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木秉凤诗文选 927
蓬勃麓川林,循序嬗而新

蓬勃麓川林
循序嬗而新
西洋正汹涌
天下待旭临

翰墨怜烛影
庙堂念兆心
隔案书相问
香风憔悴人

历史证明,中国道性文化具备同化异域术数思想的能力,中华五千年文明具备海纳百川的胸怀,中国古今政治家都具备“平章百姓…协和万邦”的智慧。世界经济全球化、文明融合化、信息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宇宙正道是浑然一体、互为体用、井然有序,人间正道是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和谐共生,顺道者昌,逆道者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润物无声中悄然蜕变,谁把握了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谁就会走到世界舞蹈的中心!中国当代文人的责任就是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惠及全球,并敢于敞开胸怀与国门,自信地迎接世界各类优秀文化的纷至沓来,特别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定文明自信、历史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积极开展一切优秀人类文明成果的大融合,推动世界由文明冲突走向文明大同!
为什么中华文明从未中断?为什么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且同化能力极强?为什么文化冲突、宗教冲突、文明冲突等没有在中华文明这片沃土上出现?文化是文明的灵魂,从三皇五帝,到三王诸子,中国文化一脉相承。众所周知,周朝初年有周公制礼之说,但《周礼》之礼与我们当代对礼的理解已经天壤之别。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公所制之礼,是依据天道地道而对人道作出的合理规范,是人类社会道法自然的体现。那么古代之礼到底代表什么?老子在《道德经》三十八章中将思想境界分为“道、德、仁、义、礼”五个层面,我们从五个层面的逐次递减来看,礼是道德仁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具体而言,礼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社会习惯与人伦道德的规范化,礼也是“仁义”的外化,也是社会行为的自觉化。文以载道,知书达理,所以修道就是为了明理,从儒家讲人当先行格物,格物也就是推究万物之理,明理悟道正心后积极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立功、立言、立德,为民造利致福,名垂千古万代。
《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蕴藏与生俱来的两种力量,一是本性之善,二是习性之恶,本性与道相应,习性与欲相应。文以载道,大化天下,文化的力量就是唤醒我们深埋心底的道性自觉与本善自发,以克制习性习气习惯等对自然生命的悖道牵引。中国文化提倡少私寡头,出世修行以返璞归真,即使入世发展也不为自己而为天下。因为名与利属于欲望的层级,属于法治与人治的调整范畴,而非道德层面的自觉范围。道家崇向自然顺应自然规律要求人们少私寡欲甚至无欲无为处事,当今世界文化的作用就是中和知识利益带来的欲壑难填。
回顾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国治理历来采用“以刑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德主刑辅”原则,若从太极阴阳互动定律、中庸之道以及中国为礼仪之邦的传统来观,介于德与法之间的礼为什么不让它发挥桥梁般的妙用呢?“礼之用,和为贵”若言简而化就是“用礼贵和”。道为宇宙规则,宇宙万象循天道依法则而行自然而然且自形秩序,人类若悟道行道那么万礼之设皆为多余!德为依道而行的一切队获,其中有形收获为“得”,无形收获为“德”,德者得也,古之德与得通用。有形之得如锄禾日近午,汗润禾下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石米,无形之德俗称阴“德”,所谓厚德载物其实就讲出一个宇宙阴阳平衡规则,有形之得必须建立在无形之德基础之上,德不配位必生奇祸!厚德不仅可以载物,厚德亦生大智大勇大仁,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智慧!大智若愚,看似糊里糊涂,其实洞天观火,心如明镜,德者自然生出自律之礼。
老子说:“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从当代量子力学来说,两个纠缠的量子互相作用,不仅理念互通信息共享,而且变化同步。从道中产生的“德“其实已经携带着大“道”之中的所有信息!以上天地之道与万物之德皆是超人类以上而存在。而仁、义、礼、法四者则是人类的自律与他律,仁者爱人而无求回报,义者行仁而恰如其分,仁义乃世爱之辏射,若大“爱”遭逢受者“无礼”,仁义自然大打折扣!所以礼是什么?礼乃自律性社会规范,虽无国家力量强制但却受到社会评价,所以人间之礼乃是道者、德者、仁者、义者的自律体现,也容易遭受无道失德不仁不义之人的践踏!
天道无为而无所不为,无为是依道而行的最高境界;有为而有所不为,有为之目的是为了无为而治的某些人力纠偏。所以最贴近自然的状态就是无为之为,体现在人伦秩序中,就是讲究中庸,高度自律。而自律之外就是他律即人律、政律及法律三类。人律在古代就是族规村约家法一类,政律就是国家通过制定政策对社会自由的约束与限制,如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人口增长等,法律就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制定规则强制限制公民的行为自由,如刑法禁止他人非法越境非法进入他人住宅等,人律、政律及法律在广义上讲都是行为规则的外力强加,已经超越了自律之礼的范畴。
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将以礼治国简称礼治,周朝以《周礼》之道享国八百年,因为礼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礼是一种非常和谐的社会规范。一旦社会行为规范上升为国家法律仅仅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时,人们对法律的反抗与漠视也随之产生。法律前提是国家制成文法必须反映民意而非由欧美访问学者组成的法学家团队去闭门造车,法律必须反映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而非生搬硬套其它民族意志的法律成果。所以法乃国家规范,体现着本国的政治意志与上层意志,法亦乃社会规则,也体现着本民族的人民意志,让国家与社会和谐共处的法就是良法!也就是广义上的中庸之法,因为它照顾到了上层国家利益和基层人民的利益。
道乃自然之则万物自律,德则体现着天道意志。仁者乃以爱人,体现着内心意志。义者宜也,是宇宙自然乃至人类的中庸之理在万物运动过程中的不偏不俯。礼之妙用就在于将自然之性与人文之性粘连在一起,使人与人之间少了些禽兽之间的自然鲁莽,又没有政治法律的外力强制,礼仪作为社会规范的妙用之处就在于将自然天文与社会人文粘和一起,且自然而然又平等谐调,故而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当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也是世界文化价值观最混乱的时代,而中华文化软实力正在崛起!且不可阻挡!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就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中华文明道义性与中庸性!我们讲究文明互鉴而非文明冲突。然而二百年来在欧美“弱肉强食”的错误价值观的引领下,当今世界思想混乱的难点在于道德底线已经失去,而礼仪堤坝没有建立,这样世界人类直接滑向法律底线甚至斗争战争底线。国际法律乃至国内法律已经无法托起世界和平稳定的重任,一个旧的世界秩序正不知不觉中通过竞争、斗争乃至可能的战争去一点一点打碎。而新的世界秩序的构筑正在开始!东欧及前苏联解体也宣告了死搬硬套的本本教条主义难以维继,阿拉伯之春以及世界各地的颜色革命失败又表明用欧美用西方民主价值观去征服世界的愿望同样宣告破产。全世界都在盯着中国的未来“模式”架构及文化软实力认同度时,东方文化与价值观正在悄然无声地滋润世界。(礼用以和之二,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三木秉凤杯”第十九届全国大型征文活动正在进行……

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4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短小说不得少于三百字.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九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8月1日起至2024年1月底 截稿。
6. 阅读量与系统后台统计不符的一律视为购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永远不得参本平台的赛事!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3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100名:奖金10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30元。
鼓励奖300名:奖金10元。投稿处:主编,希望之梦(木易)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本平台征文不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