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6日,宁波图书馆天一讲堂•宁波社科讲坛“名人名典”系列讲座迎来收官之作。该场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百家讲坛》主讲嘉宾辛晓娟主讲,讲题为“冰炭置我肠——韩愈的‘四面’人生”。据宁波图书馆统计,当天近4万网友在线同步观看了这场精彩讲座。
韩愈,是中唐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曾这样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辛晓娟说,韩愈之文,笼盖前代;韩愈之道,兼济苍生;韩愈的人格,耿直刚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讲座开场, 辛晓娟以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之一,带着观众走进他“四面”人生。

“这首诗,既是诗歌,又不仅仅是诗,而是一篇邀请函。”辛晓娟说,那是长庆三年的一个早春,韩愈已经56岁,在京城担任吏部侍郎。这是他人生中少有的闲适、愉悦的时刻。这一天,天街上下起了小雨,已经蛰伏了整个冬天的小草,似乎就要冒出头来。这时,韩愈想起了张籍。于是写诗邀请他,和自己一起出门踏青。 那这封邀请函,效果如何呢?张籍十分心动,却拒绝了韩愈的要求。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当时的张籍已经五十几岁了,早没了少年人踏青游春的心思。其二是张籍当时刚刚当上水部员外郎,忙得不可开交,也实在抽不出空。只好敷衍一句,下次一定。
然而韩愈并不罢休,立即又写了一首诗,再次邀请张籍,这就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二: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辛晓娟说,大家在读到这首诗时,是否会有一种感觉,它的情调,和之前作品不太一样。语言似乎更加朴实,物象也更加生活化了。这正是中唐以后,诗歌风格的变化。
“从盛唐诗的雄阔高华,到生活化、日常化,就是其中的一种变化。比如今天看到的这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整体平实晓畅,尤其‘润如酥’这样的比喻,充分口语化、生活化,展现了诗人晚年闲适的心情。”

在辛晓娟看来, 韩愈是出了名的善于发现、提携还未露头的年轻人。这首诗中提到的张籍,就是其中一位。
韩愈在汴州当考官时,张籍还是一介布衣,生活困顿。汴州州试中,韩愈把张籍评为第一,并推荐到京城去参加进士考试。这一年,张籍一举高中。
可以说,韩愈对张籍有知遇之恩,是他的座师。而那之后,韩愈也时刻不忘关照这位学生,两人经常一块出游。然而这样的同游,并没有多久,韩愈很快又被贬出京城去了。当两人再度相会长安,共赏早春风光时,都已是五十多岁的老人了。
知道这些,大家或许更能理解,为什么韩愈一再邀请张籍游春了吧?对于这两位命途坎坷的师生而言,能并肩走在天街上,看看若有若无的草色,是多么难得、弥足珍贵。
韩愈在家族中排行十八,因此也被人称为韩十八。光看这个排行,似乎族中兄弟不少,实际的情况却是,人丁寥落。不到三岁时,韩愈的父亲就去世了。韩愈是由自己的哥嫂养大的。韩愈儿时的记忆里,始终保留着这样一幕,嫂子摸着十二郎的头,对韩愈说:“韩氏两世,惟此而已!”韩家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人了。
也许,正因为如此,韩愈格外珍视亲情。当寡嫂去世时,他立即返回家乡,按为兄长服丧的标准,为嫂嫂服丧一年。外出做官时,一旦安定下来,就想着写信回家,接十二郎过来团聚。
然而,命运无常,韩愈的亲人们逐个凋零。父亲、三位兄长、嫂子,而后又轮到了这位与他一同长大的十二郎。
听闻噩耗时,韩愈痛彻心扉,写下了《祭十二郎文》。这篇祭文最动人的地方,就是抛弃了祭文历叙生平、歌功颂德的套路。而是用与逝者对话的口吻,诉说生活琐事。每次读到这些从肺腑中流出的文字,都可以想象韩愈在孤灯下,一面痛哭一面写字的模样。

辛晓娟在讲座上表示,能从韩愈身上,能感到春风化雨的,不仅有朋友、弟子、家人,还有百姓们。“韩愈是一位为民请命的人。” 韩愈在潮州,不过八个月的时间。而正是这短短八个月,让潮州人民记了一千年。
清蔡世远《古文雅正》评:公至末年,道气益壮厉,文益雄擅,读此可见。公守潮州,潮人思仰之甚,故凡山水皆以公姓为号。此以见振古人物,小用之则小效,诚心实政,自足感人。山水易名,流风百世。伟哉!
他走后,“潮人思仰之甚,故凡山水皆以公姓为号。”
潮州的韩文公祠,始建于南宋年间,为纪念韩愈而建;韩文公祠所在的笔架山也被称为韩山,山下流过的则是韩江。
百姓将韩愈的名字,与这高山大江联系在一起,永志不忘。
韩愈是一位多面的诗人。于友人而言,他是无微不至的韩退之。于弟子而言,他是高山仰止的昌黎先生。于家人而言,他是深情厚意的韩十八郎,于百姓而言,他是为民请命的韩潮州。
“每一面闪烁着光芒的人格,构成了韩愈诗文多面的风格。”辛晓娟说,韩愈的诗歌世界,就是如此丰富多彩。有凌空的日月,光焰万丈。也有早春细雨,润物无声。
“谢谢天一讲堂!非常喜欢‘名人名典’系列讲座,收获颇多。这场讲座的主讲嘉宾是我超级喜欢的武侠作家步非烟,也就是辛晓娟老师,真是太棒啦!”一位宁波图书馆天一讲堂的听友如是说。
甬派客户端记者 施代伟 通讯员 陈莹
讲座现场 通讯员/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