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福利,红袖添香文学网原古诗编辑,现香港诗词学会论坛【四海论诗】区首席顾问、《漱玉》特邀编审、《中华诗人》副主编。
【正宫•叨叨令】庚子春节抗疫中值勤的武警战士
正长空雨潇潇下,正寒风夜呼呼刷,正亲人意殷殷挂,正瘟神势遑遑压。在站岗也么哥,在站岗也么哥,浩歌曲曲情无价。
评:此曲前四句排比直下,潇潇、呼呼、殷殷、遑遑四叠词与下、刷、挂、压四动词之运用更增其势,艰难残酷的疫情拍天而来,亲人的牵挂温暖身心,执勤的武警战士在以上大环境下傲然挺立,更显高大。此曲由点见面,人民子弟兵(警)的浩然正气就是老百姓的主心骨,大家一起挺立,在疫情中站岗坚守,浩歌曲曲,情义无价,坚决打赢抗疫这场大仗,来年冷雨将歇,寒风必停,亲人必将健康团聚,瘟魔必将溃败,凯歌必将唱响!
【正宫•叨叨令】庚子春节抗疫中的白衣天使
高楼门外风声大,病员房内神情诧,良医心里天空纳,春风手上寒冰化。要救人也么哥,要救人也么哥,自身危险谁言怕!
评:庚子疫情中,人民子弟兵和医护人员乃是抗疫的主力军,前曲写兵(警),此曲写我们最可爱可敬的白衣天使。写作手法较前曲有相似也有所变化。相同处是第一句“ 高楼门外风声大”,乃写环境之极难,此风声让我们联想起一副抗疫对联“风声雨声病人声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接下来,与前曲不同处作者写出了更多的抗疫细节:我们的白衣天使眼里看到的是病员在疫情中痛诧的神情,医护人员忙忙碌碌,为病人们悉心调治,他(她)们心怀蓝天,春风化冰,为病人送来了温暖、温馨。最后“要救人也么哥,要救人也么哥,自身危险谁言怕!”乃是白衣天使们的铮铮誓言,他(她)们临危不惧,迎难而上,有勇有谋的形象被作者刻画得非常精到。
【正宫•小梁州】拔猪草的小姑娘
高山泉水野花香,满目春光。竹篮拔足喂猪粮。和曦里,几个小姑娘。 【幺】山歌对着枝头唱,戏窝中喜鹊飞翔。眼底清,声嘹亮,咩咩咩哩,学叫草边羊。
评:周啸天先生云:“散曲对诗词的一个颠覆是对古雅的颠覆,这个颠覆与戏曲的影响有关……《魏书•胡叟传》所谓‘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鄙俗之句’,恰好可以用来描述散曲的语言风格”。本首散曲就有如是特点,词句雅中带俗,清新活泼,明白如话,虽老妪亦能解意。句句写来,自成一出景美人美曲美的喜剧,尾句“咩咩咩哩,学叫草边羊”清脆鲜活,生动至极,可谓神来之笔。
【双调•折桂令】乡间夏日
和风袅袅炊烟,烟抹青林,林上蓝天。柳下凉风,居中阔舍,杯里清泉。小院飞花吠犬,碧溪垂钓鸣蝉。品着时鲜,读着诗卷,逸似神仙。
评:写景颇有元散曲家风范。一、烟、林之连绵,如丝线串珠:二、几个方位词串联起乡间夏日的雅景:青林、蓝天、阔舍、清泉,颜色见幽,远近高低入画;三、“小院飞花吠犬,碧溪垂钓鸣蝉。”灵动而富乡间野趣。结句语言是曲之雅俗共赏之特色。
【正宫•汉东山】贺湖北省中华诗词散曲分会成立
平台聚大家,荆楚绽新花,长天舞彩霞。美哉也么哥,唱曲宽怀共清茶。汗水洒,舟楫划,瓦砖加。
评:明清如话,韵字潇洒,意境生花,结义凝嘉,好一曲佳章堆汉瓦。
【正宫•叨叨令】黄梅县仃前柴下桔园摘桔子
