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济南》系列作品
天下泉城与泉水文化:济南泉水价值考论(之一)
侯林 侯环
济南,一座享有盛誉的山水名城、文化名城,然在众多描述济南的作品中,真正从审美的立场和角度,对其山水、人文进行分析、把握的却所见不多。许多年里,笔者沉潜于济南文献之中,每坐雨煮茶、窗绿正午,于桑梓之独特美质,辄有相顾、会心之处,不觉将辑成《审美济南》一书,今在《风香历下》将其中篇什与读者诸君共享之。
敬告读者:
本文系笔者于2013年为济南史志办公室编辑、济南出版社出版的《济南泉水志》一书所作的“综述”。而志书出版时未曾单独署名。十年来,人们引用良多,而不知此文出自侯氏父女之手也。岁月荏苒,至今有关泉水研究多有成果,且个别数字已有变化(如千泉之城等),然而,本文对于济南泉水价值的总体论述与诗意呈现,仍然不失其认识、启发与参照意义。而众多热心读者实未能得见本文。值此十一届济南国际泉水节之际,特在《风香历下》作为《审美济南》系列作品连载,以飨读者。标题为本次发表所加。
应该说,距今二百七十年前的清乾隆七年(1742),一部由济南名士任弘远编纂的《趵突泉志》的雕版印行,实在意义非凡,因为它由此结束了作为泉城的济南却从来没有泉水志的历史。

书影:任弘远《趵突泉志》
然而,这部书只写了济南的一个泉,而济南有名泉七十二,仅在市区,便集中出露了数百处泉水。况且,由于年代久远,以及科技、印刷、采访等条件的限制,该书在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泉水资料的同时,其简略、粗疏甚至错舛之处亦是自不待言的。
济南以泉水闻名天下,泉水赋予了济南独特的地理资源、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给这座古城带来了无尽的诗情与诗意,泉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济南人,塑造了济南人清秀隽美如清泉般的文化性格和精神结构。
然而,千百年来,在历史的长河中,任岁月悠悠,白云苍狗,任泉水淙淙,浮金溅玉,济南却没有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记载和描述济南泉水的历史演变、涌流特点、卓绝风姿以及人物、艺文、亭台楼榭等的泉水志。
这实在与济南的名泉文化不相适应,这实在是愧对了那每日每时都在泽惠济南、泽惠人生的美丽泉水!
所以,今天,在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在济南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的具体组织筹划下,当着这一部凝结着济南和省内众多泉水专家、学者心血汗水的《济南泉水志》终于面世的时候,我们感受到莫大的满足、欣慰与快乐。因为它由此向世人打开了一个全面了解济南泉水的窗口;而我们充满自信地深知:对于济南泉水,你愈是了解她,愈会更深地热爱她。

书影:《济南泉水志》
这部由十余个主要章节构成的卷轶浩繁的泉水巨著内涵丰富,它包括济南泉水地理、泉水民俗、风物,以及泉水人物、艺文、楹联、碑刻等泉水文化的方方面面,它立足于济南泉水文化的丰富历史典籍并吸收当代泉水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内容全面系统、资料准确翔实、观点新颖独到、权威性高、学术性与实用性密切结合的特点,能否信于今,传于后,那是要等历史检验的。但它的出版,无疑开启了济南泉水文化和泉水研究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
济南,一座因为泉水而名满天下的城市。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说:
齐多甘泉,冠于天下。
元代著名地理学家于钦说:
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因而。她有了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泉城。
如果问:世上拥有泉水的城市不在少数,济南何以能独步天下,称名“泉城”?
在济南,即使街头巷尾那些粗通文墨的平头百姓,也能掰着指头向你说说济南泉水的“天下之最”。
第一:泉眼多。城市中有泉者不只济南,然而一座城市拥有如此众多的泉水,却唯有济南。济南素有“七十二泉”之称,这固然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但济南的泉水还远不止此。元代于钦在《齐乘》中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盖他郡有泉一二数,此独以百计。”清代乾隆初年,山东按察使沈廷芳在《贤清园记略》中说:
济南名泉甲天下,旧传七十有二,稽诸乘志及士夫老民,殆不止是。盖旧者九十,新者五十有五。皆济渎之射地而出者。

