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旷世风华
《中秋节前说月饼》感言
胥全迎
旷世风华是谁?旷世风华只是在我们常见的几个群里出名?“那个人的文章写得太好了……”
其实,熟悉他笔名的人都知道:旷世风华就是张月明也,甚至他的文章不署名发出来,人家一看就是月明的作品,他想“赖”也“赖”不了。
张月明这个名字就不是在几个群里的范围能盛得下的,那知名度大了去了!
不谈他的人缘好、人脉广、阅历丰、才华厚、悟性高,只说他在群里发的文章,就不得不对月明兄竖起大拇指,给个大大的赞!
月明兄的文章的三个特点:
一是“快”。今天是什么节日?今天是什么节气?今天地球上或者淮安发生了什么事?他都即兴生发出一篇不算长但绝不算短的文章来。因为他深谙其理:“短了说不透,长了让人够”。这种应景的与时事、节气紧密相融的文章,是月明兄的一大特色。
二是“杂”。这个“杂”,是文体中杂文的“杂”。通观月明兄文章,你说是散文,你说是忆旧,你说是评论,你说是科普…我觉得都可以。但是我觉得他的文章归于“杂文“较贴切。
《百度》对杂文如此定义:“文学体裁名。现代散文中的一类,为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富有战斗性为其特点。”
请看,月明兄的文章像不像杂文?是不是杂文?
我说他的文章 “杂”,还有一个佐证,就是通篇蕴含了月明兄肚子里“货”,那里的“货”真多!我说句调侃的话:他肚子为啥大?除生活水平高所致,主要还是“货”多撑的!这“货”就是月明所擅长的地方文史、家传中医与后学西医及养生保健知识、美食烹饪知识、世间人生百态印象等等,月明兄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三是“溜”。这个“溜”是淮安地方方言,就是顺滑流畅的意思。他的文章,形散意聚,联想恣意,海阔天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连得自然,联得顺畅,行云流水,水到渠成,一吐为快。不像有的人“挤牙膏”,生扯硬拽…
说他文章“溜”,特别要说他的语言生动,幽默风趣、词汇丰富,准确传神,雅俗共赏,寓意深刻。
一句话:行文很美,阅后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能达到“快”、“杂”、“溜”的境界,非一日之功啊。
此文亦即兴写就,未能雕琢。不当不到之处,请月明兄和各位文友海涵!
2023年9月14日12时37分首发“淮安作家群”
附:旷世风华文章:
中秋节前说月饼
旷世风华
距中秋节还有半个月,各大超市里的南北月饼已经是琳琅满目摞满走道了。
你不能不佩服淮安制作食品的创意和能力。即便是蛋糕,放在淮安西园糕点房,烤出的滋味比德国黑森林蛋糕也並不差上下。虽然有人会说,西方的蛋糕没有添加剂,但中国人一惯追求的是舌尖上的感觉。首先注重好吃不好吃,其次才讲究吃了好不好。网上流传北京协和医院一位营养专家的话:“凡是好吃的都是吃了不好的,凡是不好吃的,都是吃了好的。
中国的月饼一直讲究高糖高油,这在以前每人每月只配发4两油票,买糖也要糖票的年代,高糖高油无疑是一个福利。没有冷藏条件的情况下,高糖高油也有延长月饼存放的时间的作用。月饼就糖与油是构成月饼滋味的主要成分。现在,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人多了,吃得清淡成了人们的追求,继续高糖高油,无疑会丢失市场。
淮安食品行业能生产月饼工厂不少,几乎年年都有创新。不过,吃了这么多年月饼,我最点赞的还是“浦楼牌”苏式五仁月饼。因为五种果仁,这需要投入,是不是真材实料,舌尖会感受到。刻下市场纷纷推出了水果月饼、粗粮月饼、全素月饼......等,这些陆续粉墨登场的新式月饼。有点像台风,刮过也就算了,下一次虽然也有台风,但风力和风向与上一次的还是不一样的。
不过,作为外行看,月饼制作无论如何千变万化,如何拼技术,拼手段,拼品牌,但最后还得拼投入。月饼馅材高档,月饼的味道自然也差不了。自古以来,肉的味道就是好过菜的味道,慈云寺的素斋哪怕叫的都是很荤的名字,但吃在嘴里还是不如红烧肉的感觉。
在文庙新天地浦楼酱醋食品门市部,掰一小块无糖月饼,慢慢品尝。果然甜度下降,果然不再那么油腻,看得出来,浦楼的月饼师傅确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不过,吃到最后,还是感觉嘴里少了以前的那种滋味,糖少了,油少了,还有传统的浦楼味吗?
月饼创新,路在何方?是我的口味落后了,还是月饼创新超前了?诚然,高糖高油吃了确实是对健康不好,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糖多一点,油丰一点,舌尖上的感觉却是还好的。吃了好很重要,但好吃也很重要。要不,酒店里的一盆“拍黄瓜”为什么要值那么么多钱?他们的本事不就是把很一般的菜做得很好吃吗?
中秋节到了,传统与创新制作的月饼,成了大众面前两难的选择?(旷世风华)
2023年9月13日15点15分首发“淮安作家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