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家乡的煎饼
李忠厚

这次到北京照料外孙,最思念,最想吃的是却是家乡的煎饼。
找遍了几家大型超市,没有;最后在一家小超市总算是买到了“泰安煎饼”。
虽说是品牌煎饼,却无家乡煎饼的味道,更没有小时候吃过的煎饼的滋味。
煎饼,曾是我儿时的主食,一年四季几乎都在吃它。
每逢过年,母亲要摊下很多很多的煎饼。那年代整个村子只有一盘石碾,人们需早早地排队挨号碾地瓜干和玉米。将玉米粒碾成玉米渣,这不算什么,推石磨才是最难熬的。围着磨盘一圈圈地转,只转得头晕目眩、天旋地转。当时,自己在内心也暗暗发誓:此生再不推磨子,吃煎饼了!
用新搓下来的玉米摊成的煎饼最为好吃。黄澄澄,香喷喷,令人口舌生津。母亲这时还用些白菜叶给我们做“小豆腐”。黄澄澄的煎饼,“一清二白”的“小豆腐”,是我童年、少年时的美食。
每逢过年,母亲摊下的煎饼,摞起来有老高。这么多的煎饼竟然能吃到出正月。吃到最后,煎饼有些干了,母亲就在里面倒些凉水,将煎饼一点点揉碎后拌上面粉蒸着吃,一点也不浪费。
早饭,大多是把煎饼撕碎,放入碗内,用开水浸泡后,倒上一丁点儿酱油,用汤匙挖上点儿猪油,就着咸菜,吃起来就觉得十分香。如果在碗内滴几滴香油,那便是十分奢侈的事。
现如今,煎饼已经变为一种小吃,其内容也丰富了起来,由单纯的玉米,变成小米、小麦、大豆、花生、核桃仁等多种口味了。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他的《煎饼赋》中形容煎饼“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如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
远有煎饼卷大葱的山东美食,近有小饼裹肉串的淄博烧烤,饮食文化生生不息。
没料想,小外甥也十分喜爱煎饼,拿起一个大煎饼就是不肯放下,你看我家的这位“小山东”!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