沈廷芳画像
又据清人盛百二在《听泉斋记》中所说:
“历下名泉甲海内,著名者七十二泉,名而不著者五十九,其他无名者奚啻百数。”
而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则形容济南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据济南市名泉研究会、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2003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济南市辖区范围内共有泉水733处,而在济南旧城区就拥有名泉136处。
第二:城内泉。济南是全国唯一一座从城里向城外涌流泉水的城市。我国城市的泉,多在郊外或山林地带(如杭州的虎跑泉在西湖西南隅的大慈山下,居市区约有五公里;无锡的惠山泉在江苏无锡市的惠山山麓;北京的玉泉在西山东麓,亦居市区较远),唯有济南的泉主要涌现于市区。在济南旧城区仅2.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竟集中出露了上百处泉水。这实在是一桩海内奇观。古人对此早有认识和论述。如明人王象春在《齐音》中说:
考之《一统志》,水自内而外出者,天下唯济城己耳。
而明人晏璧则云:
今济南环城不一舍许,而七十二泉献秀呈奇。
(参见《济南七十二泉诗序》)
第三:资格老。济南泉水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泉水著录经传,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谭国大夫《大东》诗,即以“有冽氿泉,无浸获薪”(“清冷的流泉啊,不要浸湿那砍下的树枝木柴”)载之《诗经》。据《春秋》记载,鲁桓公十八年,即2700年前的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泺。”泺即今日之趵突泉,趵突泉即古泺水发源地。而《左传·成公二年》则有齐晋鞌之战中关于华不注山下的华泉的记载。此事距今也有2600年的历史了。

趵突泉今照 王琴摄影
第四:姿态奇。济南老城区分布着趵突泉、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四大泉群,包括了大大小小的泉池108处。形成了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的形态声貌。如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拔地三窟,势若鼎沸,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实为寰中之绝胜,古今之壮观。而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泱泱大泉珍珠泉,雍容大气,华贵典雅,泉水从池底上涌冒出千万颗亮晶晶珠泡,宛如串串珍珠,明代文坛前七子之一边贡称其“百丈珠帘水面铺”。位于南护城河陡壁下的黑虎泉则又完全是另一番风貌,泉水自洞中通过暗道由三个石雕兽头口中喷出,飞流直泻,如瀑如练,威猛异常。
第五:水质美。济南泉水来自岩层深处,水温稳定,含菌量极低,清醇甘冽,十分适合饮用沏茶。正如北宋时曾巩诗中所赞:
滋荣冬菇温尝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二)
济南的泉如同珍珠漫撒,数不胜数。
济南城是整个儿是泡在泉水里的。
已故著名山水诗人孔孚诗云:
若问泉有多少
数一数济南人的眼睛

五龙潭孔孚诗碑前,本文作者之一侯林(右)与诗人孙国章(中)、散文家刘宇华
济南的泉水不仅存在于公园、园林和其他一些公共场所,更多的还是隐藏在街巷的深处,一些传统民居和老百姓的庭院里,所谓“养在深闺人未识”是也。
一百年前的一个红叶遍山、黄花吐艳的晚秋季节,一个名叫“老残”的郎中,背个箱笼,摇个串铃,风尘仆仆从高青赶到济南,一心想到济南府看看大明湖的风景。进得城来,但见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
这是晚清作家刘鹗在他的小说《老残游记》中的一段描写。每一个济南人、每一位读者都会记住这段文字中对济南八个字的传神写照: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因为,再也没有别的文字能比这八个字的描摹更为真切和更为到位的了。
所以说,来济南看泉,你最好寻一位当地人作向导,带你到小巷民居走一走,和老百姓唠唠嗑、品品茶,你方可体会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神韵与风采。

写实油画家郭健笔下的王府池子
走进街巷看泉,你也许还能遭遇到济南街巷的典型风物:青青石板路。
青青石板路,许多年里,它曾经和清泉相互依存,共同演绎出济南城内流水被道、清泉石上流的独特景观。
在当年的济南老城,你可以随意叩开一家住户的大门,他们的院落中大都有一眼泉。而且,那些迷人的泉不仅在老百姓的庭院里,也可以在屋门口、窗台下,居室内、厨房里;甚至卧室床下。
王府池子至曲水亭一带的街巷民居景致极美,堪称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标志性地带。早在北魏,人们即引泉水为“流杯池,州僚宾燕,公私多萃其上。”(参见《水经注》)当年,位于百花洲南的曲水亭是极其风雅秀丽的所在。现已废圮多年。清代诗人王初桐《济南竹枝词》云:
曲水亭南录事家,朱门紧靠短桥斜。
有人桥上湔裙坐,手际漂过片片花。

