写得惟妙惟肖,使人陶然。整首词上阕写景,下阕写事,章法合理,用语淡雅,读来有味。
23.程凤君
青山绿水,明月东方起。碧落散浮云,晚风凉、好溪唯美。庆林村外,灯火照江边,如海市。楼阙伟,亭榭长廊侍。 林荫恬静,曲径蜿蜒际,汩汩泛清泉。柳低垂,丛丛香桂。是清幽处,胜世外桃源。心忽动,涌雅兴,亦效先贤志。
点评:一到四句紧扣题目,描写好溪两岸景致以及彩云追月之象。五到九句继续描写村落、灯火、亭台楼阁等。把场景进一步扩大,具有层次感和错落感。如画扑面。下阕由大及微,由景及情,细腻而雅致。最后三句直抒心志,积极向上。整首词清雅、静美,句间脉理清晰、明了、顺达,极具形象。
24.陈丽明
逶迤孤鹭,熠熠斜阳羽。暮色唤婵娟,出山巅、光临镜铺,半沉星斗。秋水剪双眸,望野渡,舟泊渚,芦雪潇潇舞。 悠悠良夜,灯火迷烟树。柱杖好溪楼,听波涛、乡情几许,一怀今古,岁月任消磨。杨柳岸,添旧绪,心事谁相诉。
点评:上阕写景。一、二句先写天上有一鹭在熠熠阳光里逶迤孤飞。三至五句次写明月东上。“暮色”两字承上,“婵娟”两字贯下,把景致进一步拓展开来。六至九句进一步细写“秋水、野渡、芦雪、舟、渚”等小景致,完成一幅好溪夜月图。显寂静、空远。“剪双眸”嵌入其间,为下阕写情作伏笔。下阕抒情。一、二句承上作过度,三至五句宕开,细写临楼听涛,继而感叹从古至今,多少乡愁演绎人间。六至九句写岁月无声,世事消磨,新柳添旧绪,不知与谁言。个中心事半隐半现,见婉约。“逶迤”两字是巧是拙一时难辨,个见。整首词章法合理,景致开阔,远近高低互见。遣词造句雅致,得味。
25.李锦华
溪边小路,相约良宵度。檐角挂冰轮,明光照、人同一处。佳辰美景,良夜共欢欣。依亭花,隔岸树。此景堪诗赋。 流光易逝,莫问今和古。花亦有凋残,长思量、人生堪误。年年今夜,应忆好溪楼。水晶宫,小凉亭,相聚犹歌舞。
点评:上阕一句写地点,二句写事情,三、四句转到时间上来,一气而下。景、物、人互衬。五、六句过度。七、八、九三句引到自身,诗情欲发,动态十足。下阕一至四句笔锋一转,对岁月、人生的变换先作一番畅述,并借花开花落之轮回,来告诉人们不可更改的自然规律,任谁都会遇到世事的起落。五至九句回到当下,用倒装的手法先写结论,即:“年年今夜,应忆好修楼”句,后写“水晶宫,小凉亭,相聚犹歌舞”这些今晚游历聚会的场景,更显婉约。整首词上阕写事,下阕写情,人事与景致互相衬托。下阕遣词造句更胜上阕。上阕第二句有“良宵”两字,那么后面的“良夜”就显得重复了。“亭花”与“岸树”也有些重叠。最后句的“相聚”亦觉随手。个见。
(以上点评,难免多有谬解,敬请谅解。另,以此词牌填写的作品在格律上正确与否未作校验。)
顾 问 朱庆文
策 划 瞿建军
主编 、点评 郎萌芽
审 核 陈丽明
摄 影 李锦华 李蒙惠
制 作 李蒙惠
篆 刻 郑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