桔摊土屋居农户,路边翠岭栽金树,竹篮铁剪撩情趣,白花黄果生诗句。好爽呀也么哥,好爽呀也么哥,我今装满诗囊去。
评:土屋居农户,翠岭栽金树,篮为竹,果有句,“我今装满诗囊去。”一篇爽曲,颇多情趣。
【大石调•初生月儿】看花灯
那年始春明月升,阿妹阿哥相伴行,一街一道欣数灯。鲤鱼灯,狮子灯,梅花灯亮夜三更。
评:妹哥春始行,明月看花灯,鲤鱼狮子梅花下,不知今夜已三更。那年曲,韵有声,一街一道总关情。
【越调•凭栏人】忆那年夫君去宜昌
时近年关人未还。添被加衣仍觉寒。雪封山外山,欲归行路难。
评:一曲总凭栏,年关清泪寒。雪中虽四句,一唱尤三叹。
【双调•得胜令】秋山
铺地的斑斓,鸣树的鹌鹇。风舞衣沾瓣,客临枫笑颜。潺潺,曲径通幽涧。攀攀,山高云自闲。
评:曲扎根于生活,曲风也自然活泼。“铺地的斑斓,鸣树的鹌鹇。”这两句是最能体现出曲有别于诗词的语言特色的。曲不是俗,是生活中的甘苦,是凡尘中的盐醋,是民心上的今古。曲中的风舞花瓣,临枫的笑颜,就是我们的生活照,有着美丽的朴素。“潺潺,攀攀”,一如唱曲时伴奏的鼙鼓;“曲径通幽涧,山高云自闲。”乃从唐元二朝向我们走来,闲,仙,令秋倾慕。
【正宫•汉东山】说亲
姑娘意若何?怯怯问媒婆:他人老实么?是呀也么哥,孝顺勤劳帅呆哦。先见过?再拍拖?哈哈,送秋波!
评:活灵活现的一首曲。情态细腻真切,几以对话完成全篇,一句句口语“天然去雕饰”,生动且幽默,衬词在其中的巧妙使用也增加了活泼的气氛。呀!这首曲“先见过,帅呆哦”。
【仙吕•四季花】农家
一
北桃园一片红霞。东院雪梨花。南园菠菜黄瓜架。塘里养鱼虾。住新家。有孩儿练奏琵琶。
二
面方塘正放荷花。叶底唱青蛙。荡悠悠几双鹅鸭。田里摘西瓜。品清茶。米汤汤煮着锅巴。
三
喜田间割获金黄。菊秀桂花香。一坛果酒封缸酿。稻草喂牛羊。炖鸡汤。戏班来了唱京腔。
四
腊梅花雪里生香。老汉网鱼塘。烟熏腊肉悬梁上,好酒待开缸。买新装。打工人急切归乡。
评:一年四季四篇曲,梅菊梨荷几种花,四时情景如何写,笔墨当然递给她。她,就是写曲的行家里手:夏爱菊。第一首写春,春在桃梨,披雪生霞,南园黄瓜,鱼塘新家,还有人生春季的孩儿练奏琵琶——春色满眼,都是新春。第二首书夏,塘开荷花,叶下青蛙与鹅鸭,田里摘了大西瓜,喝着茶,煮锅巴,小日子真是让俺甜掉了牙。第三首吟秋,田间割黄,菊秀桂香,坛封酒浆,满圈牛羊,炖了鸡汤,看戏班来了唱京腔。第四首言冬,梅雪生香,老汉鱼塘,腊肉悬梁,好酒开缸,买得新装,想打工人急切切归故乡。
四首散曲联章,绘声绘色,农情农味长长,让写曲人记住了农家模样,使农家住在了写曲人的笔尖之上。
【越调•天净沙】童趣
蓝天碧水红花,黑猫黄狗青蛙,伙伴秋千竹马。梧桐枝下,小人儿过家家。
评:儿时总会有那么多的趣事萦你我之怀,这首曲仅仅四句,却将童趣写得多姿多彩。曲中全用实词,前两句写景物,蓝、碧、红、黑、黄、青,六色争奇斗艳,满满的儿童画的画风。其中,天在上,水在下,花在旁,猫狗是童年的好伙伴,蛙是儿童眼里的歌唱家。三四句写童趣:一群小伙伴做游戏,有荡秋千的,有骑竹马的,还有在梧桐树下过家家的。这些童年的趣事我们应该都经历过,看这首曲时会历历在目。
