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群里的价值有几何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当下的手机,已成为每个人必不可少的贴身配备,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机不离手,形影相随,难怪有人形容:老婆宁可无,手机不能缺。这话虽有点过,但也不完全没道理。

手机里使用频率最多的,莫过于微信了。朋友聊天信息,微信扫码支付,几乎是分分钟的事情。江湖混迹久了,谁都或多或少有几个聊天群。就拿自己而言,同学群、战友群、家族群,还有无数个来自天南地北的文学平台交流群,真可谓一应俱全。久而久之我发现,在这些五花八门的群中,尤为各种文学交流平台,几百甚至上千的人,每天无外乎就是那么几个“熟客”,在“抛头露面”,其余基本处于“潜水”状态。要么,冷不了地发些广告链接后,便被群管移出群聊。

一个美好的群聊建立,是需要所有在线人的努力,一句问候,便是满满的情谊,也体现了你在群中的价值所在。如果一个群如一潭死水,毫无半点涟漪,那么请问,这样的群存在有何意义?比如像这种文学交流群,进群的意义就是为了交流学习,互相提高。你的欣赏,一句评论,那怕是批评指正,都是对写作者的一种鼓励。如果甘愿默默无闻,就失去了进群的意义。
一个有意义的群,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收到有用的信息和鼓励的话语,携手暴雨下的泥泞,分享群友的喜悦和成功。如是,建立的群聊才有意义,也能充分体现每个群员在群的价值。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