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种境界叫慎独
文/ 铁裕
吴芾诗云:
古人贵慎独,举世知音希。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是讲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以及一个人的品行操守,也是指一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慎独”一词出自《文子.精诚篇:“圣人不惭于景,君子慎独也,舍近期远,塞矣”。“慎独”之意是说: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的监视,就能够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的欲望、邪念、心境。
而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也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其意是:自己的一言一行,要能够在别人没有看见的情况下,能够慎重行事;在别人没有听到的时候,能够保持头脑的清醒。

人最隐蔽最为珍贵的东西不在外表,而在内心。而最隐蔽的东西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涵养、素质;最细小、最不起眼的东西,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德与灵魂。慎独之贵,贵在言行一致;慎独之妙,妙在表里如一;慎独之好,好在净化心灵。
方回诗云:
九经始慎独,八目正乃修。
懂得慎独,可使自己不受外界的不良诱惑,使自己能够踏实做事,坦荡为人;
能够慎独,可使自己抛弃私心杂念,常倾听民众之言,常怀为民之心;
严于慎独,可使自己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不染一尘;
勇于慎独,就会懂得:做人要诚信,为官要清白;
善于慎独,就会知道: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不是能够获得多少财富,而是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喧嚣与慎独也许同样难熬,如果必须选其一,那么我就会选慎独,因为它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
慎独是一种情操、修养;是一种坦荡、自律;是一种自强、自信;
慎独能够使我们排除外界的干扰,学会宽厚、容忍、理解,懂得习劳、求仁。
世界没有你喜欢的样子,只有你看不厌的风景;
如果你真的懂得了慎独,便进入了人生的至境;
岁月只因为留白而简静,内心只因丰盈而安宁。
红尘陌上,到处是奔波的灵魂,只有恪守慎独,才会得到安稳。
金缨说:“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以慎独”。
慎独可以安心、清静;可以求仁、也可以养性。

人活在这世上,如果只为钱、权、色、名、利,那么,是体现不了人生的价值。因此,当学会慎言、慎微、慎独、慎行。
有的人因为虚荣心太强,或是修养太差,总是管不住自己这张嘴,开口就伤人、得罪人。最终自寻烦恼,引火烧身。因此,为人、处世,提倡慎言。
谚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
祸从口出,导致无尽的灾难。因此古人说:“慎言以养其节,节食以养其体”。涉世知慎言,可以修身以清心,可以立德而养性。
所谓的慎微,那是对事物的一种谨慎的态度,而不是心胸狭窄,小气之行径。
老子认:“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特定的情况下,知道慎微,控制自己,往往有很大的益处和收获。欲成大业者,当谨于心、慎于言、善于行。
有句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在这纷繁的世间,诱惑无处不在,有金钱的诱惑,有权利的诱惑,有名利的诱惑,有美女的诱惑。而能够慎独,那就能够做到:面对金钱不会动心;面对权力不会摧眉;面对利禄不会折腰;面对美女不会乱情。

慎行,是一种风度,一种儒雅,是一种大气。“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德”。慎行无疑是体现一个人的决心、意志;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一个人的操守、精神。
人生在世,讲的就是一个“慎”字,慎欲、慎友、慎重、慎审、慎始、慎秘、慎修、慎读、慎终、慎问、慎举、慎真、慎愿、慎敬、慎命……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共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曾子慎独的德性;
“修身处世,一诚之外,便无余事”。这是朱之瑜慎独的品行;
“修身可入圣,悟道可通神”。这是王逸竹慎独的心境;
“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这是刘宗周慎独的精神。
因此,古人十分推崇君子慎独。而在今天,就是告戒人们,无论为人、处世,或是做官、经商,都要小心、谨慎,随时戒备自己的内心,控制自己的欲望,减少私欲。自觉修养自己的言行,以此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人品。
2023年9月15日。


作者简介: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
系《散文阅读》专栏作家,《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仙泉文艺》等多家平台的特邀作家。
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工人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中国青年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作家驿站》、《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名家访谈》、《一点资讯》、《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中国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社》、《湖南写作》等报刊、杂志、平台发表诗文五千多篇、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