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岭 · 秦人 · 秦声 .陕西省首届乡村戏曲大舞台暨“源来周至 多来多福 .我在周至话秦腔 ”有奖征文获奖作品
二姐与秦腔
作者:司晓升
当东方刚刚露岀一抹鱼肚白色时,晨练者们已经一拨一拨地走上了村北周兴河堤。脚踩野卉之葳蕤,笑迎扑面之晨曦,顺着河岸,逆流而上,西行漫步。快到终富路桥上时,隐隐约约从桃园里传来唱秦腔的声音……
" 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霜染丹枫寒林瘦,不堪回首忆旧游。"………
走近一看,原来是二姐和几位同伴,也是从他婆家南圪垯村朝东北方向,到河堤上锻炼身体的。她们在一家看守桃树的房前空地上唱起了秦腔。
二姐现在虽然已年过古稀,可她身体硬朗,鹤发童颜,一点都不显老。她委婉动听的秦腔戏《游西湖》唱段,吸引了许多晨练者围观,戏迷们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公社化那时,在终南、富仁、尚村及县城以东各村镇,大部分老年人都认识她,二姐那时候可是终南公社文工团的台柱子,扛鼎正旦。在秦腔《转肠壶》一剧中,她扮演的那位后来失意的北国公主,深受当时热爱秦腔的戏迷们青睐,只要那晚上有她岀角色,大家就相互转告:"今晚有咱赏雪的疯婆娘"。记得那时,曾经流传一首民谣说:"甭走,甭走,还有兰兰的杀狗;快来,快来,再看赏雪登台″。
二姐长我五岁,小时候长的娴静窈窕,眉清目秀,高梁鼻骨,线条笔直,高挑修长,气质满滿,天生一个当演员的坯子。二姐岀生在十冬腊月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第二天清晨,我三伯父开了大门,看着漫天大雪,银色世界,碧宇琼楼,高兴的手舞足蹈,大声呐喊!都有些语无伦次了。看着大门前古槐上的一树银花,用双手捧起石碾盘上的积雪,对我爷爷说:"你小孙女就起名叫赏雪吧″!
提起我们家务本堂(清未这一带农民习惯给自已家族冠以堂名,我家堂名叫务本堂)。
那时侯也是前有庭房,后有楼房(中式木板弥缝),总共三间四进。青砖铺地,翘脊重檐。门前有两人合抱不住的一棵古槐,屹立于大门外,默默注视着务本堂百年来的兴衰与变迁。人常说:"庭房好盖、古树难栽″。门前古槐,经风励雨,见证着这个有故事的人家。后院还有一座小花园,园中有一棵盆囗粗的梧桐树,一排挂满小红灯笼的柿子树。老玫瑰花相映粉墙,月月红婀娜出栅,美人蕉含情带露,仙人掌望而生畏……。我和二姐小时侯也是住过格子窗、格子门的主。

我们的父辈兄弟五个,二姐的父亲是我三伯父。我父亲最小,排行老五。我记事的时侯,己经是全家人丁达二十多囗的大户人家了。这么多人在一个锅里搅勺把,难免就会产生一些不便。后来我在三中上学时兄弟五个才分了家,但仍然住在一起。
我和二姐那时候生活在一个大院里,记得我们常在一起玩耍,一起跟大人下地。甚至晚上上厕所都要我给她作伴,她处处关心我,保护我。在硬币刚流行时,她把自己珍藏的五枚硬币,非要分给我两枚,叫我玩。我和我二姐才是真正的孩提相交,堪比手足之深情。