书影:王初桐《济南竹枝词》
盖此亭位置极佳,它北临明湖,荷香北渚;南依群山,倒映绿波;莲坞可通游舫,苔矶自下钓竿。时至今日,这里依然秀丽如江南水乡:数不尽的众多泉眼,流出数条溪河,泉池溪河内,水草摇曳,游鱼戏逐。池岸水边民居错落,曲巷藏幽,杨柳叠翠,藤架古朴;溪流穿民居,过起凤桥,入大明湖。泉畔,小桥流水人家,蹲在水边浣洗的年轻姑娘,沿溪戏水的齿龀孩童,居民枕水而居,其乐融融……在这里你依然可以读得出数百年前清代诗人、画家孙兆溎所描写的济南街巷的意境:
多少名泉散四隅, 纡回络绎赴明湖。
阿侬最喜长流水,流到门前洗绿襦。
(孙兆溎《济南竹枝词》)
这首诗的笺注中这样写道:
(济南)城中多二尺许水沟,通城环绕,清泉汩汩,长流不止,每从民居中流出。

家门流泉 李瑞勇摄影
十年前,济南旧城区改造使得一些街道房屋拆迁时,曾经有某报社记者不辞劳苦地在济南探访老百姓家里的无名泉,二十天里竟然探得三十一处。其中仅县西巷、芙蓉街便有10处。而在太平寺街的探访更令人惊诧不已。原来,那些奇特美丽的泉池不仅在老百姓的庭院里,也可以在屋门口、窗台下,甚至可以涌流于居室内。其中,有一泉就在2号院的厨房里汩汩流淌;还有一泉则在4号院的卧室床下。女主人为了防止污物落入,在泉井盖上抹了一层水泥保护起来。这位记者十分感慨,他说自己原来以为刘鹗写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用的是文学笔法,免不了的会有夸张,没想到,原来竟是不折不扣的写实呵!

贤清泉上 王琴摄影
如此众多的别具特色的市井之泉,加上园林与府第中的大泉与名泉,构成了济南泉水形态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古人早已看到并且记述过济南泉的这一特点。明代初年,文渊阁大学士、江西丰城人朱善(字备万)于洪武戊午年(1378年)12月和两位同僚游览了趵突泉以后,似乎意犹未尽,于是便“循流以观”,来到市井中,终于看到了其他游客未曾看到的精彩景象。他在《观趵突泉记略》一文中这样描述道:
则又知斯泉交灌于城中,浚之而为井,瀦之而为池,引之而为沟渠,汇之而为沼沚 ,缺者如玦 ,圆者如环,萦者如带,喷者如雾,激之而鸣者如金石丝竹之声,随地赋形,不可殚记。诚济南之奇观也。
(《一斋文集》)

1929年,济南护城河上浣女
泉水,大自然对济南最丰厚的赏赐。
泉水是地下水涌出地表的天然露头。能否形成泉水、尤其是形成大泉,需要各种地貌、地质条件的配合。济南地区具有良好的岩溶含水层、完整的地下水汇流和富集系统、以及特有的地下水出露条件。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方才造就了如此众多、令人赞叹的泉水景观。
在济南市区,平缓的单斜地层受千佛山断裂和羊头峪断裂的切割、抬升,形成一个北西向、长块状的小地垒构造,称为千佛山地垒。下奥陶系含水层直插市区地下,由于地垒断块的抬升,使市区泉群所在地区的下奥陶系含水层比两侧断层以外地区埋深变浅,一般在40~70m。隐伏的奥陶系地层呈舌状向北突出,其两侧与火成岩体直接接触。北面,在老城区一带的地下,是巨大的济南火成岩侵入体。这样,两侧的断层和北面的火成岩体构成一个三面封闭的排泄单元,促使地下水集中向北运动。