明代徐复祚创作了一部论著《曲论》,《曲论》评论戏曲作品以"本色"为准则,追求元曲的本色天然,提倡"本色"是从戏曲艺术的独特性入手的,他认为:"传奇要使田唆红女闻之而趣然喜,悚然惧",戏曲"出于优伶之口,人于当筵之耳,不遑使反,何暇思维,而可涩乎哉!"强调戏曲语言要通俗浅易,又饶理趣,对曲文创作中的“道学气”提出了严厉批评。夏爱菊这首曲文辞浅易,童叟皆懂,佳境天成,定“使田唆红女闻之而趣然喜”也。
【正宫•汉东山】采茶歌
红衫背竹箩,云雾罩青波。蜜蜂舞婆娑?采花也么哥。玉手纤纤点洪柯。问菊娥,满了么?往回驮。
评:这首采茶歌描写的是采茶妹的一段小故事。“红衫背竹箩,云雾罩青波。蜜蜂舞婆娑?”这三句是故事的背景,写了三层景致:一、主人公是穿着红杉背着竹箩的采茶妹,这是人好;以下是景好:茶山缭绕着云雾,流淌着青波(谐音情波);其三是物好:蜜蜂在茶花间婆娑飞舞。曲的下半部分是采茶妹的正面描写:“玉手纤纤点洪柯”,这是描写采茶,玉手纤纤,说明采茶妹正值妙龄,好女如茶之嫩。“问菊娥,满了么?”菊娥应是采茶妹的名,满了么?什么满了?作者并不说破,意在言外。“往回驮”用动作作答,含蓄。这首曲文字音调和美,适吟适歌适唱。
【正宫•合欢曲】狠下心肠不扶你
爱孙呀,莫娇呀,跌个跟头几重呀。漫漫人生多少事,摔跤之后起来呀!
评:我们看这首曲表面上很简单,其实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这首曲首先有一个鲜明的艺术特色:通押韵的就一个字“呀”,这叫独木桥体。同时又是口语入词,这口语还可叫童语,小孩子都能听得懂。曲中写小爱孙不小心跌倒了,奶奶没有娇惯他,告诉他让他自己爬起来。这不是狠,是爱,是教导。一件生活小事,蕴含了人生哲理。用生活说理,真实生动,这就是夏爱菊的长处之一。
【正宫•合欢曲】金色长湖
——情寄荆门油菜花
蝶飞湖,燕飞湖,风摆黄花灿灿湖。击楫划郎郎载妹,银儿梭调醉长湖。
注:银儿梭为民歌《龙船调》中句子“金哪银儿梭,银哪银儿梭。”荆门东南部为平原湖区,南部属长湖水系,水流南入长湖。
评:四个湖字押韵的独木桥体。每个湖字伴随着不同的意境,其一为蝶,其二乃燕,其三风摆黄花,其四郎妹对歌。美不美?真个是美不胜收。全曲都是动态的景物和人物,几个动词:飞、摆、击、划、载、醉,字字跃动着美感。花开油菜似江湖,新曲银梭唱玉壶。
【正宫•合欢曲】春游
蝶纷飞,鸟纷飞,鱼戏清溪动翠微。丽日照人人照景,清风送我看花回。
评:这首曲的主题是动态的人与自然。蝶鸟纷飞,位置在眼前和天上,鱼戏清溪是在脚下,连绿色都在游动,好像整个春天都在灵动。随即人物出场,古诗中有“人面桃花相映红”句,这里,夏爱菊给我们呈现了“丽日照人人照景”,人与日均光彩夺目,两相映照,闪耀明丽的春色。“清风送我看花回。”清风和赏花都是春天的专利,柔情的清风送我看花后回归,结束了春游,人虽回,春在眼内,在心中,在自然里,还在绿动、飞动。雷海基先生在点评此曲时曾讲到:“这首曲蕴含的是和谐美,而且都是动态的和谐,和谐是至美,人与自然的和谐,家庭和睦,社会安宁,世界大同,都是人们期望的美好日子。所以,写和谐是诗的本意,是诗人的使命。”——实属高见。
【正宫•白鹤子】竞月
我随夫去走,月挂左边楼。人欲赶前头,偏落她之后。
