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之吟
作者:王长海
经过了春的萌发、夏的繁盛、秋的绚烂就进入了冬的素朴。古往今来,太多的诗文都写给了春秋,今天我想歌吟大美之冬,礼赞冬的品格和广阔的胸襟。
冬的色彩简单、纯粹、素洁、雅致。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世界没有一丝尘埃,银装素裹、原驰蜡象的山川洁净的没有一点的污染。苍穹之下茫茫雪原中挺立的大树,黝黑的枝干、皴裂的纹理。向着天空昂扬着的枝杈犹如伸展在宋元山水的清寂中。背风处裸露着黑土地。黑白并存、玄素相依、相融成景、互衬映天。没有生命的恣肆汪洋、沛然勃发,却独具天地间的凛然傲骨。山寒水瘦自有俊俏的诗情,雪野炊烟自蕴丹青之画意。望自然之奇观、悟造化之雄阔、味天地之庄严、感万物之清寂。蓦然间想起了伏羲的《太极图》、老子的“大道至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先哲的名言使我懂得:越素朴、越智慧、越丰盈。春的蓬勃生机都是这黑白世界孕化而成,夏之丰茂浓郁、秋之灿烂奔放的源头不都在这素朴的冬天嘛?!漫步江岸,信手折下一段树枝,在枝心外圆,久违的一抹新绿绽放眼前,我分明感觉到了从树根下,地心处荡漾的春意、盎然的春心。

冬主收藏、尚内敛、重包容、纳万物。冬的品格是肃穆、沉淀、清寂、缄默。是总结、蓄势、朴厚、持重。冬天是天地休养生息的季节。此时大地仍不忘把待冬眠的动物生灵拥入自己温暖的怀抱,把草木的种子纳入自己广阔的襟怀为其提供孕育的空间,发芽的环境。她把杂草、落叶拥入泥土,消化、吸收,咀嚼化为万物之养料。作这一切的时候,总是静静的,悄悄的,柔柔的,不言不语,不声不响。而当人们把垃圾、废料硬塞给她的时候。不怨天不忧人,默默的消解、运化、沉淀。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广阔的胸襟,多么恢宏的气度。我理解了《易经》的话:“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懂得了“沉默是金”的内涵,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说的真好!难怪秋之草木总是默默低着头向大地母亲致敬,忙碌的农民总忘不了向土地庙献上一注心香。
忽而想起发出天问“虽九死而尤未悔”的屈原,被贬三洲仍高歌“大江东去”的苏轼,“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历史上的这些文坛大家几乎都是经历了人生寒冬的贬客逐臣。看来生命中的冬寒霜雪恰好锻造了他们永散馨香的文心,万代流传的风骨啊!
如此,我深情向冬天献上《冬之吟》。

李旭光战友读王长海友《冬之吟》一文评语:
长海兄的《冬之吟》,是我所见到集中写冬天最好的一篇。文章凝重,深邃,语言简洁优美,使人不忍释卷!长海兄在四季轮回中,独钟情于冬。从天侯,地理,历史,人物,哲思等角度,对冬加透视、剖析,给我们对冬刮目相看以充实、明快、新鲜、独到的理由。首段,以“冬的色彩简单,纯粹,素洁,雅致”,开始了对冬天的色、形、温加以描述,使我们看到四季分明的北方,漫天洁白,原驰蜡象,草木萧疏,山寒水瘦中的苍莽、雄阔、清寂、傲岸与大道至简,繁华销尽,万象归一。冬天,几于严肃的考官;中段,以“主收藏,尚内敛,重包容,纳万物",挖掘冬的内在品质与追求。厚德载物,沉黙是金,揭示了冬的人文意象。前几天一位诗人说,虽跻三九隆冬,其实,春天已经上路。好一个春天已经上路!从长海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是生命的蜷伏,黙存,延伸,链接,是对春天的孕育。冬天变身孕育万物的母亲;末段,以屈子,东坡,柳州写官场,写世道,写人生,说厄运对英才的成就,冬天又成为粗糙的砺石,真是有力的收笔!几年前,与教授到三亚小住,发现北纬十八度以南热带气侯,冬季最宜人;退下来的时光多付于膝下,作岭南塞北回环。岭南冬季,与塞上多有不同。譬如说,只是到了冬季,许多阔叶乔木才开始萌发新叶,替换陈叶;紫荆花、三角梅、金桂等,依旧绽放。进入十二月后,温度骤降到十度以下,梅花就会在寒风中被唤醒。有人说羡慕岭南风气。老实说,我还是习惯四季分明的东北。冬季虽冷,屋里现在统一供暖,户外活动有限。但以植物四季常青来看,我又不喜欢塞上的秋肃和严冬。只是,如果离开了肃杀之秋和冷酷的严冬,东北,以至北方,就给人以不完美的感觉,甚至会发生瘟疫流行。可谁知去年以来全球流行的瘟疫,恰又借助冬天的低温流布,使人不由心生厌烦。惟祈瘟神早去,人间祺祥!旭光于广州

张国政读王长海友《冬之吟》文评语:
今晨,微信里收到了我的老战友书画家王长海发来的一篇散文,是专门描述冬天的篇章《冬之吟》,这是我今冬读过的极少的精品好文之一。通过长海的笔,把一个寒冷、枯燥、单调的冬天,描写的淡雅、凛然、敖骨、温馨,充滿冉冉生机、银装素裹的唯美景象。其实,天造万物、四季轮回,春有春的芬芳,夏有夏的烂漫,秋有秋的缠绵,冬有冬的冷艳,这本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厚德载物,是一种至高无尙的大爱。长海兄的《冬之吟》正是使这种大爱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怀。把冬天的纯、静、雅、美描述的淋漓尽致,是一篇教科书式的好文!让我们关爱自然,享受自然,愿书画家描述的美景永驻!


诗文:集结号老战友
插图:铁军、木森
授权编辑:张国政
2023.9.16日修稿于丹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