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雲居
陈广祥
南山雲居,坐落在南山脚下,曾经是一个辉煌的矿区。被国家淡化了,如今诞生了一个民宿,叫南山雲居。民宿的美称,有雲居之冠,这民宿环境中,可欣赏南山,享受自然风光。
游客会问:“为啥叫南山雲居”?本属大防岭,又在云蒙山下,当地人很少叫云蒙山,都叫大南山,有名山之冠,纵横交错,归属太行山脉。既有历史文化,也有当地民俗,中国军队血染云蒙山,抗战的烽火,在此燃烧,留下壮丽的篇章。
当人来到云蒙山下,了解采煤史,更知红色文化。当雨过天晴,云蒙山上,却雲雾缭绕,如仙境般,不但壮观,而且幽美,有祥和之韵,有神韵之灵,有幽静之雅,才有这幽雅名字—南山雲居。
提起南山雲居,所处前山,有文化内涵,有大防岭风采,幻想房山的来历,让人无处不遐想。当踏上大防岭,相望七十万年的周口店,可称人之源。进入前山沟,走在横流水支流上,这里相连三千多年的燕都,称之城之源。
走近相聊,想必这里,曾有煤炭开采史,既有国矿开发,也有小窑挖掘。有高线横跨,分为坨红线和坨清线,两条运输线分处,正是前山中转站,虽然繁荣一时,却留下难忘的记忆。想起曾经的高线站,在南山雲居脚下,遗址现在清晰可见,是一座高空运输线,曾风靡整个东南亚,让外国人惊讶。站在南山雲居处,济伟煤矿,作为国矿前身,曾有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虽被关闭,却被拆除,仍然略有矿的痕迹,一眼而望的煤矸石,散落在山坡上,黑压压一片。在煤炭热销时,让人眼馋,黑心的煤贩,有掺假的想法。
现在的建筑,南山雲居,有神奇般色彩,从整体设计,自家宅基地,却相当宽松。南山雲居在南山脚下,距九神庙不远,岭南联络线,跨越南山雲居,民宿的前面,放有一块景观石,据说被仙人开光,上面刻有四个醒目大字,南山雲居,这是全国劳动模范刘增会亲笔书写,字体笔酣墨饱,苍劲有力,感觉非常气派,那字体有神韵之感。
南山雲居,属于他窖村地界,村民虽已搬迁平原之乡,老村仍要振兴,煤窑关闭,土地整合,靓丽的村庄,仍环境优美,走文旅之路,创文旅结合,山区要振兴,虽是青山绿水,有发展的道理,才有创业机会。正是春风送暖,阳光普照大地时。
开发煤炭,国家叫停,作为首都北京管辖,石材开发,仍不符合首都定位,经济的发展。作为首都生态屏障,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紧扣主题思想,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传统观念,实行新的飞跃,创造一个优雅舒适的环境,实现文旅的突破。
吕伟这位年轻人代表,有远大理想,有创业的精神。在妻子小雪的倡导下,心系家乡,作为他窖回村创业青年,不忘养育他成长的家乡,虽被遗忘的土地,却焕发生机。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吕伟投资,在自家宅基地,建起南山雲居,喜迎来八方游客。做客于南山雲居民宿,放松心情,减压长寿,展望美好的未来。
虽在原宅基地,却相邻原矿气象站,也是左右逢源,地势显要,曾是矿天气预报播放地,却成了旧址。北有小骆脖山,东有胡椒盆子,交通便利,景色宜人。当民宿诞生,带来了兴旺,实现文旅结合。当人踏遍高山峻岭,可在民宿歇脚,领略自然风光,品尝民宿美食,畅谈民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振兴。
这是一座小楼,外观造型格外引人注目,红砖黑顶,设计周全,在这大山深处,看上去非常典雅。相比其他民宿,进入南山雲居民宿,感截然不同,站在二层阳台,眺望周边环境,如入仙境般。映入眼帘,是一幅壮观的山景画,有山有林有雲雾,不看则与,一看必醉,似乎进了仙境,陶醉在南山雲居民宿中。
楼内有茶吧,棋牌,人们喜爱的娱乐设施,几乎全有。能独立居住五家游客,可为自由行,可以几家组团,网上预约。院内晚上篝火舞会,欢乐的舞曲,还有歌声,不管是嘹亮的歌声,还是优雅的曲调,有山歌对唱,别有一番曲调,回荡在山间,感觉非常幽雅,也非常放松。
主院宾客经典,副院仍不逊色,一排民房,经过主人改建,翻修甚至重建,让环境更美,让室内高雅,成为深山港湾,游客舒心而住,满意而归。副院有两处套间,两处单间,配套其全,供游客自由选择。
