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西泠印社中的“山东三老”
来源:临沂日报 杨宇全/文
所谓“山东三老”,是指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籍众多南下干部中资历比较老的三位,即:商向前、郭仲选、孙晓泉。这三人应该说是当年南下干部中有着家学渊源与国学底子的文化人。他们幼时都受过私塾教育,都来自革命老区山东沂蒙山一带,而且都曾在西泠印社兼任过重要职务(商向前籍贯临沂费县、曾为西泠印社理事,郭仲选籍贯临沂兰陵县、曾为西泠印社常务副社长,孙晓泉籍贯临沂郯城县、曾为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南下入杭后三人尽管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却对杭州的文化事业尤其是对西泠印社的恢复重建、弘扬光大金石书画艺术功不可没。
● 第一老,商向前先生,也是最早辞世的一位“老山东”
商向前(1908—1998),原名天一,曾用名象乾,笔名老蚕,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人。早年参加革命,曾任区长、县长、县委书记等,后任杭州市政府秘书主任,市文教局副局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协一、二、四届副主席。
商向前擅书法,懂金石,精鉴赏,学书自颜鲁公、柳公权入手,进而兼学魏碑,尤长于行书,师法清代名家刘石庵、何子贞等人,业界评价其书风“浑厚、豪放、纯朴,结体开朗遒劲,含蓄委婉”。多次举办个人书展和联展,参加多届兰亭笔会。作品曾入选第一、第二届全国书展和六大古都书展、郑州国际书展等大型展览,多次获得荣誉证书,并向中国奥委会和参加亚运会的中国代表团赠送作品多幅。书作入选太白碑林、翰图碑林等碑林刻石;先后被青海省博物馆、赵一曼纪念馆、日本千代田俱乐部等机构永久收藏;为杭州岳庙、精忠柏亭、净寺钟楼、普陀山、雁荡山、严子陵钓台、章太炎墓碑、云南黄果树瀑布、四川杜甫草堂、汤阴岳飞故居、陇中诸葛亮躬耕处等名胜古迹题写对联或匾额。其作品及传略还被《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等辞书收录。单从书法艺术的调度而言,商老的作品用笔老辣,大气磅礴,很有些柳筋颜骨的味道,如果借用论词的观点来评论其书法,他的书作当属于“豪放派”,迄今为止许多藏家都以藏有他的墨宝为荣。
● 第二老,即是名满杭城的郭仲选先生
郭仲选(1919—2008),号魁举,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今兰陵县)人。著名书法家、文艺工作组织领导者。据有关材料介绍,郭仲选工书法,长期生活在杭州,故书坛上一直将其视为浙江书家。
郭老的书法初得塾师张庆岩发蒙,之后又受兰陵书家王思衍的影响,学书由唐楷入手,以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为根基,继写颜平原,而后又越出唐书法式,直追晋人风韵。行书出入二王,并取法孙虔礼、米南阳、赵松雪和鲜于枢诸家,晚年则于董香光书体用功最深。其行书纵横驰骤、顿挫从容、舒展自然、雄秀兼备,其书作用苏轼的诗句“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来形容,应该是较为贴切的。
在杭州,书法家郭仲选曾享有“杭州一支笔”的民间美誉,深入街头巷尾,不经意间抬头便可见他的招牌字。不少风景名胜、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收藏或刻碑,诸多大型商场、企业的匾额、招牌等均出自其手。撰有《读画禅室随笔》《清相秀骨话香光》等文章,编著有《夕照轩书画集》等。
《美术报》在郭老去世后曾撰文评价道,“郭仲选对浙江书法界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一种精神层面,他是浙江的一个‘书法符号’,郭老的存在,其实做了一个把书法大众化到普通百姓接受的民间运动,他的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书法价值定位,使书法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可能。”因此,杭州百姓中才有“即便不学书法的,也知道郭仲选的大名”之说,这无疑是对郭老的最高评价。
● 第三老,便是饱经风霜辞世最晚的孙晓泉先生
孙晓泉(1919—2015),1919年2月出生于山东临沂郯城县,曾读私塾、中学,爱好文学、书法。当年在他主持下,杭州文化事业创造了多个“第一”:恢复西泠印社,他担任建国后第一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第一次建立杭州市文联、创办杭州第一本文艺刊物《西湖》杂志;首创西湖诗社和书画社;建立第一个杭州杭剧团、京剧团、曲艺团、杂技团、文学艺术研究所……使杭州文化掀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波高潮,涌现出《西湖民间故事》等广为流传的优秀作品和不少优秀文化人才。
除此之外,孙晓泉对中国戏曲、诗词、楹联都有深入的研究,也是杭州书画社的创办人,对杭州书画社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孙晓泉是杭州文化与西泠印社金石艺术发展的亲历者与见证人,他曾担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二十多年,亲自组织和恢复了西泠印社的全面工作,为西泠印社成为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一名社”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不能不说是他文化艺术生涯中留下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孙老虽做了大半辈子的文化行政领导,却是为人勤奋,知识渊博,广学多才,涉及领域宽泛,人到晚年仍笔耕不辍,到他去世时已编著出版《西湖民间故事》《仰天长啸》《情系虹庐》《橘园杂记》《西泠情愫》《湖上吟草》《西泠诗丛》《西泠吟草》《孙晓泉书法》等著作。
2015年11月,随着孙老的辞世,“山东三老”遂成绝响。
“山东三老”自齐鲁大地出发,带着山东人的淳朴、仁厚与浓浓的乡音,义无反顾,一路南下,经历了“南征北战”,东奔西走,最终定居在杭州这座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他们不仅是二十世纪社会变革的亲历者,也是杭州文化艺术发展的参与者与历史见证人,“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任时光荏苒,任韶华流逝,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却是历久弥坚、痴心不改。尽管身居异乡他地,却是把他乡作故乡,将自己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他们对杭州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繁荣和对西泠印社金石书画艺术的传播、弘扬与光大可谓居功至伟!
就书法艺术而言,“山东三老”书法各具风采,互有千秋,作为早年受过私塾教育的人,他们有着比较扎实的国学功底,对艺术美的追求是一致的,那就是恪守古法,敬畏传统,追求正大气象与清雅中和,点画之间充盈着书卷气与文人情怀!
真正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是“从人民中来”最终还是要“到人民中去”的,其艺术成就也是会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而以“爱国、为民、崇德、尚艺”为宗旨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不仅活在艺术馆或美术馆里,更重要的是活在自己的作品中,活在人们的心灵深处……
作者:杨宇全(作者注: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一些相关资料,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