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换将新绿百千重
徐明成
金秋季节,草木葱茏。每当遥望柳浪,或近看草色,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老一辈作家和教育家精心扶持、培育文学青年的如烟往事。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曾连续多年担任江苏省淮安师范学校(2000年并入淮阴师范学院)翔宇文学社指导老师。本人自中学时代起就爱好文学,孰料文学却不怎么爱我,涂鸦多年,迄无成功。不会写作的人指导别人写作,一如动辄流产的女人讲授如何生孩子,很难讲到点子上。为了不至于误人子弟,我把目光投向著名作家、特别是淮安籍或在淮安工作过的作家。
文学界有一个不见经史的说法: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是文学的正宗。为此,我以翔宇文学社指导老师的名义,先后多次邀请著名诗人赵恺、姚克连以及著名作家陈民牛等,来校为文学社员举办诗歌和小说创作讲座。赵恺老师每次总是慷慨应允,有求必应。时任原《淮安日报》副刊“文峰”责编的姚克连老师,对翔宇文学社员更是关爱有加,除了应邀举办讲座外,还多次开辟专栏,发表翔宇文学社员的作品。
外地作家或在外地工作的淮安籍作家不便来淮,我则写信请他们为翔宇文学社题词。几年间,冰心、陈登科、陈白尘、袁鹰等著名作家以及著名教育家斯霞,都曾为翔宇文学社题词,其间感人事例,令人永志难忘。素有“中国的莫里哀”之美誉的戏剧家陈白尘,他老人家在题词中另纸附言曰:“本人年老手颤,难以提笔,只能用硬笔题写,请多原谅!” 陈老所题“飞翔宇宙”四字,虽为硬笔所写,仍然透溢出于纡徐舒缓的高标逸韵。冰心老人两次为翔宇文学社题词,后一次题词,正值她刚刚病愈出院之时。著名教育家斯霞以女性特有的细心,题词时采用横式和竖式书写两种样式,以便我们制版时任择其一。袁鹰老人为翔宇文学社题词后,我们汇去五十元人民币,以为“润笔”。数日后,袁老将汇款悉数退回,同时寄来一信。袁老在信中说,为故乡文学新人尽绵薄之力,实乃份内之事,怎能收取酬金?
老一辈作家、教育家的关爱,犹如润物无声的绵绵春雨,滋润着广大文学社员的心田,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朵朵艳丽的小花,绽放在省内外的多种报刊上。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一位的作品多次被有关省(市)选作中考、高考的语文阅读试题,另一位的作品入选《大学语文》。还有一位不仅文学创作收获颇丰,而且成为基层作协和教育战线的骨干。
“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 岁月流逝,曾经为翔宇文学社倾注过心血的文坛耆宿陈登科、陈白尘、陈民牛、袁鹰、斯霞等人已先后故去——不过,他们只是另换一种生存方式,继续活在文学青年理想的彼岸,活在中国文学史的某一页上。如今健在的几位,也都年届耄耋。
奖掖后进的文坛前辈,无论逝者还是生者,都是呵护文学芳草地的使者。他们必将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