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尽福来笑百年
——郝宇铭准百年生平大事记 (三)
贫病艰难之二十年
(1962——1982)
1962年,妻子王善兰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要求带头下放,淮安县一领导保证,下放锻炼一年,明年回归原单位。1958年,为支农挑粪流产,金戒指都捐献给淮安县旧城改造,全身心流血流汗,等等,下放了,上当受骗,一去永不回,铸成人生大错,含冤终生。为防止王善兰轻生,郝宇铭自动放弃县城机关工作,郝宇铭随之回到曹甸教师工作。
1962.9——1966.7,先后为曹甸中心小学教师,校长刘伯华,教导主任朱汝鸾,杨俊秀、邵裕荣。老师有庞如海、王洪君夫妇,刘文翔、王惠玉夫妇,翟良、朱重顺夫妇、曹溪、郝倞、周凤翔、问德全、徐瑞、房晓玉、刘启凤、朱庆珏、崔志兰、赵鹏程等。
赤手空拳,无立锥之地,承亲友借款,220元,买了中桥头夹巷中破房子,宽2米多一点,长8、9米,只有三面墙的敞篷。
1962年,父亲原在曹甸镇公私合营合作商店工作,历来定量户口,六月,被下放为农民,农村户口。二次成为农民,父亲历来豆子行做生意,勤俭经营,小有田地,1946年土改时,定为地主。按当时政府规定,地主分子在群众监督管制劳动之下,奉公守法,满三年,可以摘帽,改变成分。当时真的说话算话,1951年,宝应县公安局发给《摘帽证明》,钢板刻写油印的不大的纸条,写明:三年来,奉公守法,表现较好,决定给予摘帽,成分定为农民。父亲当宝贝一样收藏。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撕得粉碎。肃反扩大化中,总人口的百分之五是坏人,曹甸的大地主,有的死了,有的逃了,凑不齐四类分子人数,治安科长陈德银口头指定,是漏划地主分子,文革中,多次批斗。回想,兄郝守铭于1949年春夏,在南京参加共产党的华东军政大学学员,参加解放军,志愿军,抗美援朝,解放初期,每年除夕,区政府民政科长周开国,请父亲军属到区政府吃酒,表示慰问军属。此后,1962年合作商店下放,毫无生活来源,靠大哥每月8元,几十年艰难度日,贫病交加,含恨终身,1978年7月8日,父亲非正常离世,遵照遗书嘱咐,学习周总理,骨灰撒入滔滔大河之中,周围地区,至今2022年,四十多年,未见二例。
1962年,弟郝宜铭因精简机构,被免除山阳农业中学教师职务,被下放。
1963年七月二十九日,二儿子郝工出生于中桥头破烂之家。
1965年腊月二十六日,三儿子郝龙出生于中桥头破烂之家。
1966.7,文革高潮中,被贬,去新建小学(1——4年级,一个班,一个小学)校长,一个学校一个人。次年春天,12岁女学生潘学英写反动标语,这是阶级斗争新动向,公社书记、治安科长坐镇办案,忙假、暑假,办了77天学习班,反复“帮助”,所谓不叫批斗。非常幸运,女学生抵制多方引诱,威胁,坚决不肯指定老师是幕后指挥,郝宇铭免除十年牢狱之灾,幸免杀身之祸,当年含冤坐牢,屈死者,多有如此事例,宝应师范老同学邱万春已经逮捕,十年、另外,王学举也是十年。
1966——1967的77天学习班期间,曹甸小教系统中,王进之畏罪自杀,邱万春、王学举被定为现行反革命,坐牢10年,郝兆祯,郝名颐等被造反派定为地主分子,历史反革命分子,交生产队管制劳动。教师中,很多人都要写“检查书”。读师范时的严冬抵足而眠的老同学王xx,当时是全公社文革负责人,总校长,到郝宇铭负责的新建小学视察,发现学生作文本上,有教学生写信的作文,虚拟,父亲给当兵的儿子写信,“卫国儿”,本意是保卫祖国之意,社会上,部队里,张卫国,王卫国的人太多了,于是,在阶级斗争学习班上,大做文章,无限上纲,反复“帮助”,勒逼郝宇铭承认,目的是,写信给蒋介石儿子蒋纬国的,借纬国、卫国的谐音,目的是歌颂蒋介石是老贫农。郝宇铭当然不能承认,自己也想不出这么个弯弯绕,写了二尺多厚的检查书,憨厚些开朗些才得以存世,免遭大难。
1969年春天,北京召开“九大”会议期间,郝宇铭突然昏厥三天两夜,自行车背驮妻子到宝应县城治病,一天120里,从泾河大路转一个三角形,过度劳累,沉重的思想压力,后好转,去扬州五台山神经病医院和南京神经病医院专程治疗,诊断为癫痫病,多年后逐步好转。
1970.9——1971.1,先后为崔堡小学、曹甸中心小学教师,成为戴帽子初中教师。矮子当中选将军,通过施教,成绩好,留下了,教几十年初中。
1970年春,曹甸中桥头拓宽改造,被迫征用拆迁,在偏远田头荒地,大粪坑塘旁边,建三间土脚作墙,毛竹作梁的房子,夫妻俩都苦出一场大病。
1971.2——1978.7,先后为曹甸中心小学初中部、李沟小学初中部(离家甚远)、金吾小学初中部(离家甚远)初中语文教师。
1973年春节,大年初一初二初三,上午九点,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教育园地”播放“李沟学校教学改革好成绩”,均为郝宇铭撰稿,一月前特地来李沟学校用盒式转盘式录音机完成录音,学生陈正花、陈正兰等同学录音效果很好。在全县实属不易,那个年代,非常难得。
1978.7.8.父亲非正常不幸离世。
1978.9——1996.7,宝应县曹甸中学,年年,教学成绩优秀,但从来没有成为过“优秀教师”。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