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阌莲礼赞
文||张华
阌(wen)乡县在河南省西部,地连豫秦晋三省。介于东京洛阳,西京长安之间。屏雍州,扼豫州,系东西交通要冲,为历代圣帝、明王、先圣、先贤、先哲、英雄、豪杰,以及各方人士往来必经之地。
阌乡县古名鼎湖,又名华封。商代曰桃林,周代初年亦曰桃林。周武王灭纣,统一天下,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即在今阌乡县也。
周封虢冲于桃林名曰,虢国。在周代春秋时期,晋国假道于虞以灭虢国,遂为晋地。周代战国时期,为韩国疆域。秦灭韩国,划为三川郡。汉武帝时期名曰宏农郡湖县。东汉、三国因之。晋代名曰弘农郡。北魏曰湖城。北周曰阌乡郡。隋代废郡为县。乃置阌乡县。在阌乡西南有华山蜿蜒一山曰阌山,阌乡因此得名。
按统一志记,山高俯视曰阌。唐太宗时名曰鼎州,属于永乐,唐代末年,复置阌乡县。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代、元代均称阌乡县,县治在阌底镇(今豫灵镇阌底村北的黄河淹没区)。明代县治设在今所(阳平镇阌乡村东北五里处,黄河淹没区,如今只有老城遗址)。
——题记[摘自作者珍藏之民国七十八年(公元一九八九年)台湾爱国人士张豁然先生(原阌乡县,大字营人,著名学者、教授)编纂之《河南省阌乡县志》] 
阌莲,从字面意思和广义的讲,泛指原阌乡县境内,黄河沿岸的莲菜,统称阌莲。它包括原阌底镇十二河两岸的莲菜,原盘豆镇郎水边的莲菜,阌乡县城南、东南、西南的莲菜以及南寨村村北,原北寨村正北、正东的莲菜,还有原光华镇(今西阎乡)大字营村、东吕店、西吕店、滹沱营、东古驿、西古驿、祝家营、杨家湾村等沿黄的莲菜。
而做为老阌乡县(今属灵宝市管辖)人的后代,我更知道和有着3000年文明史的阌乡县齐名的阌莲中的极品是老县城正南、西南、阌东老油坊正南方向的,以及南寨子村正北、原北寨子村正北和正东的一片莲池的莲菜。
这一片莲池不仅有益于高柏原和铸鼎原两原之间峪口中流出的阳平河水的浇灌,更得益于阌乡县东南方向二里处的古老的营里村东北坡下的杨氏家泉水的滋润。
据现存资料考证,原阌乡县只有张村营里坡下的杨氏家和原盘豆镇河西村的两眼泉水伴随着当地百姓常年不息,永不干枯地泛着源远流长的甘甜之水。
查遍阌乡县历代县志,无不记载着阌乡的土质,由于西北风的侵蚀,全部是沙化的,不保水保肥的贫瘠土壤,而没有一份资料显示,老阌乡县正南、东南、西南,包括南寨村正北、北寨子正北、正东,因阳平河和杨氏家泉这两条生命之源的保护,莲池里的土质是红胶泥质地,它彰显着自己与周围沙土截然不同的肥沃,并保水保肥保旱。这也就是正宗的极品阌莲能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的原因。
没有黄河就没有华夏民族和炎黄子孙,没有黄河这条母亲河,就没有黄河岸边的古老阌乡和做为历代皇宫贡品的“九孔阌莲”。因为有了千年不息的黄河,这里的地下水充盈丰沛,只需向下开挖几十公分,地下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这也是阌莲能千年不绝的根本原因。
古老的阌莲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在水资源丰沛,胶泥土质肥沃,品种独一无二的前提下,凭借地理优势,一直小范围种植。其主要原因是采挖难度大,人们往往用当地所说的溜子锨(宽二十公分,长三十几公分,刀口锋利)挖掘粘稠的胶质淤泥。因为劳动强度大,一个好劳力,每天只能挖掘100至150斤莲菜。采莲人天天弯腰不止,站在陷入膝盖以上的淤泥里,非常艰苦。他们要细致、认真的挖掘,还绝不能损伤莲藕,破损的莲菜就没有卖相且商品性能差。因此上也就很难保证市场的供应。如果错过了开采季节,莲菜就会腐烂在淤泥里。这样就形成了物以稀为贵的局面。挖掘的难度,一直制约着阌莲的产量。
阌莲是一种独特的水生植物,它与当地的区域环境及地理位置,气候和土壤、水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只适合于灵宝、阌乡一代的黄河岸边种植。多少年来,外地鱼米之乡的商贾,想法设法把阌莲移植到当地,立刻就失去了阌莲的物性和品质,变种情况也相当明显。断然失去了阌莲色香味俱全,肉细且白,极少连丝,质脆多汁,味甘清香,爽口滑溜的质感和口感,更失去了阌莲藕断丝不连,颠覆了一般莲菜藕断丝连的认知和风采。
