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德江喻先生是铜川人,痴情古陶瓷,钟爱耀州刻花,对家乡有着故土情深的情怀,五大官窑之八大系尤好耀州窑,偏喜其一流的刻花,赏其起刀、运刀到落刀,行云流水的畅快,称其为天下第一刀客。
耀州窑,为我国“宋代八大著名窑系”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制瓷历史长达1300余年,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极为罕见。
位于陕西的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创烧于唐代,盛于北宋。论釉色,宋代汝窑当居魁首;论绘画,明清官窑极尽工笔;论剔刻,耀州窑可称第一。

它不似南方青瓷的隽秀婉约,以刻花、印花、划花等工艺洒脱奔放而闻名,素有“宋代青瓷刻花之冠”的美誉。
耀州窑青瓷装饰题材丰富多样,植物、动物、人物及宗教题材应有尽有。其虽以民用为主,但由于具有独特地方风格,质量在青瓷中属于上乘,曾为北宋宫廷烧造“贡瓷”。文献中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赞誉。
耀州窑胎体较坚簿,胎色灰褐或灰紫,刀法犀利流畅,由浅入深,刀刀入泥,釉质莹润透明,釉色青绿如橄榄,釉薄处呈姜黄色,绿中闪黄,深沉而青幽。

当釉液罩施在剔刻好的瓷胎上,顺延凹凸不平的表面肆意流淌,高低的层次变化便有了釉色的深浅之别,釉积深处,花纹便显得尤为立体,配上橄榄青绿的色泽,在泥土与烈火中又赋予了它新的生命活力。
赏一件青瓷,就如同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去品味艺术、体验生命,而宋人诠释青色,正是真正把它融入岁月和生活。
若为佳瓷,当宜赏宜品。耀州青瓷的美,从来都不是它主动去迎合炫耀,而是在你细细品味之后,让你从此爱不释手,直至成瘾。

自东汉青瓷成熟之后,一泓春水,便成为文人雅士的独好。赵宋文人则独爱青色,天水交织的玄味,化做淡淡青屡,把整个王朝都染上了一层薄薄的淡青。
纯净古朴的纯釉色装饰,明澈清幽的意境,是赵宋文人所追求的艺术精神,也是他们把对生命的深情,对自然的尊崇,都隐匿在青瓷彩釉里,镌刻在温润柔婉上。
因为那一泓春水染绿的瓷胚,带着匠人对人间的敬意;因为那游走的线条刀刀刻骨,足以铭心。

提及刻花,喻德江先生娓娓道来:“耀州窑的刻画看似不平,摸起来平是任何窑口都达不到的技术,全国挖掘最多的瓷器,刻花居群窑之首。从古至今陶瓷白瓷多,如冰似玉,自旧石器始,凡美的人都爱,玉以温、润二字来概括。”
由此喻德江先生延伸出了玉的九德,他说春秋时期,一代名相管子提出“玉有九德”之说:“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1、温润以泽,仁也。(表面 温暖滑润,富有光泽,充满仁爱品质);2、邻以理者,知也。(清澈而有纹理, 代表着知识渊博);3、坚而不蹙,义也。( 坚硬而不褶皱, 有义的品行);4、廉而不刿,行也。(棱角分明, 能严格要求自己);5、鲜而不垢,洁也。( 鲜明而不污垢, 纯洁无瑕);6、折而不挠,勇也。(永不变形, 百折不挠,是为勇);7、瑕适皆见,精也。(瑕疵与优点都在表面,不加掩饰, 精炼到底);8、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但不相互侵犯。包容大度);9、清博彻远,纯而不杀,辞也。(清扬远闻,纯而不乱,音色如“辞)。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载体,玉的精神融入我们的灵魂和血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教我们爱国;“君子如玉”教我们做人;“化干戈为玉帛”教我们友爱;“瑕不掩瑜,洁白无瑕”教我们清廉。玉是天地精气的结晶,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宗教“礼制”的工具。总之,它是东方精神的象形体现,传统文化的物质精髓。

德,本是人的品质,管子把它赋予玉,是对玉的全面解读和崇高礼赞,数千年之后的我们在不断惊叹古之美玉巧夺天工的同时,也在感受那些生命的信息和感动,“九德”,让我们在玩玉,赏玉的同时,也在感受那些人性的光辉和力量。
喻德江先生讲:“博物馆是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鉴赏文物,文运即国运,文根即国脉、国魂。瓷自泥中蜕变,经水与火历练,形态飘逸如云,娇若游龙,透着禅学之静,让你在其中感悟世界、红尘、自然之道。”
艺术的本质,艺术之道即素、朴,至简之美最高贵,天下莫能与之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最后回归到初心,两种感觉:认同感和归属感。游走在瓷器与刀客之间,你分不清你是刀客还是他手上的瓷器?

禁不住想起那位美人问:“画眉深浅入时无?”古人一支狼毫,浓浓淡淡地晕染开去,便是一幅丹青水墨。而古老的耀州青瓷,以刀代笔,就使得瓷器开出花来,伴着葱翠的釉色,留住了千年前的勃勃生机。
耀州青瓷凝润厚重的釉色,绿中闪黄,釉质莹润而清透,有着浑厚大气的色调,却也仍带着宋瓷独有的含蓄之风。
那样的青,苍古静深,宛若干年前的一池碧水,让你一眼看不透它。那样的画,是一朵干年长青的瓷苑之花,在历史长河中开出了永恒,晶亮美丽,清新如沐。那样的耀州青瓷,跨过了岁月和风尘,仍是记忆里干峰染翠的风景。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了一种器物。来自北方的耀州青瓷,则展现了北方人文的沉稳旷达。耀州窑的艺匠以刀代笔,刀在坯上游走,所过之处,留下春天的的倩影,自然的质朴,也将他们热爱的一草一木,都镌刻在养育一方的泥土中,让那些春意、花鸟、婴戏等,在泥土中焕发新的活力。
这一堂课,何止是《天下第一刀客与耀州窑美学特征》?如果把它说成是一种穿越也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就像穿越到了宋代,感受到宋代的含蓄哲学,艺人将自然风韵之美发挥到了极致的同时,成就了宋瓷经世之美!
美如碧玉般的宋代耀州青瓷,上贡皇室,畅销国内,远销国外。不仅器物种类繁多、用途广泛,而且造型精美多姿,丰富多样。简捷明快的图案,配以浓淡相宜的温润青釉,好似清风徐来,掀起层层涟漪,将静中求动的天然趣味表现到了淋漓尽致。

突然间有一种范蠡泛舟与江湖之上的轻松自由感,为我是陕西铜川人而自豪的喜悦,更为有喻德江喻先生这样的大师而欣慰。因为耀州窑就在我们铜川黄堡镇,古属耀州。早在唐代,这里已经开始建窑烧瓷,成为北方重要的手工业城镇。
上世纪80年代,耀州窑被发掘,震惊陕西乃至世界。其遗址内涵丰富,保存完整,文化层叠关系清晰,是我国古陶瓷艺术的一笔珍贵遗产。1988年1月13日,耀州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被评为二十世纪“中国百大考古发现之一”和“陕西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历史从未走远,就像手上这珍贵的瓷器,不仅筋有力量向外伸张,釉色那么幽秘就像一条小径,藏不住满腹的心事,悄悄向外流淌,引发你对做人的感悟——养眼和养心!不由自主对未来生活充满无限的憧憬和甜蜜的向往。

此刻你着一身青衣,放眼望去,一定会有元稹的感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楚丰华
2023.9.19
黄昏6:00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联系方式:15353213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