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银川回忆援老抗美岁月
踏沃土接受红色传统教育
这是一个曾经援老(挝)抗美(国)作战筑路的连队,这是一个曾经驻守宁夏贺兰山的连队,这是一个人才济济的集体,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集体。
初秋时节,塞上江南大美宁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9月10日,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功达宾馆迎来了100多名特殊的客人,他们有的乘飞机,有的坐火车,有的自驾车,从全国各地纷纷赶来,为的是分别近半个世纪之后再相聚,为的是参加原兰州军区工程兵建筑第139团三营十连(新一营二连)战友联谊会,为的是重回老营盘中寻初心,为的是踏沃土接受红色教育,为的是游揽塞上江南好风光。
9月11日上午8时,功达宾馆一楼大厅热闹非凡,穿着迷彩军装的一群老军人相互敬礼,还礼,握手,拥抱,问长问短,激动万分,热泪盈眶,为了这一刻,他们等待了半个多世纪,终于相聚了,见面了。功达宾馆大门前,这群老军人的合影照足足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当年20岁左右的年轻小伙子,如今都是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个个都是红光满面,显得精气神十足,好身体都是当年在火热的军营里练就的,令围观的人们羡慕不已,都向他们投来了敬仰的目光。这群人都把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国防事业,也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了经济建设之中。
战友联谊会在合唱军歌《小白扬》中拉开序幕,老班长苏京生的致辞,把大家的思绪带回了半个世纪前的军旅岁月,带进了官兵们同吃,同住,同训练,同施工的艰苦时光,特别是带回了官兵们援老抗美作战筑路的光辉历程。
50年前的1974年3月,原兰州军区工程兵建筑第139团三营,奉中央军委命令,受兰州军区派遣,配合兰州军区工程兵建筑第102团,赴老挝执行援老抗美作战筑路任务。全营官兵奉命离开陕西鱼米之乡的汉中,乘军列到青海省民和县,进行全天候军事训练。7月中旬,乘军列经青海、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到达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驻训,随后进行秘密出国前的参战动员和国际主义教育,纪律教育。1974年10月10日,从南华县摩托化行军奔赴中老边境,经双柏、玉溪、元江、墨江、普洱、思茅、小勐养、勐腊,历时6天。随后,在云雾缭绕、山间狭窄陡峭、道路崎岖不平的沙石路上行程700多公里,又在老挝境内急行军一天,到达该营作战筑路地段。这里是亚热带原始森林,山高林密,河流纵横,天上防敌机,地面防敌特,还要防止触发地雷和炸弹。全营官兵们经受住了气候环境关、饮用水关、无新鲜蔬菜关、热带雨林疾病关。三营和102团广大指战员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完成了新东线第一期工程105公里至134公里筑路任务,紧接着又完成了162.5公里至194.5公里的筑路任务,共修筑战略等级公路61公里,修筑粗通便道93公里。历时两年半,保质保量圆满完成了中央军委、昆明军区和301支队交给该营的作战筑路任务,该营于1977年1月27日凯旋回国,十连归建139团,被编为一营二连。
今天我们在此相聚,共同纪念和回忆军歌嘹亮的军营,重温在老挝两年半的那段峥嵘岁月,凝结了战友深情厚谊的浓浓之情。五十年悠悠岁月,战友的情谊始终紧相连。当年英俊潇洒、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如今已是两鬓斑白,岁月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岁月无情,但割不断战友的深情,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已成为他们人生中最辉煌、最绚丽光彩的一页。戎装虽解,初心不变,军旅生涯,无怨无悔,他们将永远铭记于心。
三营十连连长吴江树、一营二连指导员葛子献、三营副营长徐守荣先后讲话,从不同侧面,全方位,多层次,深情回顾了三营的辉煌历史,官兵们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他们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但参加聚会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不顾年事已高,分别从江苏的常州、浙江的杭州、安徽的合肥,千里迢迢到银川,为的是在有生之年,再见见昔日的老战友,再看看曾经的老营房。81岁高龄的三营副营长徐守荣,腿脚行动不便,他拄着拐杖,上台讲话,逐桌给战友们敬酒,令参加聚会的战友和军嫂们感动万分。77岁的十连连长吴江树,前几年为参加援老抗美作战筑路官兵待遇问题,上书中央和有关省区,引起了高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及重视。为了参加这次聚会,他在夫人和儿子的陪同下,提前到银川,亲自担任战友联谊会会长,全程参与各项活动,自已动笔撰写讲话稿,精神可佳,难能可贵,令人敬佩。73岁的二连指导员葛子献,是最早到达银川的,他不辞辛劳,同筹备组一起,确定会议议程,参与订宾馆,对接参观点,迎接战友报到,入住,聚餐等事宜。60多岁的二连排长孙甲武积极性高,全力协调老战友,精心准备,科学策划,亲自担任这次联谊会秘书长,既主持大会,又指挥唱歌,严密组织参观,全程参与整个联谊活动。
光荣属于历史,友情难以忘怀。11日中午的聚餐联欢环境优雅,饭菜可口,美酒醇香,瓜果香甜,气氛热烈,歌舞精彩纷呈,战友们互相敬酒,互致问候和祝愿,三三两两合影留念,把聚会联谊活动推向了高潮。
这次战友联谊会在银川聚首,银川战友丁爱青任副会长,苏京生、洪忠、肖成、段青龙、周振京、汪风兴、吴云高负责接待,李树彬负责摄影,张保柱、冯彦龙、高宏伟负责报名登记、会议保障、订做衣服、纪念品、接站送站、经费管理、租车、参观、就餐、住宿等。筹委会银川战友作为东道主,热情高涨,责任心强,分工明确,通力合作,为这次战友聚会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付出了辛勤汗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9月11日下午至14日下午,50多名战友和军嫂们,在宁夏战友的陪同下,先后到西吉县、隆德县、同心县、石嘴山马连滩,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军会师纪念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西征纪念馆,回访了三营老营房,现场接受红色传统教育,重回老营盘,忆往昔,话情谊。参观和回访途中,战友们还观赏了塞上江南美景,并顺道到沙坡头、黄河水电站、沙湖、西部影视城等景区参观,游揽了大美宁夏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作者简介
王宽鹏,196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陕西省洛川县人,党史军史研究工作者,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研究员、理事、副秘书长、网站记者、编辑,国际网络文学联盟军旅文学部编审,《洛川文学》特约作家。1981年10月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新闻报道员、干事、科长、副处长、团政委、甘肃省军区军史馆筹建办公室主任等职,上校军衔。工作之余,爱好写作,笔耕不辍,有600多篇新闻稿件、论文、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被军内外报刊杂志刊登,其中有40多篇获奖。因写作成绩突出,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