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一八二)
杨浩然 偶然著
一八二、小山沟 大世界
在村里晃悠了两天后,马三上山了。路还是那条路,但变宽了,硬化了。穿越果园后,盘山而上,一直搭上了莲花山顶。
正值仲秋,山菊花开得十分灿烂。红的如火、白的如雪、蓝的庄重、粉的妖艳。
路,在山腰伸出了三条支线。一条伸向东南厂区;另一条伸向西南厂区;第三条则直通山前的办公区和生活区。
该厂叫八一厂。两个厂区一东一西,东面的造机抢、冲锋枪;西面的造小钢炮和榴弹炮。
厂区边的山涧里,各设一个靶厂。车间里,机声隆隆,靶厂上试枪、验炮,震得山音子拖着长秧儿,将哒哒声和爆炸声传向了远方。
山前的生活办公区安静一些,但走进去,俨然就是个大世界。电影院、学校、银行一应俱全,形如一座封闭的城堡。除了日用采购,这个庞然大物几乎不与外界发生任何关系。
工人待遇是相当高的,每个星期可以看电影,各个车间单位还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象棋赛、歌咏比赛等。
难怪张小侠向往这里了,附近的老百姓都向往这里。建厂之初,安排了一批当地革命青年,后来就很难入厂了。
当地群众想当正式工、拿高工资是不可能了,但只要持有一份盖有当地革委会公章的介绍信,当个“亦工亦农”工参入建设或生产,每天就能挣一块两毛五分钱。虽然七毛五得上交集体,但每天有五毛钱的额外收入也不错,五毛钱能买好几斤白面呢。
与山下的热火场面一对比,山顶上则显得有点冷清。除了九个崮头上各插有一面红旗迎风招展外,最显眼的就是矗立于正中的那座直插云天的雷达信号塔了。
塔旁,有三间值班室。室内唯一的守护神,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儿,只要有人上山,那老头儿都会亲切接见。
与山顶相比,崮头悬崖下的三个山洞旁倒有些生气。每个洞口两侧,各有一个手持钢枪的卫士笔直地站在哪儿,雷打不动。因为,三个洞已变成军事重地了。山下生产的机枪、冲锋枪和各式火炮就藏在洞内。
当然,山上也有热闹的时候。每到周末,总会有某个军区的车队来拉武器装备,一到这时,厂里就会组织部分职工上山义务装车。且上山的人不是党员干部,就是先进分子。故,山下的万千双眼睛都会齐刷刷地向山上瞟,无不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上山义务一回。
溜达了一圈后,马三走进了八一办公楼。将出入证交回办公室后,敲开了厂长办公室。
厂长姓公,肚大腰圆、目光炯炯、秃顶,是个老革命。一见马三,立马迎了上来:“老伙计,你终于出山了,老首长说你三天前就回来了,咋今天才来报到?”
马三一看公厂长,也觉得眼熟,但又想不起在哪儿见过,就问:“您是……”
“哎呀,真是贵人多忘事,我不是那个公大胆吗。”
“哦,想起来了,攻打孟良崮时咱联过手,解放济南城时,是你轰开的东门。嗨呀,还真是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呀!”
“可不,五年前我就转来了,听说你是三线指挥部首长,可把我乐坏了。没成想,你却远走高飞了,幸亏郭明亮来搭档,否则,这厂子不知猴年马月才建成呢。”
“现在产量如何,有什么困难吗?”马三问。
“产量还行,月月超额完成任务。”公大胆说“我们还研发制造出了高射机枪和高射炮呢。只是缺打磨工和包装工,问题反映上去了,一直没下文。”
“缺多少?”马三问。
公大胆扳着手指算道:“起码八十个吧。”
“好说,马家峪包了。”
“前几天祥子还说,村里已没人可派了,你有把握?”大胆有些不相信的问。
“明天来一批城市学生,让他们顶农业岗,替换下来的青壮劳力归你。”
“太好了,只要有人,产量自会一飞冲天。”大胆说“我听说,其他厂也有类似问题,你说话好使,能不能帮他们也解决一下?”
马三摇了摇头:“我现在是夹着尾巴做人,不敢出人头地。不过,曲线救国还是可以的。”
恰在这时,电话铃响了。公大胆摸起电话道:“报告首长,马三同志来了,您说的没错,再大的困难到他那儿都可迎刃而解。好,我这就让他接电话。”
马三懵里慒懂地接过电话,刚喂了一声,对面的机关枪就响起来了:“我知道你小子有能耐才让你回家看孩子的,可不是只看小马驹,要看好咱们的千军万马。现在,我任命你为莲花山地区三线指挥部总指挥,全面主持当地的小三线建设,如出现纰漏,我拿你试问!”
“别,首长,您可千万别霸道。”马三说“张大水、刘余利和郭明亮干得好好的,临阵换将属大忌。”
“什么临阵挨将?你本来就是主将吗。”
“行啊首长,三天前还嘱咐我要夹着尾巴做人呢,咋又改主意了?”
过了好一会儿,电话里传来了这样的命令:“这样吧,和四年前彭大将军去大西南支援大三线一样,你也当个四把手吧,至于怎么干我不管,我要的是结果。”
毛主席说,我们今后的方针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先看可能生产多少粮食,再看需要多少化肥、农药、机械、钢铁,还要考虑打仗的需要。
二是进行备战。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它什么时候要打仗。决定战争最后胜利的不是原子弹,而是常规武器。不仅一、二线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追击炮、子弾、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
也就是说,大三线要搞,小三线也要搞,而且涉及民生的三线工程也要搞。山东的三线建设主要集中于沂蒙山区,难怪省革委副主任兼济南军区司令员如此重视了。
说起四年前彭大将军去大西南工作的事儿,有一段佳话。
当时,大三线的一把手是李井泉,他可算得上是老革命了,曾在彭总麾下任过职;二把手是程子华,曾在三大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若不是因建国后离开军队,恐怕全军授衔时也能获得个不错的军衔。三把手是闫秀峰,相比于前两位,他的履历没那么出彩,虽然他参加革命的时间很早,但是主要做宣传工作。
三位上司对于彭老总的到来很是欢迎,在后面的工作中也是十分尊重彭总,这让本来还有点紧张的彭老总顿时放松下来,很快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去。
事有凑巧,今天的马三与当年彭老总所处的状况如出一辙。如今,指挥部的一至三把手分别是:张大水、刘余利和郭明亮,他们仨又何偿不是他的老部下呢。
马三想,身为国防部长的彭大将军,为了三线建设都屈居为四,何况我区区一布丁马三呢,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