评:题目“竞月”是这首曲的首要,竞更是曲眼。前两句平,直笔作者随夫君行走,看见月亮挂在楼的左上方。这是很简单的一个场景,并无出奇。奇趣在后面“人欲赶前头,偏落她之后。”作者说想快步走到月亮的前面去,可是走来走去,一抬头却又发现月亮还是在自己前面的天空上。这就有哲理在里面了,“月如无恨月长圆”是古人的情趣,我们在人生中却时常会“人欲赶前头,偏落她之后。”事与愿违是其中的一层意思;可是,我们还在继续向前行走啊,这是第二层意思;“我随夫去走”,有知己陪我们星夜兼程,风雨同舟,这是第三层意思;月亮是人生至暗时刻的亮点,这是第四层意思。只要前面有明月,我们都将奋勇前行,“竞月”,这是这首小曲给我们悟出的大道理。
【仙吕•一半儿】也说七年之痒
当年月下宠娇花,转眼空余黄豆渣。可是今朝花恋家。我的妈,一半儿凄凉一半儿傻。
评:这首曲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前两句比兴,拿花和黄豆渣比喻七年之痒,“当年月下宠娇花”和“转眼空余黄豆渣。”对比强烈,此为抑;“可是今朝花恋家。”虽然如今这朵女人花渐渐老了,但是却越来越爱这个家。花香越来越浓,心全在这个家了。最后两句回归女子“狡猾的语言”,心里想啥,嘴上偏偏反着说,以此来诘问、考验丈夫:“我的妈,一半儿凄凉一半儿傻。”——“我的妈”,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最好的艺术,此处用来表达情感真的非常绝妙,都七年之痒了,我都成“黄豆渣”了,还这么爱家爱人,好凄凉,好傻呀!这个“痒”是爱,是责任,是《爱是你我》七年来的开花结果。人生就是需要弘扬这种“傻”,太自作聪明就真的“痒”了,不是吗?
【仙吕•醉扶归】秋千忆
荡起秋千架,秀出一枝花。老树翻飞数点鸦,惊落红绡帕。宛若天上银河泛槎,飘逸看仙迓。
评:这首曲设喻巧妙。六句设置了三次转折:起句荡起秋千,接下来不直接写人,却说“秀出一枝花。”秋千在树上架着,美女荡秋千就像是秀出了一枝花,绝妙其一也;第二层转折,荡秋千时应该是人惊飞树上的栖鸦,却说是突飞的鸦“惊落红绡帕”,绝妙二也;第三层转折直接把设喻从人间请到了天上:“宛若天上银河泛槎,飘逸看仙迓。”好像在天上的银河泛槎,看到了飘逸而来的仙子,绝妙至极。评曲至此,只剩拍案称奇了。
【黄钟•人月圆】新媳妇
佳人正是桃花面,花好月儿圆。洞庭春晓,长江月夜,凤起凰旋。 【幺】声儿娇滴,眼儿娇滴,忸忸台前。何时相识?何时牵手?欲语羞言。
评:这是一幕短戏。开幕采用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类似写法,含蓄唯美地写出了新婚之夜的美妙:人花相看,月上春晓,凤凰于飞。随即,【幺】篇中新媳妇儿上场唱到:“声儿娇滴,眼儿娇滴,忸忸台前。”这是外表的形态;“何时相识?何时牵手?欲语羞言。” 这是内在心理活动在台上的语言表达,夫君何时给我揭开红盖头,与我相对牵手呢?我想说又害羞不敢说呀。作者把这些情景通过细腻精彩的细节描写,刻画得栩栩如生,让读者身临其境。
【黄钟•贺胜朝】秋
朝夕忙,笑盈盈仓满粮。枫染千山篱菊黄。谷农丰收百业强。叫老伴哎买新装。明日汪家河畔赶戏场。
评:此曲文分两段,第一段围绕“忙”来写秋,忙在朝夕,人们满是喜悦把粮食丰收装满了仓,这时节大自然也忙着染红了千山的枫叶、染黄了篱边的菊。第二段写秋之闲,粮农丰收了,带动百业兴旺,谷农兴冲冲地叫上老伴今天咱去买新衣裳,明天咱穿上去“汪家河畔赶戏场”。好一派大秋天丰收时的景象!