山野之乡,野菜显鲜,别出新材,体现南山特色。砂锅在南山雲居,成了主题曲,砂锅品魚、砂锅豆腐、砂锅野味,桌上配菜,有热锅蚂蚁,香酥脆饼,野韭拌豆腐,蔓菁咸菜拌里叽丝,让人吃着爽口,而且解馋。木兰芽,算是家常菜,大防岭特产。来碗苘蒿拌面,那滋味儿一嚼,别人口水流出,却有奇妙的味道,让人无法形容。来到这里,还可以品尝巧儿舌头汤,比明朝马大脚的白水葱花汤,更上一个品位,让人想不到的爽心,吃不到的味道。
游客带娃而来,有场地玩耍,还有识图房间,让人有视觉感悟,先说认识自然,再讲认识植物,瞧见山泉涌出,看蚂蚁上树。了解山区植物,平时生长的环境,有开阔人眼界。如同瞅了乡土作家董华《大地知道你的童年》一书,知马兰叶儿,看马兰花开。书上的游戏,将麻雀引入埋伏圈,如何抓住?来到南山雲居,让人现场观摩,另有一番滋味,智能的提高,只是书像感觉。在南山雲居,亲临操作,才有世像的观摩,更有心像的思索。
南山雲居周边,主人栽种了柿子树,不栽也有,只是供游客打卡。提起柿子,经常会有人说:“清汤柿子好吃,而混汤略差,谁清谁混?谁甜谁涩?便有了争论,有时甚至脸红脖子粗,争霸不休,找不出答案,还较着尴尬。其实不然,科学道理,一目了然,煤山结出清汤柿子,灰山只产混汤柿子,道理很明显!看这柿树生长不哪儿,决定柿子的品位,究竟是清汤,还是混汤?都是乡愁的记忆。
前山沟的柿子,被称为过“仙果”,这在历史,只有河套沟,才有“仙果”的叫法,传出去才叫柿子。据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当“仙果”在骆驼山下出现,之后才移栽到别处,传承出柿子树。
相传的“仙果”,是神仙所为。相传在很早之前,一位赶考的书生,从京城赶考回来,书生叫孟公子,在行走大岭,路过梁洼时,口渴爬在山泉饮水,抬头一看,山神站在孟公子面前。看着孟公子年轻漂亮,又有才华,聊了几句,又能言善语,看上去聪慧善良,山神便有了想法,望着公子,非常喜欢,便邀请孟公子到山神府上做客。
望着山神诚恳的态度,孟公子便同意去府上,到了山神的府上,不但得到热情招待,临别时山神非要把女儿许配给他。孟公子见小姐眉清目秀,又如花似玉,看着非常漂亮,还美丽动人,孟公子便同意了,于是把小姐带回家。俩人相亲相爱,并喜结良缘,甜甜蜜蜜,小日子过得非常幸福。
正当来年九月九,俩人来大岭深处,来寻幽探宝,当登高望远,忘乎所以,妻子一不小心,一脚踏空,摔到山涧里,当场过世了。见此情景,孟公子哭得是死去活来,内心非常痛苦,他掩埋妻子的尸体,独自回了家,非常孤独。
次年九月九日,孟公子来大岭,在妻子坟墓前祭祀,却发现妻子坟墓上,竟然长出两棵树,还结红彤彤果实,孟公子惊讶,便摘下果实,放嘴里一尝,果实甜如蜜,不禁喊出:“仙果!”,看这两棵仙果,孟公子精心呵护,施肥浇水,由于孟公子细心管理,果树茁壮成长,根深叶茂,年年都结满了仙果。
看到仙果树,人们开始繁育树苗,一是一传十,十传百,附近的人,都来索要树苗,也传到了张坊大峪沟,无意中被朱元璋发现,品尝之后,便起名柿子,柿柿如意,便大力推广,使得家家都栽柿子树,日子像柿子一样红红火火,正如张孚诗中所言:
从苦涩走向香甜,
从青绿走向红艳,
从幼稚走向成熟,
从轻浮走向老练,
心血的凝聚化作红灯一盏,
献给金秋的礼品,
也是生活历程的纪念。
诗中含意,诉说着柿柿,象征着柿柿如意,日子像柿子红火。随着时间,柿子进了皇宫,成了宫庭贡品之称。解放初期,河套沟里柿子树,也进入了中南海,生长在北京城。
南山雲居民宿,不但有柿树打卡,还有红果,此树为山楂嫁接而成,山楂树下,流传曾救了刘秀,也是一代皇上,被传为佳话。山楂嫁接红果,使果实丰满,每当看见树上的红果,总有绿叶的陪伴。
南山雲居,给人带来舒适感觉,呈现人的面前,是优美的景观。坐在阳台上,望着周边的群山,真是美丽多姿,南山脚下,战争留下创伤,乱塌崖上,如舞动的怪石,各式各样,多姿多彩,展现游客眼前。游客在舒适的民宿,品着美食的味道,听悠扬的音乐,听着深山里的故事。
作者简介:陈广祥,北京房山人,文学爱好者,也曾发表过文章,现为房山作家协会理事,西潞街道写作协会秘书长,《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渤海风杂志签约作者,老舍文学院学员,曾与人合作出版《金色年华》散文集,仍热衷于文学事业。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