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文学领军人物吴岩教授于澳门文学馆开讲
来源:莲花时报

教师节当日下午两点,澳门作家协会获澳门基金会与澳门文化局支持,于澳门文学馆连续举办了「文学畅坛 畅谈文学」系列活动第二场和第三场,促成了科幻、想象与童年三元素的梦幻联动。近日澳门阴雨连绵,然而文学爱好者们热情不减,齐聚文学馆二楼的多功能室。澳门作家协会会长马莹莹主持本场活动,她表示热烈欢迎在座嘉宾和文学爱好者们的到来,并介绍了澳门政府对澳门文学的发展的高度重视。
「文学畅坛 畅谈文学」 系列活动第二场主题为寻找科幻文学创作的中国轨道,分享嘉宾是吴岩教授。吴岩教授早年师从科幻大师叶永烈和郑文光,从17岁起发表科幻作品和评论。多年以来,他通过作品和理论思考,为中国科幻的发展和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著作《中国科幻文学沉思录》中,吴岩教授分析了自己的一生所走过的道路。他认为,科幻创作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理想的文学类型,更是人生发展的天地。1991年,他更是率先在内地综合性大学开设了中国第一个科幻文学课程。这个课程在十多年以后,被提升为硕士方向,又在二十多年之后被提升为博士方向。但在吴岩看来,所有这些都只是朝向科幻终极目标努力的一个副产品。作为中国科幻理论的开拓者,他承接过国家社科基金第一个科幻课题「科幻文学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这个课题总共出版了15部著作,为中国科幻文学的后来发展打下了基础。而他自己出版的《科幻文学论纲》,被认为是一部国内出版的特别具有特色的理论读物。此后,他又有幸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第一个科幻方向的重点课题。《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和《中国科幻文论精选》就是这个课题的直接成果。在不断发展的理论思考中,吴岩总结了中国科幻的三个流派,这三个流派分别是科普、科幻现实主义和科幻未来主义。前两个流派虽然影响力巨大,但作品并不太多。而第三个流派,则自始至终伴随着中国科幻的发展。由于在科幻研究和国际交流中的重要贡献,吴岩获得了科幻研究协会(SFRA)Thomas D. Clareson奖。
在教学和科研之余,吴岩还投身青年科幻作家培养和本土科幻力量的聚集。他曾经担任《科幻世界》杂志特邀副主编,并跟董仁威、姚海军共同创立了中国科幻小说星云奖。今年春天,由于对科幻教育教学领域的贡献,吴岩获得百万钓鱼城科幻大奖科幻教育家奖。
当然,科幻创作永远被他放置在优先的位置上。讲演中,吴岩教授亲切而幽默地将儿时接触科幻、迸发热情进而在读书时期便投入科幻文学创作的经历娓娓道来,详细地介绍了自己从青少年时期一路走来的创作实践过程,期间不乏坎坷与停滞,但他对科幻的初心永在,始终坚持忠于热爱忠于想象。同时,他也向大家介绍了近期作品《中国轨道号》背后的故事。他的这部小说,前前后后写了二十多年。从资料的发现,到结构的设计,从每一章的构造,到特征的展现,吴岩把一个作家对作品所倾注的心血都展现了出来。在谈论自己创作的基础上,他还阐述了他对于中国科幻作品发展道路和人文价值的思考,直言在科技发展迭代过程中,文学创造将长期面临和人工智能的竞争。他的想法引发台下听众的共鸣。在互动环节中,大家纷纷提出自己关于科幻作品的疑问,吴教授耐心倾听一一解答,令现场观众意犹未尽,久久沉浸于科幻的星辰大海之中。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还有澳门文总副会长兼作家专委会主任穆欣欣女士,澳门大学学生事务长彭执中教授,澳门儿童文学协会理事长杨颖虹博士(羊猪老师),澳门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余思亮博士,澳门作家协会副监事长朱丛迁博士以及澳门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博士生。