【黄钟•贺胜朝】冬
牛入栏,养肥肥春种田。院里红梅迎雪妍。火炉升温坐一圈。唤犬子哩把猪牵,伏头肉猪全家好过年。
评:关汉卿有《【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该篇通俗易懂,字句行云流水,痛快淋漓,最是曲之本色。曲之为体,浅俗入律,大俗大雅也。夏爱菊潜心散曲创作多年,心追笔摹,已成著手。此曲提炼冬日之趣,生农家之火,融民谣之调,语体俗中间雅,动词如梅之红点染全篇。
【中吕•十二月带过尧民歌】薇儿
睡梦里轻舟远航,照月华薇女端详。好一个如花俏样,吻千回饮露清香,唱几支怡心曲爽,醉双方笑语情长。 【过】让鲜花放满长廊,让日光撒满前方。会天披七彩霓裳,会地生无限风光。无忘读书睿智张,励志春晖昶。
评:曲继承了诗词的清新明快、自然朴实,有民间口语特点,表现风格讲究直率明快,有评论说“曲突破了诗词的格律约束”,此语至少欠妥,因为自音乐的角度论,曲的声律却是极其严苛的,一板一眼甚有法度。
此曲开脸儿如梦如歌,虚实一体。在清丽婉转的声律中,作者亲吻着孩子,由眼前景记怀往日祖孙间的趣事:薇儿擅于歌唱,几支唱得祖孙俩笑语情长,此景此情,作者笔法清爽,历历读者耳目。以下一部分语重心长,是对孙女薇儿的冀望:两个让字领句,两个会字领句,鲜花日光,天地风光,曲调铿锵,字句悠扬,结句两个韵字“张、昶”,炼字炼韵炼意,语境意境入妙而工。
【中吕•山坡羊】山居
琴棋书画,春秋冬夏。鸳鸯共好清莲下。住山家,种桑麻,粗茶淡饭棉衣架。平仄仄平装个雅。娃,生个把。猪,养个把。
评:诗走轻靡,始降为词,词向浅俗幽默一路,则衍生为曲,中国文学若以通俗论,曲可谓之极也。生活与艺术,究竟谁俗谁雅?谁又能说得清呢?
夏爱菊这首曲融大俗大雅于一炉,炉火在生活中燃烧,艺术在岁月里烹调。曲内每三句为一节,第一节写景,大雅;第二节纪实,浅易;第三节取义,炼俗为雅。这首词的特色在第三节:语言极俗,曲味极浓,其中的三个“个”字个个俏皮,个性十足。
【正宫•小梁州】砍柴女
农家小女砍柴忙,迎着朝阳。姣姣粉面焕红光。高坡上,挥手汗成行。 【幺】肩挑腋夹摇摇晃,煮家中饭菜飘香。二祖疼,爹娘赏,乖乖儿哟,去买好衣裳。
评: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其本就是韵文,适于吟唱。其文学特点主要有:一、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语言风格以俗为尚,口语化,散文化;三、声韵具明快显豁自然酣畅之美。
这首曲很好地表现了以上特点,句式灵活,以短句为主,长短交错,平声韵六,杂以同音部仄声字三,间以叠声词三,口语如珠,使得曲调流转动听,吟唱生情。
【正宫•汉东山】插秧歌
青苗担两箩,十指动飞梭。姑娘种什么?口粮也么哥。汗洒春田盼秋多。一亩禾,一路歌,谷千轲。
评:这是一首曲中的小令。数字在曲中穿梭,有情节,有故事,字字含情,声声律动,对一景一事极尽描摹之能事。
【正宫•叨叨令】看图
一竿撑到桃花渡,一山倒映桃花树,一林铺盖桃花路,一行采写桃花句。好熨贴也么哥,好熨贴也么哥,一天阅尽花无数。
