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场里听不到惨叫
文/舟自横渡
在动刀之前
先用高压电
击晕
“它们应该懂得感恩
这福利
即便在梦中
它们的祖先也无法梦到”
吴仲友读诗:
本诗的第一节提到在动刀之前用高压电击晕,这让我想到现代屠宰场中的电击致晕方法,目的是减少动物的痛苦。但接下来的第二节提到“它们应该懂得感恩/这福利”,这里有一种讽刺的意味,因为虽然技术减少了痛苦,但本质还是屠宰,动物们被剥夺了生命。最后提到祖先无法梦到这样的“福利”,可能是在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屠宰方式,暗示即使技术进步,动物的命运并没有根本改变。
高压电击晕和屠宰场的环境形成对比,突出了现代工业化的冷酷。感恩和福利这两个词带有反讽,暗示人类自认为的仁慈实际上可能是一种伪善。祖先无法梦到,可能指代过去的屠宰方式更为直接和血腥,而现在的“福利”只是表面的改善,实则掩盖了同样的暴力。
诗分四节,简短有力,每行字数不多,营造出一种冷静甚至冷漠的语气,与主题的残酷形成对比。使用断句和换行增强节奏感,比如“击晕”单独成行,强调这一动作的重要性。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强烈的意象,引发读者对工业化屠宰的反思,挑战人类自以为是的进步和仁慈。反讽手法让读者重新审视所谓的“福利”是否真实,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控制。
舟自横渡的《屠宰场里听不到惨叫》以工业屠宰为切口,完成了一场精妙的解构叙事。诗中"高压电击晕"的现代技术构筑起文明的面具,却在下文"感恩福利"的悖论中轰然崩塌。这种技术伦理的黑色幽默在"梦中祖先"的时空错位里达到高潮——机械化屠宰被包装成进化论般的恩赐,而死亡的本质在电流麻痹中愈发触目惊心。诗人用工业文明的冰冷语法(短促分行、机械断句)复刻流水线的节奏,每个词语都像传送带上的卡扣,将读者带入制度化的暴力现场。当"福利"成为死亡的前缀,现代性伪善的遮羞布被彻底撕裂,暴露出人类中心主义下永恒的支配逻辑。这种诗性批判超越了动物伦理范畴,直指文明进程中所有被噤声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