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 提 晨 秋
文/李建州/甘肃


能够从梦境里把初秋唤醒的,是宛若仙界的薄雾,轻柔似纱,恣情善感。
早晨的微风,略带几分清凉,越过纵深的沟壑,穿过成熟的田野,在夹杂着几声清脆的鸡鸣狗吠声中悄然前行。时间尚早,农人还没有起来,大自然正享受着静态之美。一柄装满心思的黄叶,终究没能抵挡这般美景,把心思说给了晨雾,留给了晨风。当它凌空翻飞之际,满树的心思也随之泄露了,宛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蝴蝶,在静谧的世界里,欣赏着自己的丰姿酮体。
村庄,就这样悄然无声地,醒了!
当一缕阳光照在到大树上,满树的心思早已在晨雾微风中遁逃。缕缕青烟也挽留不住,在风中迷惘地苦苦寻觅。母亲在灶前忙碌的声响,将我从温凉的土炕上唤了起来。我知道深秋的早晨,与以往有所不同,在白昼与黑夜交替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会悄然离去,也有一些东西喜欢掩藏自己的秘密。

天空终究还是显了本色,变成了一抹久违的湛蓝。轻盈的云彩,如烟似雾,如棉似絮,在被晨雾洗涤的高空,悠哉漫行。晨雾已经渐渐褪去,沾露的万物终于露出真容。憋了一夜的孩童,提着裤子,在门前的大树下舒畅地撒着尿液。土狗记不清后半夜出了多少勤,懒洋洋地扯着身子,打着哈欠,在以缰绳为半径的圈子里小跑一阵。
尽管是秋收季节,但有露水的早晨难得一份娴静。穿过门前冰冷的水泥路,我喜欢到一处荒芜的土路上转悠。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新——这是晨雾夜露与大地缠绵之时的杰作。这种味道不同与成人一夜的折腾,缺少汗渍浸肤的异味,也缺少喘着粗气的鲁莽。在万物的世界里,初秋的早晨,一切都应是温文尔雅的。路旁的草丛中,蕴含多日的情愫,终于在沾露的清晨,开出了初秋第一束艳丽的菊花,淡粉淡紫,散发体香。
不忍弯腰,怕惊扰了菊花的孤芳自赏,毕竟这是她人生最为绚丽的一次蜕变。在这荒芜的贫瘠的黄土地上,从初春的萌芽破土,到盛夏的烈日炙烤,心中无比坚定的信念,让她变得更加坚强,更为成熟,也许我能轻易带走她的躯体,但永远也不会带走她坚不可摧的信仰。

留下她吧,也许能为下次来这里寻找一个恰当的理由,也为那些等待久了的蜂蝶,来一场秋天里为数不多的邂逅。尽管我不懂何为情,何为爱,但我至少懂得,留一些空间给她们,就是最大的心灵慰藉。
一柄叶黄终究让我转移了视线,清晰地躺在草丛间。我不知道她从何处来,又要到何处去,但此刻静静地躺在这里,不知是心有不甘的泪水,还是冰凉刺骨的露珠,浑身湿漉漉的,孤零零地就这般赤裸裸地躺着。我不知道她的过往,也无暇去听她的倾诉,不过从眼前的遍体鳞伤,我猜臆她定是遭受了一场磨难,一个外人不知自己却要独受的磨难!
我是一个曾经偶尔路过她身旁的闯入者,只不过多回眸了几次,曾无数次我想着从一株高大的树冠里,寻找出一片心仪的树叶作自己的书签,在静谧的夜晚,希冀她能陪我阅文字、抒情怀,但终究她还是选择躲躲闪闪,犹抱琵琶半遮面,掩隐在一抹浓郁的苍绿之中,寻觅不现。

这个世界,大多喜欢只看最后的结果,却很少有人留意曾经的过往。能把匆匆而行的脚步刻意放慢,能从杂乱无章的思绪里,抽一缕质朴的情愫留给她的,应该是一种额外的恩赐,是一份不掺假不揉杂的纯真,尽管有些时候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但享受这个过程就已足矣。
羡慕那一束野菊花,也非常怜悯那柄树叶,同在深秋的天际里,感受着两种极端的存在,生存与堙灭、理想与绝望,世间对立存在的事物,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这是社会生存的规则,也是物竞天择亘古不变的法则。回望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顺当也好,艰辛也罢,已经走过的和终将面对的,都是无法回避和抉择的。

在这个宁静的早晨,少了几分匆忙,少了几分鲁莽,历经岁月的洗礼,涅槃而生,破茧成蝶,搁置繁忙与疲惫,用心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沉浸在美好的时光中。我想,人生的道路上,就应该多一些这样的时刻,让我能够静下心来,提炼心境,品酌人生。
(图片摄影:段广亭)

作者简介:李建州,甘肃合水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高级教师。发表作品三百余篇,散见于《未来导报》《读友报》《甘肃工人报》及地方期刊杂志,部分作品发表于中国作家网、都市头条、书香神州、陇东黄土地文学、塞北文学、兰苑文学、九州作家、西部风微刊、蒙东作家等网络平台,2017年8月参与合水县县委、政府组织的《合水旅游概览》一书编辑,并担任副主编,2018年8月承担合水县县委、政府组织的《合水八大文化》之《秦直道文化》部分编写任务。2017年出版散文集《生命的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