评:五个“一”衬以五景,动静远近,照映流韵。四叠“桃花”,桃花成渡,桃花见山,桃花铺路,桃花为句,最润平仄之心魄。再者,还嵌托了两句“好熨贴也么哥,好熨贴也么哥”,这是运用了民间歌谣回环复沓的创作方式,不流落纤柔,更有一种古巧之美。
【双调•折桂令】偕二弟与众诗友游遗爱湖
伴金风漫步湖园。地上繁花,头上蓝天。汩汩清泉,翩翩翠鸟,叶叶青莲。小岛忆乌台那年,碑林唱苏轼佳篇。风雨云烟,名利忠贤,都作诗言。
评:该散曲以苏轼为心眼平仄书去,文字叙议结合无间。金风一携,便动人以花天,行人以清泉翠鸟青莲,其中“汩汩、翩翩、叶叶”摹其声、情、形,将脉脉遗爱融融于物;“小岛忆乌台那年,碑林唱苏轼佳篇。”直扣东坡事迹,蓦然回首风雨成烟,名利若幻,只有忠贤见著于诗,刻著于碑,千秋遗响。作者描述的这些景象、情怀在苏轼谪居黄州作品中几乎都可见到,这就是高级的写作技法了,非化用一言以蔽之,其文字己出、超然幻化,“行之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乃为秘钥。
【正宫•塞鸿秋】收到晗曦妹寄书刊
重情重义知音妹,亦甘亦苦明滋味。吟诗有致才华溢,问心无愧光阴逝。会拼就会赢,能干方能立。辛勤只把蓝图绘。
评:议论入曲,句句议论。一二句是赋写收到晗曦妹样刊时的感触,感其重情重义,许为知音;知音在何处?在读得懂其作品中写的甘苦滋味。此本曲其一;其二、对仗成句评论其才华横溢,勤奋创作;其三、议论人生观,用的是因果句,层层递进,论点鲜明。一对才女姐妹花的深情厚谊尽善尽美。
【仙吕•一半儿】故乡
山前老屋桂花香,屋后山头果柿黄,野草荒坟荷谢塘。细思量,一半儿温馨一半儿凉。
评:【仙吕•一半儿】这个曲牌自有风调,章法要求内容中格调各半,比之为主,也有呈递进关系的。四个平韵,一个上声韵,前两句对仗,第三句似对非对(也有前三句成鼎足对的)。本曲前三句写的是故乡静态之景,第四句是过渡句,突兀出现在前三句所描述的特定语境下,如异峰突起,显得相当有力,引人瞩目、思量。尾句两个一半儿后的两平一平字意相异,耐人寻味。
自由曲•姨家祝寿观乡景
半山间,碧林菀,牛羊叫,猪鸡窜。黑瓦红砖,是处邱家院。相见言欢,执手声声唤。姨似娘颜,儿作亲娘看。
评:吴梅先生在他的《曲学通论》中谈到了填词、度曲、制谱的“十知”,即:一、字义,二、章法,三、句法,四、引子,五、过曲,六、尾格,七、集曲,八、衬字,九、板眼,十、四十禁。学习写曲者认真研悟应可进阶。
此曲凡十句,都是短字句,如音符在跳动。先写景:“半山间,碧林菀,”二景皆静,平仄抑扬生韵,指明位置;次写物:牛羊叫,猪鸡窜,动态渲染,热闹:再写人境:“黑瓦红砖,是处邱家院。”浓墨深彩,喜悦之情已经显露。最后是与姨见面的情形和对话描写:“相见言欢,执手声声唤。姨似娘颜,儿作亲娘看。”前面已然层层铺垫,此处用情至深恰到好处。从这首曲中可知字义、章法、句法。
自由曲•良心何在
——看报载质检总局查处NUK婴儿爽身粉含一级致癌物石棉愤怒而作
粉红嫩肉乖乖,爽身东东滚滚。奈何癌物扑儿身,哭苍天怎忍!你也爹娘,你还爷奶,你心不震?
