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箫研究专栏之四
追寻吴伯箫足迹(诗二首)
李皓
吴伯箫与鲁东大学
(鲁东大学里的吴伯箫雕像)
无论春秋还是冬夏
吴伯箫的名字
在鲁东大学的校园里
四季开花
吴伯箫没到过鲁东大学啊
自1937年1月受命
担任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校长
十个月后,因抗战全面爆发
他就带领部分学生
经临沂,去武汉
而后投奔延安了
尽管心里时常想起
但却始终无法企及
从那以后
在延安听毛主席讲话
跑晋东南做战地记者
以及去张家口、佳木斯、长春、沈阳
为新中国高等教育打前站
到再度回到首都北京
他都很少回过山东
更从未再回过莱芜老家
可这一切的一切
都挡不住鲁东大学的莘莘学子
在校史展室里与吴伯箫照片面谈
在校园里与吴老雕像拉知心呱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鲁东大学的前身
是烟台师范学院
烟台师范学院的前身
又是烟台师范专科学校
而这烟台师范专科学校
正是当年莱阳师专之专科分支
东进烟台与当地有关学校合并之后
才成立的啊
莱阳师范专科学校的前身
是当年吴伯箫担任校长的
莱阳乡村师范学校
顺瓜找藤,追本溯源
现今的鲁东大学
正是吴伯箫教育思想及其文韵
在胶东土地上开出的绚烂之花
而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
又都是坐实在伯箫文韵这根藤上的
甜蜜之属 丰硕之瓜
吴伯箫与苍龙峡
(吴伯箫研究会创作基地揭牌)
“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创作基地”的牌子
日前已在莱芜苍龙峡畔悬挂
从揭牌的那一刻起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吴伯箫是否到过苍龙峡
苍龙峡在莱芜城南不远处
开车过汶河行不多远就到了
它隶属于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
吴伯箫姐姐出嫁的南梨沟村
就属于高庄衔道且离苍龙峡不远啊
我在吴伯箫长长短短的文章里寻找
一直没能见到一处确切的回答
苍峡雷鸣是莱芜古八景之一
吴伯箫当年应该不会不去看吧
或许它隐藏在吴伯箫
接姐姐回娘家之《马》的蹄印里
或许它闪烁在吴伯箫
念旧怀亲之《灯笼》的灯影间
亦或是跃动在吴伯箫
晚年写《天涯》之时的内心吧
探花楼也好
乐饥斋也罢
苍龙峡毕竟与亓诗教、张四教、谭性教
这近代“莱芜三教”有关
出身耕读世家门第的吴伯箫
不会不敬慕他们吧
弄不明白
一时真弄不明白
生养吴伯箫的莱芜啊
毕竟他在这里只生长到十八
书本里有文章
石壁上有题刻
“醉石”“待月”也好
“云窝”“桃林”也罢
苍峡雷鸣声声
“弗告”似在提醒我们
隐隐约约 或深或浅
吴老的足迹与文韵
有待你们去寻找与传拓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