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1745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阿春(沈阳)诵读║倾倾(编辑║荆枫)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阿春(沈阳)诵读║倾倾(编辑║荆枫)
——诗人朱淑真与《秋夜》
作者║阿春(沈阳)
诵读║倾倾
编辑║荆枫

南宋女诗人朱淑真,出生于仕宦家族,从小喜欢读书写作。她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是一位与李清照齐名的女才子。
都说红颜薄命,朱淑真一生很不如意,郁郁寡欢: 丈夫是一个庸俗的小吏,父母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
朱淑真在重重的束缚中,忍气吞声地活着。诗人写了一首《秋夜》,是秋日的抒怀,表现出内心无法排遣的愁绪。
秋夜
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
首句“夜久无眠秋气清”,说明了诗人的睡眠情况。虽然秋气清凉,但是诗人思虑过多,辗转难寐。一个“久”字,说明彻夜难眠;一个“清”字,可看出秋夜的凄凉,寂静,令她倍感愁苦,为下文奠定了悲戚的基调。
次句“烛花频剪欲三更”,诗人百无聊赖,久久不能入睡,看着闪烁的烛花,觉得刺眼,便伸手去剪,三番五次,不知不觉,东方欲晓,晨鸡高唱。
后两句转写窗外秋色:“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不知何时,窗外的月光透过梧桐叶缝,斑驳地洒在冰凉的床榻上。诗人起身来到窗前,欣喜地看到了梧桐叶间皎洁的月光。
一个“凉”字,本来指月明星稀,凉意袭人。由于诗人独处空闺,偌大的床上衾冷被薄,觉得整个身体一片冰凉。
一个“明”字,又蕴含着一份希望,虽然日复一日地悲戚,但她没有虚度年华,她有爱好,有追求,希望心中的火种,可以传递温暖,启迪后世,不负自己的呕心沥血。
纵观全文,朴实无华,没有晦涩难懂的典故,没有精彩华丽的词藻,只是利用“烛花、月光”等意象,含蓄地抒发了心里的悲情。全篇没有一个“愁”字,却令人读后感觉满纸愁情,剪不断,理还乱,挥之不去!
2023.9.12

【作者简介】
董莹,网名阿春,大学本科毕业。68年毕业于辽宁省实验中学,下乡。回城后进工厂,做团书记工作,后从事教育工作,至退休。
热爱生活,爱好文学,喜欢写作。

【主播简介】
倾倾,辽西蒙古贞人,多才多艺,喜欢戏曲,酷爱朗诵艺术。愿意用声音走进诗文的内核,与心交流,触摸人间冷暖。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本期图片作者提供)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诗意阜新】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 塞北散文】
【诗与大地 新荷流韵】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