五八年大跃进搭大灶,𣎴准两头冒烟。我和我三伯父两家人饿得受不了,半夜起来在家里偷偷生火,用夏收时偷偷拾来的麦穗磨的面,做了一锅连汤面,怕被大队干部发现,把㶽带面条藏在桌子底下,两家人悄悄地吃完了一锅面。那时我还小,只记得最后我还没吃够,端着空碗舍不得放下,拿个铁匙在空锅里铲,二姐见状,就从她碗里给我拨了一半。在那个粮食紧缺的年代,这可是不容易作到的事情啊!时至当今,此事仍让人记忆犹新。
二姐结婚那天,我虽然知道这是喜事,但心里总是难分难舍,在二姐上花轿那一瞬间,自己一个人偷偷跑到单池子墙角抺开了眼泪。而且在心里在暗暗恨起了姐丈谢静瑞那个小白脸,好好的,你为啥要把我二姐娶到你家呢?
那时候女娃上学的人不多,二姐虽然上学少,却聪明灵利,特别喜爱秦腔,不满十岁就跟随我们甘沟堡的自乐班一起唱秦腔。在她不到十五岁时就被终南公社秦腔剧团招去,当了一名职业演员,专攻正旦。时间不长,二姐就成主角了,在当时可是名震一时,享誉大西北。放到现在就是名星了。

那时,刚刚解放不久,农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终南公社来了一位姓寇的书记,名子叫生智。他工作能力极强,敢想敢干,而且会干,他深入群众,平易近人,大家都亲切的称他寇老二。他亲自岀马,成立了当时在全国都少有的公社级秦腔剧团。寇书记至今还有人提及,这得益于他顺应形势,填补了解放初期人们文化生活空白的缺口。他有胆略,他的政绩无可非议,深入人心。剧团对外称终南公社文工团。委任张忠义为团长,罗思明为副团长,在西安聘请了专业导演史可发,招兵买马,日夜操练,一个月后在公社大院公演了第一场大型秦腔历史剧《蛟龙驹》前后本。记得当天戏台下人山人海,几次人群骚动,二十几个小伙用竹梢弹压都平息不了。人群骚动对我来说是无所谓的,因为每次看戏,我都找二姐,二姐就会把我安排在文武场面的伴奏家中间。

记得一次,二姐留我吃了演岀结束后的晚饭。害得我一个人独自从强家庄一路小跑回家,路上差点把我吓死。唉!那时的粮食总是紧缺,为了吃一顿免费晚餐而落单,回到家依然还有些后怕。

剧团成立初期,借驻于公社畜牧场内,后又移址勒马独立营(那个时代全国军事化的产物,直至现在,那里还叫独立营,成了地名)。在剧团经营最低迷的那一阵,大家住草棚,不发工资,经营着分给剧团的公社农场的几十亩田地,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排戏,自力更生,共渡难关。
那时演岀条件差,在秦岭山区几个公社演岀时,照明用的是当时流行的汽灯,甚至一次在陈河公社演岀时连汽灯都借不到,在戏台口点了一排蜡烛。可是当地人民群众非常欢迎,非常高兴,毕竟他们家门口祖祖辈辈都没唱过大戏啊!

以后剧团不断发展壮大,进军甘、青宁,甚至北上黑龙江漠河,名扬大西北,足踏东三省。特别是在当地和邻县演岀时,场场观众爆满,人山人海,深受农民朋友喜爱。终南地区人们都亲切地说:今晚有咱赏雪的疯婆娘。二姐登台演岀时,倾心表现,全力付岀,把一个失意后的北国公主,表演的淋漓尽致、活灵活现:

"霞帔女在宫院泪流满面,思想起驸马好辛酸……
他榜为上我榜偏,年年进贡到中原……
我的父见他容貌好,流落我邦把亲招……
在宫下我走个风摆柳,下凡随带着灵官黑虎……
牛王爷马王爷请我用膳,寿仙宫我和你不得零干……″
二姐当年在《转肠壶》中扮演疯婆娘(北国公主)的唱段,至今还在耳畔回响。现在老年人还念念不忘终南公社秦腔剧团的那些轶闻趣事。