评:前写婴儿的纯真,粉、嫩炼字,极写美好,为下文反比作铺垫,第二句“东东、滚滚”模拟婴儿语,见功力,埋深意。“奈何癌物扑儿身,哭苍天怎忍!”陡然作大转折,惊世骇俗,冲天大怒溢于言表,并且怒中泪下,动容动情。最后三个“你”字设问,尾“震”字如冷霆万钧,心情已极,气力用极,文脉源《离骚》、《楚辞》,发于当世,指斥魑商,忠厚于民,疼爱子孙后代,正风人格也。
自由曲•看薇儿荡秋千
有金色阳光洒树间。长长铁链代绳索,圆圆木椅坐娇颜。双足弹弹,两面看看。妈妈手握送来还。又是鸥翩,又是娃欢,飞起笑声一串串。
评:叠词一串串,荡起了秋千。曲中金色的阳光映照金色的童年,长长的链将来必会有长长的美好回忆,几个动词:坐、弹弹、看看,活灵活现。“妈妈手握送来还”满溢亲情,“又是鸥翩,又是娃欢,飞起笑声一串串。”神来之笔,翩,欢,飞,欢快程度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飞动,有灵性。
自由曲•看祥儿和袋鼠玩
蹲着两相看,游戏两相欢。摸过棕毛还摸袋,喂完食物复交言。同在尘间,何妨路远,人与兽,沟通不难。人与人又为何不若此般?
评:这首曲从儿童和袋鼠互动,引申出了一个大问题。前四句有四个“两”(还和复都可当做两),都是写人与袋鼠的和谐共处、欢快互动,可谓亲密无间;四五六三句顺前面的意思又有所递进,首先总结道“同在尘间,何妨路远,人与兽,沟通不难。”都生在地球上,想看什么只要行进,不管多远都能遇见,人与兽沟通是不难啊。最后一句“人与人又为何不若此般?”这句话如果我们看作是袋鼠问祥儿的岂不是更妙?!用兽语作结来问问人类,岂不是奇思妙想?
自由曲•两岁菲儿视频给奶奶表演诗朗诵
胖墩墩,水灵灵。读首诗歌给奶听。拿个玩具话筒一脸正经。小红毯铺成的台,大红花罩下的灯。敬个礼,奶声奶气首先说:“大家好!下面我读《游子吟》,给点掌声。慈母手中线……”,字吐的还不是都清。欢笑中她知道所寄人就在对面荧屏。天涯不远,血脉尤亲,不觉眼泪盈眼睛。
评:此曲声情并茂,亲切感人。“胖墩墩,水灵灵”这玲珑的字句写活了两岁菲儿的外形神态,诗朗诵前的几句描写细腻,动静情态,惟妙惟肖,诗朗诵的内容是过渡,这首曲的字眼在“欢笑中她知道所寄人就在对面荧屏。”孩子知道最亲的奶奶就在荧屏前看着自己,她爱奶奶,所以这么卖力地表演。她的奶奶真情地看她表演,血脉亲情油然而生,牵肠挂肚,不觉泪盈双睛。这完全是当时场景的直播,其真实到人心深处,那么嫩,那么软,那么引人共鸣,这种文字就是心声,纯粹,纯真。
自由曲•我用我心写我诗
我用我心写我诗,写向何时是何时。纵然没有诗才气,偏要三更灯火五更鸡。这般思,稍觉滋。无须常立志,日日吟不止。诗名,当回事,又别当回事。
评:《诗大序》这样给诗定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是人志意的宣泄,是人心上文字参禅后的偈语,是人之气骨。“我用我心写我诗,写向何时是何时。”运用句中对的写诗技法,强调自己的创作观和人生观,坚毅而洒脱。第三句开始,写了写诗的三重境界:“纵然没有诗才气,偏要三更灯火五更鸡。这般思,稍觉滋。”勤学苦练是第一重;“无须常立志,日日吟不止。”持之以恒是第二重;“诗名,当回事,又别当回事。”人诗合一,我写我心,这是第三重。杜甫曾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甚善此言。清代沈德潜的《说诗晬语》里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为诗者当谨记。这首曲可看作是夏爱菊的自画像。
自由曲•绞蚕丝
绞蚕丝,绞蚕丝,妹绞蚕丝哥助之。绞蚕丝,绞蚕丝,妹绞蚕丝哥咏之。丝丝抽出情千缕,妹绣哥描双鹭鸶。
评:从这首曲的文字中我仿佛品到了《诗经》中一些文字的味道。仿佛周南不远,有人也在绞蚕丝,歌于诗……仿佛从《诗经》绞出千缕蚕丝,一下子缠绕了阿哥阿妹的千缕情丝……仿佛夏爱菊的笔下飞出一双鹭鸶,飞过《诗经》的年代,飞过《古诗十九首》,飞过唐诗宋词,最后飞到元曲的家乡,清鸣在斯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