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生水墨意敦厚 此日丹青情笃诚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刘泮峒莅临敦复书院讲课
蒋顺成
2023年九月十六日上午,开封市敦复书院邀请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刘泮峒莅临书院讲学。
首先刘教授谈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绘画源于现实生活,追求美是人的本性,画就是对生活的概括、提炼、加工,能更典型的反映生活。生活不等于艺术,艺术一定是来源生活。
艺术是自然的、真实的反应,以真为美。他评价了洛阳牡丹王(王绣)的牡丹画,王绣是洛阳画家,擅长牡丹画。据说李鹏家挂有她的牡丹画。王绣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和刘教授是同龄人,曾任洛阳市博物馆的馆长。是洛阳牡丹成就造就了她,使她成为洛阳牡丹“花霸”。
刘教授说,画家要用自己的口说话,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不用别人眼睛看东西,要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画品。
有些艺术家艺怪里怪气,扎个小辫子,穿件花衣服。但是他们要独特的思维。有个性思维。
刘教授说,生活中的艺术要追求意境。画竹子表达什么意境?画梅兰竹菊表达什么意境?我们都知道梅兰竹菊是四君子。是文人骨气品格的象征,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同时也是古代文人的一种精神风貌的象征。
刘教授朴实。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他比较低调,吃苦耐劳。当年,他说曾经刮过碱土。用它换盐。在北门拉过坡。在西城护城河挖过河。到郑州上学。因为缺乏资金,他打了30天小工,挣了30块钱作学费去上学。他说这些艰苦的生活对他个人意志是一个很大的磨练。
刘教授谈到,当年就是80年代到山东菏泽花牡丹的情形,一天画几十张,中午到附近喝碗胡辣汤,吃个烧饼,下午继续接着画,带个小马扎,当是公社村里面儿开个条子。到写生地点,人家都让进了,因为画家不会遭到他的花儿。

刘教授谈的第二问题是继承传统的问题。传统是数千年积累的,丰富生活经验,是规则、规律的写照。我们不仅在实践中学,更要要从理论上学习,如看画论、书论等。前人总结的非常完美,非常经典,是经验之谈。他谈到画竹子时说:画竹子就是,一个字加介字。“介”字加大“个”字,再加一个小“个”字……。
在谈到画兰草的时候,他讲到道:一笔长,一笔短,三笔破凤眼。这样就是一种矛盾,一长一短的矛盾,是矛盾的统一,就是在统一矛盾,矛盾统一的过程中来不断的发展。这些概括都是事物的本质,任何人都跳不出这样一个规律的圈儿!
刘教授还谈到的山水画的皴法种类和和不同效果。

最后刘老师当场作画,一边画一边讲解,从构图到着色,用笔到用墨……,使在场的人同志们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活动中老师们还交流了书画作品!作词记录此活动:
行香子(格二)
敦复书院活动侧记
文/蒋顺成
丹桂飘香。
敦复书堂。
群贤聚、
翰墨才良。
得真隶草,
恣肆汪洋。
有米黄风,
华亭韵,
应方庄。
言传游泮。
师台亲授。
技无穷、
法宝奎章
画图垂范,
藤紫馨香。
寄胸中臆,
繁华梦,
国番昌。
注:
米黄:指米元章,黄鲁直。
华亭:董其昌。
应方:颜真卿别号应方。
皆誉敦复学员书画追古人,有新意。
古代学宫前有泮水,故称学宫为泮宫。 明 清 时,儒生经考试取入府、州、县学为生员,谓之“游泮”。这里指刘教授敦复书院讲学。
师台:古代对老师的尊称。
奎章:泛指杰出的书法或文章。
编辑:雨后初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