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崇文重教的国度,自古亦然。当今社会,每年的教师节都办得相当隆重,受表彰者和默默无闻者都皆大欢喜。由于出身教师家庭的缘故,使我常常想起那些我所熟知的逝去的洛宁老夫子们。

这些老夫子们大都出生在上世纪20年代左右。他们既经历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艰苦求学阶段。又经历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颜的新社会。饱经沧桑,贡献颇多。哲人其萎,洛宁教育志上,他们的名字仍熠熠生辉。至今,提起来这些夫子们的往事,大家会有和我一样的深情。

论年龄,城东王东岳(1918年-2012年)夫子可谓大矣!先前我知其大名,他和我祖父是县中同学,民国时期在省政府供职,派往某县任县长未就,鼎改后任中学教师,县志编辑,名冠一时。2006年冬的一个黎明,路灯下,我在街上遇到晨练的王老师,上前和他搭话,问好后,我自报家门“我是王协王建功的孙子”。他拉住我的手说“我和你祖父是同庚、同班”。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在东花坛的报亭前又见到了手拿《参考消息》的王老师,趋步问候:“王老师,您还认识我吗?”不假思索,“你是王建功的孙子!”已90岁的老人,仍有过目不忘的脑力,王东岳夫子真神人乎!我见过他为东城小学撰写的集资建校碑文,民国名医张振藩医案,《洛宁县志》(民国6年点注本)等多篇文章,功力深厚,字字珠玑。

德高为师,行高为范。我辈接触的教师中,李玉亭可谓一位标高绝俗的夫子。他是一位伟岸帅气的男子,至老仪容端庄,文质彬彬,其形象,洛宁无出其二者。
李夫子,自幼在开封长大,后在洛阳、洛宁等地教书,语文教学尤其出色,终生普通话授课,曾有教学论文、教学心得发表。晚年,门生古旧资助将夫子作品两卷刊行。
夫子性直,不媚俗,终身以教书为伴,教坛耕耘,学海泛舟,不辱斯文。
好古饱学夫子杨柝。早年我在一高读书时,校长郭保全返聘的老教师中有一位个头不高,稍驼背,须发皆白,抽雪茄,穿中山装,走路却有力的先生。他文言文教的极好,我遗憾没有机缘听他讲课,可知道了他的大名,文革遭受不公正待遇,平反后,在赵村四高教语文,声名卓著,后调一高任教,夫子博雅好古,吹拉弹唱无所不精。

离休后和杨志英、李玉亭、段子云等创办崤光学校,杨夫子和李玉亭夫子,一低一高,皆鬓白如霜,形影相从。夫子古文功底深厚,我曾见到其撰碑文多篇,引经据典,雅俗并重,诗文俱佳。
我祖父80寿诞,夫子撰联“戎马铁甲阅关山,斗笠蓑衣醉黄花”,颜孝宗书丹示贺,可谓珠联璧合之作。夫子有遗作《晚秋室稿》存世。

丹青夫子李笑白。李夫子以教师为终身职业,通绘事,古松、苍鹰为其笔下长物。有苍藤古木千年意,野草闲花几日春之慨。尤善剪纸,名扬于世,头衔亦多。是公认的新旧社会两代人的传承人之一,为近百年来洛宁剪纸集大成者,声誉最响者之一。

夫子隶书源出汉隶碑学,习古不拟古,自称一家,我曾上门求书两幅,装帧后挂于寒舍,引以为荣。夫子性耿直,对老友梅君松茂书作直言不讳,引发不快,夫子大度,赠以《负荆请罪图》,二君前嫌尽释,握手言欢,传为文坛佳话。子女承其业,次子李滔剪纸不落窠臼,闻名当代。
寿者夫子李沛然。李老师是王范街人,也是建国前参加教育工作,一高离休最后一位辞世者,90多岁。李老师幼时极聪明,对数学一科情有独钟,曾是济汴中学的免费生,由于战乱辗转豫北完成学业。李老师性行淑均,于事不喜张扬,教数学独辟蹊径,鞭辟入里,教法灵活,教学效果明显,影响几代人。其女李惠萍,工学博士学位,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教授;其子李慧亭,一高数学名师。
幸浴春风承大雅,我所熟知者老夫子尚有:张树友师、徐焕章师、李树芳师、王兴武师、郭西华师、段子云师等,其夫子们高风雅事皆可连掇成篇,然公道自在人心,教泽常被于世,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仅抛砖引玉,对那些已逝去,名字长流于世的老教师的怀念罢了。

作者简介:王嘉飞,王范人,祖籍城郊王协村。黄埔抗战老兵后裔,河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洛宁县卫健委职工,爱好文学书法,曾有作品在《新洛宁》、《县域经济》、《书城》、《牡丹》等杂志上发表。