济南踏泉
在东起青龙桥、西到杆石桥、北到大明湖、东西长2.3km,南北宽约1.2km的狭小区域内,集中分布着济南市区的大部分泉点。从地形上看,这一带地势较低洼,海拔高度在25~28m之间,而当地正常年份的地下水位在27~30m左右,即是说地面高程低于地下水位。从构造上看,这里恰是闪长岩侵入体与奥陶系含水层接触的边缘,因侵入岩体是由北而南斜向侵入,并超覆于奥陶系地层之上,故该地区闪长岩厚度变小,下伏的奥陶系含水层埋深较浅,这从泉口处地层剖面图中可以看出。如从该地带向南,地形变高,且渐远离火成岩侵入体;向北则闪长岩体增厚,含水层深埋其下;唯有这一狭长地带具备了极佳的泉水出露条件。南来的岩溶地下水在这里汇聚,加强了可溶岩的溶蚀,地下数十米深度形成溶蚀裂隙、溶孔及小溶洞发育带;受到闪长岩体的阻挡,地下水位抬高;在巨大的静水压力下地下水循岩体中的裂隙、溶蚀管道等通道纷纷涌出地表,形成著名的济南四大泉群。
(三)
济南泉群北流东向,滋养并且造就了济南北部的大片湿地和小清河。小清河,以泉水为源,独流入海,这也是独一无二的。济南著名学者徐北文先生说:
一繁华闹市中心居然为一条通海长河之源,诚全球所仅见。
济南泉水的功绩,还有它对济南乃至山东经济文化的巨大促进。
小清河一路东行入海,育五谷润草木,贫瘠的田地变成了肥田沃土。济南的泉水,不唯让济南受益,它还惠泽了整个齐州大地。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有诗赞济南泉云:
金汤沃野还千里,春满齐州花满川。

黑虎泉照 王琴摄影
正是泉水滋养的大小清河,也同时改变了济南的地位,有了它们,济南的水运事业迅速发达起来(刘豫对小清河的开凿具有两重性,它使得鹊山湖的湖水全部流走,成为莽然田壤,无复烟波。对济南北部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参见《齐音·鹊湖》与张华松《略谈济南北郊千年生态之变》)。小清河的主要功能是内河运输,它利用济南丰沛的泉水来保障河运水位,使船只从河口直达济南。河运与海运联为一体,增强了济南与山东各地和东南沿海的经贸联系,尤其是沿海所产食盐通过它可便捷地运到济南。同时,水陆交通的通畅也使济南的政治地位不断上升,自西汉到宋代,山东一带的政治中心是青州。与济南相比,青州只通陆路,而济南自金元时期却水陆路皆通。在元代,虽然行政机构山东东西道宣慰使司仍设于益都路,但监察机构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已设于济南。到明初,行政机构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移治济南,济南成为山东的政治中心。多少年来,装载着大宗的盐、木材、粮食、生丝、蔬果、冶铁的商船在小清河上往返游走,济南成了商贾荟萃之区,成了全省最大的商业中心和农产品集散地。直至近现代,小清河上的商船船队,仍以堂堂之阵、赳赳之势直达济南府的中心地带。已故当代著名学者严薇青教授便曾在《西门桥下的帆船》一文中,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小清河上的船可溯流而上,直达西门桥下的繁忙景象。文中说:
当时,西门外护城河的水位很高,河身也宽,河中可以并列两排船,从桥下往北,前后接连不断,直至现在山东造纸东厂的门前……

严巍青先生《济南掌故》
想想看,这该是一幅何等壮观的画面呵!
近些年,在省和济南市两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小清河综合治理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人们瞩望着小清河全面通海的日子。
泉水带给济南的不止这些。
那是1905年,道员刘恩柱集资28万元购买德国42千瓦发电机两部,在曲水亭创办了发电厂。发电厂初名济南电灯房,后更名为济南电灯公司。这是山东最早的民营电力企业。
翻开一部济南近代史,你会发现,济南早期的那些工业企业,如济南电灯公司、双合恒染布厂、泺源造纸印刷有限公司、宏济阿胶厂、绍光南酒厂、顺和毛巾厂等,都无一例外地建立在曲水亭、东流水、马跑泉、山水沟等靠近泉水泉河的地方。泉河之畔,那是济南近代工业的诞生地,是她的摇篮。

曲水亭街
济南是一座浮在泉水之上的城市。
泉水,那是济南大地的根根血脉。
(未完待续)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