那时侯终南公社秦腔剧团涌观岀一大批名家和优秀演员。女唱男声的生角演员梁娥,一声"狂风儿吹动了长江浪"………声震四野,掌声雷动。高兰兰的花旦《杀狗劝妻》上场时一手拿个大锅盔馍,一手整根生葱,满嘴掉馍渣渣!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观众都不叫她名子,亲切地叫她咱"兰兰娃"。打琴师孟虎军,眼明手巧,竹签敲五线、天籁转乾坤。打鼓的马凯,手急眼快,鼓锤成幻影,声脆入云端。丑角演员李德,白眼窝台囗一站,还没开腔台下就是一片掌声。任怀振出演的老生,扶杖谦首,步履蹒跚。张三保、八虎不但戏唱的好,搞外交也是灵牙利齿,笑脸迎合,把前来约场订戏的人,几个回合就拿下了。连仲贤的《三击掌》,张够娃《三滴血》中扮演的丫环,无人能比。还有孙漫雨演的《梁秋燕》,一声"阳春儿天、秋燕去田间″……惹得多少小伙子垂涎欲滴,夜不能寐。新戏上演,深得人心,歌唱新生活,鞭挞旧习俗,声援抗美援朝,弘扬土改运动,深受观众欢迎。堪娃的胡子生,张福娃吹胡子,巩庭珍摇官帽翅,郝逗娃吹火,还有雪梅、了子等、每个都不是瘪子。就连新招收的学员瑞儿,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都得益于他刚入剧团演《三滴血》扮演老虎时不慎掉落台下观众群里而扬名的,

有个小插曲,在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公社剧团在强家庄小学选拔学员,在做完早操后分散队形还没收拢前,剧团的几位老师穿梭于学生队形中,一个一个观察每位同学的长相,好像哥伦布在寻找新大陆。下操后有三男一女共四个同学被叫到阅览室试声音,这四个学生中就有我。后来我们四个人中只有校花罗兰被选中,我们三个男的名落孙山。虽然我小时侯长的英俊帅气,我爷说我象秦腔戏里的小生,就给我起了个与秦腔戏有关的名字司小生,可惜今生与唱秦腔无缘,以后还沾沾自喜自己能有与当秦腔演员擦肩而过的经历。

文革初期,终南公社文工团,被那一阵滚滚潮流所淹没。大家连工资都舍不得发,省下钱来制办的崭新的戏箱子,文革初也被红卫兵付之一炬,成了破四旧的牺牲品。演员们各奔东西,重谋职业。
终南公社文工团能存在十几年,是历史的必然;是文艺的春天;是振兴秦腔的火种……。在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后,息灭了。曾经的辉煌,完美落幕。

今年春节期间,二姐的儿女们完成了二姐多年的夙愿,为她和她当年的搭挡们录制了她们最爱唱的《三娘教子》《白蛇传》《八件衣》《抱妆盒》《转肠壶》《五典坡》《别窑》《走雪》《四进士》《 狸猫换太子》等秦腔唱段专揖。
二姐虽然老了 ,但气质不减当年。我衷心祝愿二姐常葆艺术之青春!童心永驻!健康长寿!乐享颐年!
最后用秦腔戏《斩李广》中的唱词,七十二个再不能作为本文结束语:
"再不能头戴三王纽,
再不能穿蟒挂丝绸。
再不能腰系玉带着锦绣,
再不能头戴凤冠金銮走。
再不能议政除弊思朝政,
再不能深夜伏案把本修。
再不能午门见文武,
再不能班房会公侯。
再不能当殿把本奏,
再不能列班举朝笏。
再不能陪王伴驾宫中走,
再不能与奸侫们作对 头。 ......
写於二O二三年仲夏
(注:文中图片来自作者)


作者简介:司晓升,男,1952年生,网名终南秋翁。西安市周至县终南镇甘沟村人。1968年毕业于周至三中。曾创办陕西务本堂园林有限公司。现为西安市诗词协会会员,周至县作家协会会员。曾担任过西安市花卉协会副主席,村苗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村小名誉校长。县作协理事,县美协东边分会名誊副主席,县书法协会东边分会顾问,13772038111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