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俊明,男,重庆石柱人,原重庆市市场监管系统干部,爱好文学,在多个平台和杂志发表过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散文/戴俊明/九月桂花香
今年的气候有些炎热,虽然已是初秋,山城重庆依旧是酷热难当,为寻找记忆中的那份清凉,我回到了故乡那座小城。晨起散步,刚到楼下,一股浓郁的芬芳扑鼻而来,循着花香望去,院子里几株桂花树在晨曦中亭亭玉立,绿色的枝叶间,正默默绽开着黄的、白的花蕊。
小时候生活在乡村,很少见到桂花树。最初桂花的印象是小说诗词中、歌词里,看过郁达夫的《迟桂花》,被小说里的人物所感动。读蝶恋花里“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想象那一定是人间没有的美酒。听大型史诗《东方红》里“缅桂花开啊十里香”的歌,为桂花的香气陶醉…… 真正同桂花近距离接触,是九十年代中期出差到杭州,秋高气爽的季节,朋友带我去桂花厅品茶,那里是杭州桂花最盛的地方,处处青山绿树,俯瞰村中,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山坡上、道路旁,都种满了茂盛的桂树,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气。被“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的景色所震撼。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乡村发展的日新月异,小区里,庭院旁,公园内处处可见桂花树,家乡的小城也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街上古色古香的吊脚楼风采依旧,河上的风雨廊桥横跨两岸,老县衙门前照壁前的那对石狮依然威武,一条古老的石板路把老城和新区连在一起,现代化的高楼鳞次栉比,整洁的街道车水马龙,人潮涌动。远山含黛,旗山叠翠,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清清的龙河水绕着县城转了一个大弯,匆匆的向西边流去,玉带河穿城而过,荡着轻轻的涟漪。河滨公园里,休闲锻炼的人们来来往往,脸上洋溢着笑意。一排桂花树郁郁葱葱,在尽情地绽放。站在桂花树前,看着那一树树的小花,黄黄的,白白的 ,一簇簇,一片片,三个一群,五个一丛,如繁星点点,密密匝匝的,亲热地挨在一起,香气怡人,充满了生机,在秋日的阳光下,灿烂夺目,格外的耀眼。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花卉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观赏与实用兼备,清可绝尘,浓香远溢,它有很多美好的名字,如仙树,月桂,丹桂等,绽放的时节,远远近近都是花香,时浓时淡,随风拂动,经久不散,所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自古以来都被文人墨客所称道,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天姿国色满庭芳,独领风骚自无双,九宵之外借灵气,蕙质兰心有清香”就是对桂花最好的描述。
儿时听吴刚伐桂的故事,内心对桂花树充满了向往。传说月球上有颗桂花树,高五百余丈,汉代西河人吴刚,因学仙时,用心不专,被罚到月球上砍伐桂花树,但此树随砍随合,总不能砍倒。几千年过去了,吴刚虽辛勤劳作,砍伐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花树却依然充满勃勃生机,每临中秋,馨香四溢。
“援北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 ,说到桂花,不能不说用他酿制的美酒。上世纪七十年代,风靡巴渝的涪陵百花露酒,桂花就是其主要原料,每逢喜庆等重要传统节日,那是许多家庭餐桌上难得的奢侈品。那时交通不像现在这么便捷,去往重庆主要靠长江上的轮船,记得有次上学路上,为打发旅途的时光,我们在鬼城丰都捎上两包麻辣鸡块,停靠涪陵港的时候已是晚上十一点,下船采购点小菜,买回两瓶正宗的百花露酒,几个同学坐在甲板上,享用这难得的美食美酒,江风习习,渔火点点,听川江号子,看峡江夜色,谈人生理想,至今难以忘怀!
下午,去了友人的农家,两楼一底的小楼背靠帽顶山,脚下就是清清的龙河,可俯瞰整个县城。院子里,几株桂花树分列两旁,树下的簸箕里铺满了一层金黄的桂花,厨房的饭甄里冒着热气,原来主人要请我们品尝用桂花制作的糍粑,两个年轻人小心翼翼把篜好的糯米倒进青石做成的碓窝里,再在上面加上刚刚采摘的桂花,摆开了架势,一群人围在一起跃跃欲试,一时间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太阳收尽了他的最后一丝余晖,我们围坐在露台上,山下的县城已是华灯初上,霓虹灯闪烁,天上繁星点点,山下灯火辉煌,远处可见群山环抱的剪影。今天的菜与寻常不同,配料都加上了桂花的成分,一盘白里透黄的糍粑摆在中间,土家腊肉、泉水豆花、高山莼菜、土鸡蘑菇等菜肴排列左右。蘸一点桂花蜜,就一块糍粑,温润软绵,香甜可口,满嘴满身都是桂花的滋味;喝一口桂花酒,品一块老腊肉,馥郁悠长,醉上心头,叙不完道不尽的是那绵绵的乡愁。
山边升起一轮明月,远山近水罩上了一层朦胧的月色,皎洁的月光给院子里的桂花树增添了几分妩媚,一阵风吹过,桂香浮动,沁人心脾。
站在桂花树前,享受着这诱人的花香,内心里被这植物间的精灵所感动。
我爱桂花,她圣洁美丽,像雪花,似金穗,点缀于绿叶间,玉洁冰清,黄柔圆润。
我爱桂花,爱她沉稳低调、无私奉献的品格,在百花即将凋零的季节,她姗姗而来,不与寒梅争春,不与百花争艳,用她的美承接秋冬,把幽柔、醉人的芬芳奉献给大地,秋天因为她而更加美丽,生活因为她而更加幸福甜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