对于本次活动,活动的组织者澳门作家协会会长马莹莹女士表示文学馆的成立让澳门作家和各界文学爱好者有了归属感,澳门作家协会将继续邀请各领域的重要学者嘉宾,开展更多精彩活动,让文学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敬请关注与期待。


繁体字版:
中國科幻文學領軍人物吳岩教授於澳門文學館開講
来源:蓮花時報
教師節當日下午兩點,澳門作家協會獲澳門基金會與澳門文化局支持,於澳門文學館連續舉辦了「文學暢壇 暢談文學」系列活動第二場和第三場,促成了科幻、想像與童年三元素的夢幻聯動。近日澳門陰雨連綿,然而文學愛好者們熱情不減,齊聚文學館二樓的多功能室。澳門作家協會會長馬瑩瑩主持本場活動,她表示熱烈歡迎在座嘉賓和文學愛好者們的到來,並介紹了澳門政府對澳門文學的發展的高度重視。
「文學暢壇 暢談文學」 系列活動第二場主題為尋找科幻文學創作的中國軌道,分享嘉賓是吳岩教授。吳岩教授早年師從科幻大師葉永烈和鄭文光,從17歲起發表科幻作品和評論。多年以來,他通過作品和理論思考,為中國科幻的發展和成長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他的著作《中國科幻文學沉思錄》中,吳岩教授分析了自己的一生所走過的道路。他認為,科幻創作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理想的文學類型,更是人生發展的天地。1991年,他更是率先在內地綜合性大學開設了中國第一個科幻文學課程。這個課程在十多年以後,被提升為碩士方向,又在二十多年之後被提升為博士方向。但在吳岩看來,所有這些都只是朝向科幻終極目標努力的一個副產品。作為中國科幻理論的開拓者,他承接過國家社科基金第一個科幻課題「科幻文學理論和學科體系建設」。這個課題總共出版了15部著作,為中國科幻文學的後來發展打下了基礎。而他自己出版的《科幻文學論綱》,被認為是一部國內出版的特別具有特色的理論讀物。此後,他又有幸獲得了國家社科基金第一個科幻方向的重點課題。《20世紀中國科幻小說史》和《中國科幻文論精選》就是這個課題的直接成果。在不斷發展的理論思考中,吳岩總結了中國科幻的三個流派,這三個流派分別是科普、科幻現實主義和科幻未來主義。前兩個流派雖然影響力巨大,但作品並不太多。而第三個流派,則自始至終伴隨著中國科幻的發展。由於在科幻研究和國際交流中的重要貢獻,吳岩獲得了科幻研究協會(SFRA)Thomas D. Clareson獎。
在教學和科研之余,吳岩還投身青年科幻作家培養和本土科幻力量的聚集。他曾經擔任《科幻世界》雜誌特邀副主編,並跟董仁威、姚海軍共同創立了中國科幻小說星雲獎。今年春天,由於對科幻教育教學領域的貢獻,吳岩獲得百萬釣魚城科幻大獎科幻教育家獎。
當然,科幻創作永遠被他放置在優先的位置上。講演中,吳岩教授親切而幽默地將兒時接觸科幻、迸發熱情進而在讀書時期便投入科幻文學創作的經歷娓娓道來,詳細地介紹了自己從青少年時期一路走來的創作實踐過程,期間不乏坎坷與停滯,但他對科幻的初心永在,始終堅持忠於熱愛忠於想像。同時,他也向大家介紹了近期作品《中國軌道號》背後的故事。他的這部小說,前前後後寫了二十多年。從資料的發現,到結構的設計,從每一章的構造,到特徵的展現,吳岩把一個作家對作品所傾注的心血都展現了出來。在談論自己創作的基礎上,他還闡述了他對於中國科幻作品發展道路和人文價值的思考,直言在科技發展迭代過程中,文學創造將長期面臨和人工智能的競爭。他的想法引發台下聽眾的共鳴。在互動環節中,大家紛紛提出自己關於科幻作品的疑問,吳教授耐心傾聽一一解答,令現場觀眾意猶未盡,久久沉浸於科幻的星辰大海之中。
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還有澳門文總副會長兼作家專委會主任穆欣欣女士,澳門大學學生事務長彭執中教授,澳門兒童文學協會理事長楊穎虹博士(羊豬老師),澳門作家協會副理事長余思亮博士,澳門作家協會副監事長朱叢遷博士以及澳門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博士生。
對於本次活動,活動的組織者澳門作家協會會長馬瑩瑩女士表示文學館的成立讓澳門作家和各界文學愛好者有了歸屬感,澳門作家協會將繼續邀請各領域的重要學者嘉賓,開展更多精彩活動,讓文學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敬請關注與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