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8月16日,作者在大西江农场和当年的学生(从左至右易敏华、曲阜成、赵国春、张福才、王洪波)在水库边上合影。 
赵国春
每次回故乡九三,活动都安排的很满。可有一个日程必须安排上,就是与当年尖山农场职业高中新闻班的学生见一面。尤其是和几个比较有出息的同学一聚,吃饭喝酒都是次要的。真正享受的是在学生们面前,找回当年当老师的良好感觉,也分享他们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尖山农场职业高中新闻文秘班,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由尖山农场职高和九三管理局《九三报》社、九三管理局办公室联合主办的,为了全局定向培养专门人才,面向全局11个国营农场招生。当时,也是许多热爱写作的初中生们向往的地方,这个班都开学都一个多月了,还陆陆续续不断有新生入学。
1949年创建的尖山农场位于黑河市嫩江市境内,兵团时期是五师49团,1975年和铁锋农场(48团)合并。这里属于小兴安岭西南麓丘陵漫岗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境内有一座海拔419米高的尖型休眠火山吐莫葛山而得名。“吐莫葛”在当地满语中是“火山喷发”的意思。这座“吐莫葛”远看就是一个土丘。我每次乘车从这里路过,都感慨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小山丘,还有这样一个好听的名字。放眼望去,周围还顶属它最高。静静地卧在那里,是否也在积蓄着热量。

那年,我在《九三报》“沃土”文艺副刊当编辑。每周除了编一个副刊专版,就是为尖山新闻班讲《新闻采访》,周芳燕讲《消息写作》、李继忠讲《报纸编辑与评论》、付明讲《中国新闻史》、王凤臣讲《新闻摄影》。当时,我们用的都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材。
对于我来说,给高中生讲课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自己是“文革”中毕业的高中生,文化底子薄,好在我们都在新闻工作岗位上摸索了一些实践经验。我还记得每周要讲四节课,管理局离尖山农场有13公里,每次我们都要乘坐局里的大客车去农场。采访理论上的内容,我主要依照教材备课。凡是需要展开讲的地方,经常把自己多年积累的采访经验和体会,讲给大家。同学们挺喜欢听我讲的新闻采访体会的。教学上有个理论,说要想给学生们一碗水,老师自己得有一桶水。我感觉当时只有两碗水,每次讲课之前都得认真备课,就怕误人子弟。现在的高中老师,起码得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吧。
中午,我们在学校食堂就餐,坐在厨房里的面板前,一个炒菜、一个馒头、一碗菜汤,吃得挺香。当时也没有觉得苦和累,每天忙忙碌碌反而感觉很充实。
给同学们上课的日子是愉快的,尽管当时我的年龄也不大,和他们在一起还是感到了一股朝气。他们的学习热情是高涨的,许多同学都是喜欢写作的。当时的写作还没分清文学与新闻,统称为写作。上课时用心听讲的同学,也能提出些问题。因写作是一件很辛苦的差事,不是每个人都能吃这碗饭的。
两年后,这个班的同学们毕业的时候,我已经调到总局党委宣传部工作了,多数同学都没有了联系。只是和几个搞新闻报道的曲阜成、廖少云、张福才、徐艳玲几个偶尔有联系。他们先后都成为《黑河日报》《北大荒日报》的骨干通讯员,有的还成为《黑龙江日报》《中国农垦》的通讯员。
尖山农场职业高中建校13年,开设过农机、农学、新闻等40多种专业,共培养出各类毕业生2260名,为垦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会。在《九三农垦志》(1986—2002)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这个班的学生毕业后,好多都是先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后来又陆续走上领导岗位的。曲阜成已经当上了大西江农场的场长,他在毕业的第二年就在报刊上发表新闻作品。两年后,尖山农场党委全场招聘新闻干事和团委干事,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农场党委宣传部。然后又是一头扎进新闻写作中,从科员、副部长、部长,一干就是18年。直至2009年12月,九三局党委在全局公开竞聘畜牧副场长,他到嫩北农场任工会主席。他从事新闻工作20年。在《黑龙江日报》《农民日报》《光明日报》共计发表各类新闻作品1000余篇,获奖作品近百篇。
在文学创作上成绩最大的,要属廖少云了。她上高中前就在报刊发表文学作品,成为《九三报》副刊的骨干作者。后来,也当上了荣军农场党委委员、党委工作部部长。在儿童文学创作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现在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作协委员会委员、省儿童文学研究学会副主任,北大荒作家协会副主席。坚持数十年业余创作,先后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小十月少年文学》《读友》等儿童文学期刊发表作品100余万字。作品被收入《儿童文学选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选》多种选刊及年选。曾获得第一、第三“大白鲸世界杯”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及全国“华语杯”短篇小说大赛、“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儿童文学金近奖”等多个全国性儿童文学作品大赛奖项。前不久又荣获儿童文学“黑熊奖”二等奖。

徐艳玲也因工作成绩突出,从九三局组织部调到北安分公司党委工作部,当了部长。张福才也当了大西江农场党委副书记,申占立也到山河农场当了党委副书记。王晓东、牛志东、全继梅、盛春红、庄德华、王洪波、莫好杰、易敏华、王强等同学,都在不同岗位上,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
我这个仅讲了一个学期采访课的兼职老师,每当说起他们的名字时,我的脸上也洋溢着几分欣慰与自豪。
写作不能单纯依靠课堂学的知识。我当年学徒的时候,师傅和我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说:写作只能是师傅指指门,修行在个人。
尽管他们也不再年轻了,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尖山脚下的这批莘莘学子,不仅是我们这批老师的骄傲,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担负起重担。他们是令人骄傲的北大荒第二代,他们的血管里流淌着父辈的血液,他们用行动和生命诠释和践行着北大荒精神。
他们虽然没成为让人仰慕的高山,却也能像吐莫葛山一样,挺立在松嫩平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