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难掩胡麻油馍馍
文/张金桂

爱吃馍馍,是青海大多数人味蕾里无法改变的习惯,退休的日子里,试着回忆童年做馍馍的步骤。
前年,我先试着用铝锅做,感觉烙馍比蒸馍好掌握些。没有酵头儿,我买了酵母粉代替,没有碱面我用小苏打代替,依稀记得妈说过放上小苏打馍馍酥的很。烙出来后,吃着比买的自然舒适多了。便觉得小学时的锻炼还是扎实的,岁月里吃的苦在过尽千帆后沉淀下来的不是只有苦涩。
后来,想起儿时吃不到的包谷面馍馍,便买了面,烙了起来,第一次烙时凑合着放进锅里,倒也不难成型,忘了它是杂面,就像那时候擀杂面汤一样,不掺点白面(小麦面)揉不到一起。第二次记住了,放进一半白面,效果不错。
去年春天,一波接一波的“口罩”问题时不时让我一个人待在静静的楼道里,对门腊月才能下来,老公和隔壁一有状况就赶回医院,来不及赶回遇上“静默”时,也得从社区开证明返岗。空旷的楼道里除了寂静还是寂静,我又试着用小锅蒸着吃,乐此不疲地持续了一阵子,看到视频上内蒙的做馍馍,一下子想起来地处浅半山的我们是吃胡麻油的,虽然胡麻油产量低、打碾又不好收拾,用胡麻油和面烙的“旋旋”却是非常好吃的,于是在一个“三天一次购物”的日子去一家亲超市买来胡麻油。临时想起加入原来做“油炒面”熬的花椒水,做出来那叫一个“还原”啊!
去年八月连续“在家”的四个月里,三婶在微信里说,烙饼的时候放进点消出来的板油,“旋旋”会更“帕”些,蒸馍显示不出作用。不记得妈妈当年是不是放板油。于是,我消的板油正好派上了用场,不管在和面的哪一步,放进一勺即可。还可以打一两个鸡蛋,我发挥着,随心所欲地;回忆着,小学里那段“大盆”和面、“通笼”蒸馍、大铁锅烙锅盔、冬天里铝锅儿烙锅盔、平地上烧草灰烙焜锅儿的日子。万变不离其宗,铝锅里倒点胡麻油,馨香满屋,回忆满房!这才是妈妈的味道!

作者简介:张金桂,经济师,青海省作协会员,湟中区作协会员,退休后逐渐爱上摄影、声乐、书法,无一进门,只为怡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