阌莲的生长环境里,因含有多种矿物质和丰富的营养元素,使其长势强壮并抗风抗病虫害,产量高,品质好。一般藕长33厘米以上,成藕4~8节,重达5千克。也因其瓜大质佳,肉细白嫩,脆甜多汁,味甘无渣,吃时爽口,咽后余香而久负盛名。又以其每节九孔,九九八十一个头为特色,一根完整的莲菜,竖起来竟然有一人多高。
阌莲不仅色香味俱全,更是难得的营养滋补佳品。它每千克鲜藕含蛋白质10克,脂肪1克,粗纤维10克,碳水化合物60克,钙13毫克,维生素C250毫克。祖国医学认为鲜藕入心、肝、脾、胃四经,为祛淤生新之品,其生性寒,熟性热,有解渴、生津、醒酒、散淤、止血之功效,莲子气味苦寒,有镇静、安神、降血压之功效。此外,藕节、莲柄、花梗都有医疗作用。因而有“九孔阌莲全身都是宝”之说。
如今的阌莲,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和科技现代化的提高,选择更适合黄河岸边种植的莲菜新品种,利用黄河滩的湿地优势,挖机开塘围堤,形成了区域化、产业化的以千亩为单位的阌莲种植产业带,既保证了青山绿水,又美化了环境。莲池里鱼虾肥腴,莲菜在开挖出的优质红胶泥土里茁壮成长。更令人可喜可贺的是,能大规模地种植莲菜,得益于电气化、机械化的应用。采莲人彻底摒弃了传统的人工挖掘方式,用电动高压水枪冲走淤泥,冲出丰腴嫩白的莲藕,只管捡拾即可。这大大减轻了采莲人的劳动强度,更提高了阌莲的采收品质,破损成菜的残次率降到了最低限度,提高了生产率和商品量。一位采莲人每天能采莲1000多斤。阌莲规模化的集约生产,又增加了商品的流动性和知名度。如今,阌莲以独特的品牌,傲人的口碑,整车整车地远销国内外市场。
夏日的清晨,站立在高柏原头,行走在阌乡村北,伫立在鼎湖崖畔,徜徉在杨家湾坡口,徘徊在东西吕店坡顶,漫步在东西古驿崖边,要不,你就登上函谷关,游荡在大王后地村旁,只要举目远眺,俯身鸟瞰,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在红日霞光中像一条蜿蜒的彩练,围绕着一望无垠的万亩碧绿荷塘。黄河水欢快地向东流过,浪花飞舞,风随水荡,风动荷香,一股只有黄河岸边才有的泥土的芬芳,莲花的清香,迎面扑来,让人情迷神醉,不由人惊呼着身在何处?是那瑶池的仙境,还是人间的天堂。风吹水漾,莲叶摇曳,波光粼粼,轻舟飞驰。你不能不感叹这是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的神奇之地。
倘若你下了坡,走进荷叶连连深处,置身于铺天盖地的碧绿丛中,你会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赶紧看哟!碧波荡漾的莲池中林立着翠绿翠绿的中通外直的莲杆,莲杆身上布满一根一根青涩的绿刺,让人只敢近视,不能触摸。沿着莲杆向上,遮天蔽日的一把一把少女撑起的绿伞,在风中,在水中,在人声鼎沸中在花香四溢中摇曳出万般风情,千姿百态。伞叶上滚动着像从天上倾倒下来的明珠,随风旋转着,变幻着,派生着柔弱的娇媚的青涩的奇妙身姿。她一会儿嬗变成千万细碎的娇小碎玉,一会儿又合成丰腴的晶莹的硕大宝珠,让人忍俊不住想捧在手里,吮吸在口中,品味大自然赏赐的甘露。
远处一声轻吟:“莲花开了呀!”人群轰然四散,向心仪的那朵花儿迎去,那洁白的、浅红的、粉红的、浅黄的、火红的、枣红的莲花争奇斗艳,向游人绽放着她千奇百态的花姿。
“还有莲蓬哎!”一声惊呼,人们把视线移至花蕊之中。像巧夺天工的玉匠,雕刻出一枚枚翠绿的盛满佳酿的宝杯一样,一盞盞莲蓬昂然地饱满地包裹着红的白的莲子,幸福地沉浸在花团锦簇之中,惹得游人趁主儿家不在,采撷几枚,急不可待地剥开那诱人的白生生的莲籽,顿时满口生津,口留余香哟!
水面上扑腾一声鱼跃,吓人一大跳。一条像少女身材的美人鱼在空中展现出她傲人的风姿,不等你看清楚她秀美的样子,就羞赧地躲极进了荷叶之下。此刻你极目远望,一对对鸳鸯肩并肩,身靠身,紧紧依偎着,划向他们的浪漫之地;一双双白天鹅在水中伸出颀长的美不胜收的弯弯的脖颈,在游人注目礼中,绕颈缠绵,红口相啄,让少男少女们忍俊不住,遐思万千,情窦双开。
触景生情,看着鱼虾满塘的水下,静静躺着的一根一根被污泥包裹的阌莲,那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又何尝不是黄河岸边的灵宝人、阌乡人的精神再现呢?



作者简介:
张华(张金旺,远山在呼唤)灵宝阌乡人。中国小说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承诺》《张华小说集》(第一卷、第二卷),创作有长篇小说《月儿弯弯》《张华小说集》第三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